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影视语言教程(上编-影视语言符号及技巧)考研资料笔记整理最新.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影视语言教程(上编-影视语言符号及技巧)考研资料笔记整理最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 影视语言教程(上编- 影视语言符号及技巧 )考研资料笔记整理最新影视语言教程 (上编-影视语言符号及技巧)第一章 影视的语言第一节 影视语言的历史与现状一、影视语言-视听语言1、定义: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于视觉与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性形态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2、视听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广义讲,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就说过:舞蹈就是她的语言。你要认识我,就去看我的舞蹈就行。这里所说的艺术是一种语言,表明艺术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认识的主体不一样罢了。艺术也表意,它是通过形象去传达的直观的艺术语言。电影艺术作为一门语言也拥有自己的表意功能,独立地传达信息,凭借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复杂的物质手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汇银幕画面。“电影是一种需要去琢磨其涵义的语言,而很多迟钝的、光看不想的、被动的观众总是难以去消化画面的含义的” (马塞尔马尔丹(法) )2、1 通过创造形象来再现具体现实2、2 通过选择、综合来创造具有感染价值的美学现实2、3 通过一定的画面关系来达成具有涵义的感知现实二、影视语言的历史1、人类语言的传播史。口头语言-符号语言- 视听语言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1、1 语言的诞生语言产生背景 在语言产生之前,原始人群中的沟通是通过手势语、体态语、面部表情或具有约定俗成含义的声音实现的。语言的诞生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的日益复杂化,无语言的原始传播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表达需要,人们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于是,声义结合的信息符号-语言诞生了。1、2 文字的发明文字产生背景口头语言传播的局限促使人们去探索可以延伸人体视、听、说器官的代替物,所以促使人类用某种东西代表一定信息。例如:古代的北美印第安人用树皮、大麻、皮条等来记载历史、财产、契约等。文字出现的意义它使信息与信息传播者得以更大程度的分离,在传播过程中符号系统不必与传播者一同在场边也能传播相应内容,进一步提高了传播的时空超越能力,加强了传播活动的自由度,最终提高了传播效率,降低传播成本。 文字传播的缺陷 a、丧失了面对面口头传播的互动感、现场感,降低了信息接收者的感受效果。 b、文字符号传播本身不能实现远距离、大范围共时传播。1、3 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发明的历史 1)公元 8 世纪,雕版印刷在我国已经广泛流行。 2)宋代庆历年间,毕升发明胶活字印刷。 3)15 世纪初,朝鲜人创造了铜活字的铸造和金属活字版作进一步改进。 4)公元 1609 年,世界上第一张定期印刷报纸在德国问世。报纸的缺陷报纸所传承的文字传播由于对读者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而在客观上限制了报纸的传播范围。1、4 无线电的发明无线电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电讯传播时代,它凝聚着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无线电发明历史 1)1819 年,丹麦基尔大学的汉斯克里斯蒂 奥斯特博士在做实验时意外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 2)1864 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 马克思威尔发现电磁学原理。 3)1884 年,德国科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发现了发生、发射与接收无线电的方法,并找到测量光波及电磁波的传播方法。 4)1894 年,俄国水雷军官学校教员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 波波夫研制成一台无线电发报机。无线电通讯技术是人类传播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对 20 世纪社会生活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无线电报、无线电话等都是运用无线电技术的成果。1、5 计算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和运用已经开始影响本世纪末的社会生活,并极大的影响 21 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模式,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五次革命。计算机发明的历史 1)1946 年,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脑主机“埃尼阿克”。 2)1969 年,美国实现计算机对接,并建成互联网网络。 3)1993 年,耗巨资兴建“信息高速公路”。 4)1994 年,中国召开了全国电子信息推广应用会议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人类传播革命在人类传播史上经历了五次革命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动传播(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 。