北京语言大学汉硕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北京语言大学汉硕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国际汉语专业课知识难点考点解析4.1 教育学引论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一、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3.语言有生成性。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可以分为技术思维、形象思维和概念思维。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出现了四个主要思潮代表了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历史比较语言学(P72) 最初是英国学者琼斯于 1786 年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 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为: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里姆和葆朴。 19 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施来赫尔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系谱系树形图。 德国学者洪堡特被成为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2.结构主义语言学(P73) 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3.转换生成语法(P74) 1957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诞生。4.功能主义语言学(P75) 60 年代末、70 年代功能主义语言学兴起,标志语言研究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韩礼德、法国的马丁内等,中心在欧洲。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1.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P77) 乔姆斯基在 60 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2.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P78)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指语言发挥的作用,用语言做事,或者说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 韩礼德认为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七种功能: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交往功能、表达个体的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信息功能。 韩礼德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观念功能、交际功能、话语功能。3.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P79) 话语: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美国学者哈里斯于最早提出这一术语。4.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出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 认为人们所说出的话语能同时进行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对“会话含义”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会话中说话者言外之意的研究。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语法方面:汉语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名词不变格,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格、时、态来变位。只需要改变词序,无需添加任何附加成分,形式结构简明。 语音方面:汉语只有 400 多个音节,加上 4 声的区别,一共也只有 1300 多个音节,而且汉语声、韵、调的音节组成,声调变化都有较严格的规律。 词汇方面:词汇结构以词根复合法为主,由大多数能独立成词的单音节语素结合而成,词义与语素义有关。汉语构词法灵活。词、短语、句子构造规则基本一致。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语法方面:汉语重“意”而不重“形” ,以意合为主,隐形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词类具有多功能性;双音节化的倾向影响到语法形式;句法结构中松散的主谓结构和大量的述补结构,还有像“把”字句、 “被”字句等特殊句式。 语音方面:最大难点在于声调。汉语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还有几组送气与不送气的辅音区别。 词汇方面: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还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的固定四字成语,古语词。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 汉字:汉字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难认、难记、难写。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一、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 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1.教育的作用对社会来说,在于传授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知识、技能和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使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对个人来说,在于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健全人的个性,使人类自身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得以满足。2.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科学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所需要的人才。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1.教学和教学论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与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对教学活动规律的研究称为教学论2.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P90) 3.教学过程的模式 传授式(迄今影响最大) 、活动式、发现式、发展式。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 A、应当提倡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不同教学模式适应不同的教育阶段。不同课程也应有不同的模式。B、要强调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要吸取各派之长,克服其局限性。4.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法1.教学内容与课程论 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等形式体现,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 影响最大的课程论: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2.教学方法(P98) 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多种教学法结合。 主要教学方法: A 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B 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C 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D 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热线:17521023199(同微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