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汉硕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北京语言大学汉硕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国际汉语专业课知识难点考点解析4.1 教育学引论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一、语言的生理心里基础1.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P102)2.言语活动在大脑皮层上的机能定位(P103) 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知觉、空间等跟形象思维有关的活动; 左半球则主管抽象思维,主要是言语、概念和计算能力。3.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 在生命早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学习的潜在能力。从 2 岁到青春期(12 岁左右)之前,是大脑语言能力向左侧化时期。青春期开始,侧化完成,右半球就失去了发展语言的能力。 伦尼伯格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所谓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 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这是习得母语的最佳时期。二、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1.记忆的类型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等; 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3.遗忘的规律与加强记忆 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衰退说和干扰说。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 影响遗忘的因素及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从识记的时间来看,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112) 从识记的内容来看,有意义内容的识记比无意义内容的识记遗忘得慢;熟悉的材料、难易度适当的材料比生疏的材料遗忘得慢;学习者感兴趣的内容比不感兴趣的遗忘的慢。 从识记的数量来看,识记的数量越大,遗忘的也越多。 从识记的程度来看,一定范围内识记的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追求“过度学习” (150%) 从识记的方式来看,信息结合一定的情景并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渠道输入,比孤立地呈现单渠道输入遗忘得慢。三、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 1879 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为标志。1.构造主义(P113) 构造主义学派奠基人是冯特,而典型代表人物是其学生,英国心理学家铁欣纳(E.B.Titchener) 。2.机能主义(P113) 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学派,其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 ,杜威等。3.格式塔心理学(P113) 创始人为维特海默(M.Wertheinmer) ,考夫卡(K.Kolfka)和柯勒(W.Kohler)。4.行为主义(P113) 这是强调学习过程和测量外显行为的心理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5.精神分析学派(P115)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本能和原始冲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动,特别是性冲动,这种本能和冲动以无意识支配着人的思想。6.认知心理学(P116) 1967 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7.人本主义心理学(P116)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兴起,创始人为马斯洛,影响最大的为罗杰斯。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一、语言与文化1.文化的定义与分类 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按照内容可分为: 物质文化。是表层文化。 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属于中层文化。 观念文化。是深层文化。 大文化(C 文化):指经济、政治、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以及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小文化(c 文化):指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等。2.文化的特征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具有社会性、文化具有系统性、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的、文化是在发展变化的。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A、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P121)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B、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C、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二、语言与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1.跨文化交际的特点A 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 B 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 C 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D 交际过程中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E 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P124)A 蜜月阶段 B 挫折阶段(文化休克) C 调整阶段 D 适应阶段3.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A 尊重不同文化B 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C 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D 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E 从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4.交际文化 知识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用筷子吃饭)交际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不能将筷子插在饭上)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 吕必松提出“语言交际文化”: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特殊文化因素。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二)一、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文化教学1.语言的文化因素2.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P132)3.专门性文化知识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1.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P133)2.语义文化(P135)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3.语用文化(p136)A 称呼、B 问候和道别、C 道歉和道谢、D 敬语与谦称、E 褒奖与辞让、F 宴请与送礼、G 隐私与禁忌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原则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2.要有针对性 针对外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3.要有代表性 主流文化、国家文化或者说是中国人共通的文化,有一定教养人身上反映的文化。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在年轻人身上所反映的习俗文化已经有很大变化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方法1.通过注释法直接阐述文化知识2.文化内容融汇到课文中去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热线:17521023199(同微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