每一次传播革命都对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将人类带进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时代。每个国家或地区传播上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它警示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传播革命,十分重视传播科技的开发、引进和运用,否则,国家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其巨大的。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创造了语言发生 10 万年前;人类在公元前约3500 年发明了文字,实现第二次传播革命;在第三次传播革命中,中国人在唐朝初期首先发明了印刷术;1844 年,人类进行第四次传播革命,迎来了电讯传播的曙光;1946 年,电脑在第五次传播革命中出现。在人类传播史上,五次传播革命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不仅有力地改变了人类在过去的所感所触和所见所闻 ,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在现今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因此,对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无疑既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语言传播:第一次传播革命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动力。那么,语言是何时产生和怎样产生的呢?菲利浦 列 伯曼在人类说话的进化 (1984)中推断:人类的远祖大约在 9 万年前的某个时候开始“说话” ,大约在 3.5 万年前的某一时期开始使用语言。罗伯特芬(1985 )的推断与此稍有不同。至于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各种猜测可谓异彩纷呈:“汪汪”派认为,言语是通过模仿狗叫等自然的声音形成的;“哼哟”派认为,言语是在从事某项群体的重体力劳动时为协调动作发出的声音形成的;“感叹”派认为,语言是由偶然地表现感情(疼痛、高兴、恐惧、悲哀)所产生;“唱歌”派认为,语言是从传播感情和欢乐事件的歌声中演变而来。在众多的猜测中,恩格斯的“语言起源于共同劳动”的假说,百多年来受到非议最少。关于语言的产生,我们倾向于这样的假设和猜测:它起源于劳动,但并不局限于群体的共同劳动;它出现 在简单劳动之后和制造工具之前,而不是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之中或之后。显然,劳动不仅锻炼双手,也锻炼大脑,同时它也是人类积累经验、发展知识的源泉。而制造工具,光有灵巧的手和发达的脑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但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和发展,任何单个人猿或人都是无法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无数个体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来实现,而在当时,用来传播信息的最佳手段只有语言。人类创造了语言,语言也就成了人类的标征,成了人类进行交际与传播的工具,也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据考古发现,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最先出现的尼安德特人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奇怪地绝种了,而后起的克罗马农人却成了人类最直接的祖先。一个十分有力的推论是:前者没有语言,而后者创造了语言。语言拯救和帮助了克罗马农人,人类也从此脱离了动物的信号传播藩篱,踏上了人类的语言传播大道。第一次传播革命中的语言传播,使个人经验和见闻为大家所共享,使前人的文化积累为后人所继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祖先懂得了钻木取火、草药治病、保藏食物、饲养动物、耕种粮食、敬奉神祗,还掌握了“知识含量”很高的制陶、纺织、炼铁等技术。若没有语言传播,这些转变就不会发生,社会就会停止生产,就会崩溃,就会无法作为社会而存在下去。书写传播:第二次传播革命在第二次传播革命中,人类发明了文字,开始进入书写传播时代。以往的语言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耳 相传、心记脑存,既不能 “通之于万里,推之于百年” ,亦不能保证信息在传播中不被扭曲、变形、重组和丢失。因此,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可谓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一方面引导人类由“野蛮时代”迈步进入“文明时代”,另一方面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上实现了对语言传播的真正超越。论及文字的产生,埃及人归功于智慧之神,巴比伦人归功于命运之神,希腊人归功于奥林匹斯的传令官和 使者赫耳墨斯,只有中国人将文字发明的功劳归之于人自己仓颉。现在,我们无需再作种种猜测,地下文物和文献记录,已一再向我们表明了文字的最早存在,就象语言一样,文字也不是先在一两个地方形成的,形成的也不是只有几种文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是从古老的图画或洞穴图画经验中演变而来。易言之,文字源于图画。大约在公元前 3500 年,在古埃及、克里特和中国大地上就最先出现了“图画文字”和“形象文字”,它们一画一“ 字 ”,一“字”一意,几个画组合在一起则构成一个故事或事件。到了商代,中国人创造了“象形文字”,而那些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则叫“甲骨文”。