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汉硕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北京语言大学汉硕考研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国际汉语专业课知识难点考点解析4.1 教育学引论第六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一、对比分析1.对比分析的目的 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代表人物著名教育家弗赖斯,及其学生拉多。2.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步骤 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结构进行客观、静态描写) ,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把语言看成是习惯,习得第二语言就是克服旧习惯并形成一套新习惯)和迁移理论(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就产生迁移理论) 。 负迁移对学习产生两种干扰:一是阻碍性干扰,另一是介入性干扰。 对比分析的四个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3.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难度等级模式” (普拉克特提出) (P187)4.对比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意义:通过目的语与第一语言的对比,从差异中发现了学习中的干扰性因素,发现了学习的难点,揭示了教学重点,加强了教学针对性,便于有效地制定大纲、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改进课堂教学与测试。近年来,对比分析把研究内容扩大到语用、文化和话语结构方面。 局限(P190)二、偏误分析(P191)1.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作用。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 偏误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理论,语言学基础则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2.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偏误分类 A、搜集供分析的语料:从第二语言学习者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听力理解中选择供分析用的语料。B、鉴别偏误:区分有规律性的偏误还是偶然的失误,是结构偏误还是语用偏误。C、对偏误进行分类D、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E、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科德提出显性偏误与隐性偏误的分类方法,还根据中介语的发展过程,把偏误分为三类:A、前系统偏误 B、系统偏误 C、后系统偏误。3.偏误的来源A、母语负迁移 B、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C、文化因素负迁移D、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E、学习环境的影响。4.对待偏误的态度A、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B、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C、纠正学习者的偏误,最好的方法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偏误。5.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P201)三、运用分析和话语分析(始于 70 年代)1.运用分析: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全部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中介语的发展轨迹。2.话语分析: 全面研究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和中介语的特征,必须进行以研究语言交际活动中双方应接的连贯表达为目的的话语分析。70 年代末哈奇倡导把话语分析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特别强调研究话语分析中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的会话分析,尤其是说母语者提供的输入与学习者的中介语形式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一、生理因素A、年龄 B、学习时间的长短 C、个体的差异的存在,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 D、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学习者的特点,因材施教二、认知因素1.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机能,是成功地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组成的综合能力。2.语言学能: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叫做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也称语言学能。 主要考察四部分:语音编码解码能力、语法敏感性、强记能力、归纳能力。3.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大体可分为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 交际策略: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4.认知方式:人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对学习者来说就是其学习方式。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审慎型与冲动型 C、歧义容忍度三、情感因素1.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2.态度:构成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评价性反应,是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 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采取行动的倾向性。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3.性格A、内向和外向 B、自尊心与抑制 C、焦虑 D、移情第三节 语言学习环境一、社会语言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二、课堂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教学(P229)三、充分利用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效率(p232)建立新的教学体系,突破课堂教学的框框,由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语言环境里的交际活动三个层面组成。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热线:17521023199(同微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