这些文字基本上仍是图画的和表现性的,有的就是简单的图画(如日、月、山、川等字) ,进一步发展才形成后来的指事、形声、会意等文字形态。自从有了标准化的文字,人类既可以用它来记载口语、描绘事件、传播信息,也可以通过它反复阅读、慢 慢译解那些超越时空的来自远方的信息或早已死去的人留下的信息,并用它来保存和继承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而不必费尽脑汁去铭记,从而将较多的时间用于处理现有信息和为未来制订计划。由于书写传播时代初期的图画文字或形象文字在发展中先后分化为符号音节体系(如英语、法语等) 和单字表意体系(如汉语、日语等) ,结果其功能与优势亦有差异。研究表明:英语、法语就比较容易学、容易使用,也容易变化,这可能导致了西方人较为关注变革和发展的精神倾向;汉语、日语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几千个单字,用来阅读较为浅显通俗的文章,这同东方人关注稳定、团结和怀念过去的深厚感情颇为一致。不过,虽然汉语和日语不易学习和掌握,然而一旦具有阅读能力,人的大脑对单字表意体系的文字的反映明显快于其它体系的文字。东京电机大学教授小谷城(1996)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同在单字表意体系,人的大脑对汉字反应的速度要比假名(日文)快三倍。他说,人们认识汉字单词,不需多声转化过程,从字形就可以直接理解意思,具有其它文字所没有的快速阅读优势。此外,汉字还不会随着口头语言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人们有时虽听不懂(如方言) ,但能看得懂。于是在某种意义上,汉字成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殊凝聚剂,成了社会和谐、安详、稳定的潜在力量。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文字时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的巨大 贡献。在第二次传播革命中,书写媒介则经历了从沉重的石头、泥土逐步向较轻的龟甲、兽骨、木板、竹简和软 绵、便携的羊皮、绢帛、纸张的转变,而书写工具则经历了从划字的树枝、棍尖到刻字的石刀、铁刀到写字的的毛笔的转变。这些转变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传播的文明程度上是怎样地让西方人所望尘莫及。对于这些,用施拉姆(1982)的话说:“它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 ”在充分肯定了中国人在文字发明上的成就之后,德弗勒(1981)接着写道:“与此同时,中国人又在另一 项发明印刷方面,领先于西方。 ”印刷传播:第三次传播革命印刷术的发明,不仅给中国,也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文明带来了曙光,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巨大 变化,并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以往,由于媒介笨重、符号复杂、复制困难和传播垄断,书本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竹简、帛书等书 写媒介也只在上流社会流传。只有印刷术的产生和流传才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牢笼,开始了文艺复兴,进而又导致了工业革命。印刷术起源于公元 200 年的中国拓印术,大约在唐朝初年(627 649)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长庆 年间,白居易的作品即常被人“缮写模勒(刊刻) ,炫卖于市井”(唐元稹,824) 。世界上现存的第一本印刷品是我国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佛典金刚经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 ,毕 shng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朝后期,我国的印刷术连同其它发明随着蒙古军队传向西方。许多年后,德国铁匠古登堡在此基础上经过 20 多年的摸索和钻研,发明了铅活字和手压印制设备,于 1456 年首次印成了 42 行本的圣经 。随着印刷业的飞速发展,在 15 世纪末和 16 世纪初,整个欧洲的主要城市几乎都有了印刷所,印刷传播业日 益兴旺。印刷品的大量出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和科学启蒙、社会进步;反过来,公众文化知识的提高又导致了对宗教、科学、哲学、文学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于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也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诞生。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在社会组织 (1909)一书中的观点,报纸、书籍和杂志作为新的大众 媒介,它不仅消除了人们相互隔绝的障碍,影响到社区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且推进了社会的组织和功能的重大变化,甚至永久地改变了那些使用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结构。一句话,印刷传播革命使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都 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电讯传播:第四次传播革命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梦想自己能有两只“顺风耳”、一对“ 千里眼 ”,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迅速而 真切地得到远方的信息;更梦想自己的声音和形象能够记录下来,传之千里,流之百年。这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是,自从美国人莫尔斯于 1844 年发明了电报,贝尔于 1876 年发明了电话,爱迪生于 1877 年发明了留声机,法国人马瑞根据中国灯影原理于 1882 年发明了摄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电影、广播、电视的相继出现,人类的梦想已不再是梦想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在人类的第四次传播革命中,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讯传播,不仅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信 息传播瞬息万里,而且挣脱了印刷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书、报、刊)运输(通过人及交通工具把印刷品送到读者手中)的束缚,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空中通道。特别是广播、电视一旦插上卫星转播的翅膀,这种传播就已不再是通常的大众传播了,而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跨国传播甚至全球传播了。因此,电讯传播正被人们看作是继武器仗之后的符号仗,军事大战之后的信息大战,而且肯定会随着传播科技的进步 愈演愈烈,并日益成为强国争霸的工具。同时,电讯传播也不象印刷传播那样是将人推向信息,而是将信息推向人。电讯传播是“在没有识字需要 的情况下,为人类提供了超越识字障碍,跳入大众传播的一个方法。 ”(罗杰斯,1988) 。电视集声、光、电和音、字、形于一身,一出现便光彩照人,这又曾让报纸和广播自惭形秽,大声呼救,唯恐陷入灭顶之灾。事实上,今日的报纸、广播、电视已在新闻传播领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它们各有特点,互动互助,共演共进,一起为人类的传播事业作出贡献。相信这种共同发展的趋势还会继续下去。互动传播:第五次传播革命互动传播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以交谈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存贮、 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于它是指各种数据和文字、图示、动画、音乐、语言、图像、电影和视频信号组合在电脑上,并以此互动,所以我们以 1946 年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世界第一台电脑主机 “埃尼阿克” 的诞生年,作为第五次传播革命的纪元。接着,苏联于 1957 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于 19 69 年实现电脑对接,又于 1980 年结成互联网络;1994 年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国亦宣布跟进。50 年来,电脑更新换代愈来愈快,初期每四年换一代,接着一年换一代,而 1995 年却换了两代,即在 486 之后又研制成 586(奔腾)和 686 (高能奔腾) 。个人电脑的体积越来越小,造价越来越低,而功能却越来越多,操作也越来越方便。如今,电脑以及部分多媒体系统已进入千家万户、寻常人家。预计到 2000 年,电脑将在全世界的各行各业和众多普通家庭中使用。在这一次的传播革命中,电脑加上各种软件和多媒体(诸如电话、录像机、录音机、收音机、电视机、传真机、打印机、游戏机等) ,将成为人们综合处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跨国传播乃至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并且即将进入一个综合传播的 新时代。互动传播与传统的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电话高度网络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因 此它除了具有其它传播的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主动性、参与性、交谈性和操作性的特点。以往,人们只是被动地阅读、收听和观看他们所“不讨厌的内容”,传播者积极地将信息推向受众,受众则消极地打开“开关 ”等待信息的来临;而互动传播中的人则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寻找信息、追逐信息,向资料库、电子图书馆、影视中心索要信息。以往,受众对传播的参与和交流程度极低,互动传播则要求人们有很高的个人参与性,即不仅要主动地选择、寻找、索要信息,而且要积极地向“信息高速公路”输送信息,或者通过“电子信箱” 交流信息,或者通过互联网络(INTERNET)召开会议、远程会诊、合作攻关,甚至可以远距万里而在网络上对同一文件进行共同修改。此外,互动传播中的各种媒介将在发展中有机地组合、集成为一体化多功能的多媒体电脑,而各大传播机构(如邮局、报社、电台、电视台、电影公司、图书馆等)也将有序地聚合成一种松散的超级信息传播系统。互动传播和信息革命正在进入一种“临界状态”,一个崭新的社会即将到来,新的社会包容着整个世界,互动传播连接着整个人类。每一种传播科技的出现与发展都在缩短着时间和空间,消弥着文化差异 ,扩展着思想观念。通过对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的描述与分析,本文的主要观点及其推论为:从五次传播革命的历程所呈现的状态看,我们认为有四种状态应引起传播学界的重视:(1)人类传播革命 的步伐一直呈加速度状态发展。从动物传播进化到人类的语言传播用了 200 万年,从语言传播进入书写传播用了 9.5 万年,从书写传播跨入印刷传播花了约 4 千年,而从印刷传播迈进电讯传播只用了 1200 年,从电讯传播进入互动传播的时间更短,只有 102 年,而互动传播至今只有 50 年。可见,传播革命的步伐、传播技术和手段的革新在时间上是以逐步加快、越来越快和间隔越来越短的情势发展的。(2)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始终呈叠加性状态发展。即新的传播革命爆发后,人类在旧的传播革命中所使用的传播手段不会被随之抛弃,而总是以一种新的面貌又出现在新的传播活动之中。它们的生存与发展似乎不遵循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法则,好像更符合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的原理。因为,书写传播并未淘汰语言传播,电讯传播并不排斥印刷传播,而互动传播的发展似乎要将各种传播的形式与手段集于一身。(3)叠加性状态又导致了整合性状态。如电话是对语言传播和电报传播的整合,广播是对电话和唱机的整合,电视是对广播与电影的整合,而电脑的发展将整合一切传播媒介。 (4)信息和知识的增长和积累呈金字塔状态发展。据统计,图书馆的规模每 14 年增加一倍,每一世纪增加 140 倍。14 世纪初,巴黎大学图书馆藏书 1380 册,当时是欧洲最大的图书馆,现在世界上已有 12 个图书馆藏书超过 800 万册。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 50万种图书,平均每分钟就出版一种新书。科学知识的增长愈来愈快,过去每隔 1015 年人类知识就要翻一番,如今 35 年就要翻一番。有人曾对美国化学文摘作过统计分析,发现文摘的数量达到第一个百万条花了 30 年,第二个百万条花了 18 年,第三个百万条花了 4年,第四个百万条只用了 2 年半。还有人统计得知,人类全部科技知识总量的 80以上都是本世纪产生的。显然,这一状态与前述三种状态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从五次传播革命所形成的结果看,每一次传播革命都将人类带进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时代。(1)语言传播 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的凝固剂。它拯救了人类,使人类可以交流信息、积累知识,从而由动物世界进入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2)书写传播使人类可以将事件和自己的经历、见闻、思想固定或记录下来,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传播。梁衡(1996)认为:语言文字还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对内,它是整合民族感情的粘接剂;对外,它是抵御外来文化侵略的一道屏障。(3)印刷传播打破了少数人的传播特权,导致了文化和教育的普及,使人类由人际传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4)电讯传播则将人类由国内传播引入国际传播。(5)互动传播是将以往的各自独立的单一传播转变为综合传播,将单功能的媒体转变为多功能的媒体,将人类由工业社会带进了信息社会。信息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和社会运作的“核能”。可见,每一次传播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传播能力,而且从物质到精神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再从五次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来看,我们认为传播革命对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 每一次传播革命爆发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拓了新的空间。(2)人类传播革命与社会文明进步不仅互相促进而且步调一致,在步幅和步频上基本上成正比关系。(3)最先发生传播革命的地方或国家,不仅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程度高,而且在竞争中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如语言传播时代的克罗马农人,书写传播时代的古埃及人和希腊人,印刷传播时代的中国人,电讯传播和互动传播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4)传播上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因此在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面前,弱小国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于是,小国文化将首先消融在邻近的发达大国的文化洪流之中,进一步的竞争将会逐步形成几块区域文化(如以儒教为核心的亚洲文化,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中东文化,以及以标榜自由与民主为特征的西方文化,等等) 。这一切都警示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传播革命,十分重视传播科技的开发、引进和运用,同时还要加强对人类传播活动的研究。否则,国家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其巨大的2、电影电视广播的发展史 参考电影史、广播电视史世界电影发展史一、电影的孕育和诞生:1895 年 12 月 28 日,法国卢米埃尔公开放映工厂的大门 火车进站等十部短片,(记录影片)宣告了电影的诞生。1832 年1895 年为电影史前期。这时的电影不具备艺术性。它只是照相记录生活的现实,当然是活动的反映。它是与生活同一的。二、 形成艺术时期(1895-1912 年)路易卢米埃尔电影之父,强调电影的活动照相性,纪录本性,纪实性。乔治梅里爱创造了戏剧电影,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假定性虚构和想象,发明特技摄影,写了“停格置换” ,将魔术摄影的手法创造性地运用于电影。三、无声片的全盛时期(1913-1927 年)英国的格里菲斯和卓别林 苏联爱森斯坦格里菲斯初步完成电影草创阶段的原始综合,吸取人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使蒙太奇成为电影的艺术手段,这是一种不自觉的运用,改变了电影的结构单位,把电影场景改为一个一个的镜头。代表影片有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 。一个国家的诞生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三党的报复的故事。虽然思想倾向反动,但艺术上较成功。整个故事由三条线平行进行:黑人的暴行引起一场火,主人公一家的焦急,主人公在战场中的搏斗,三个不同地点平行交叉叙述,很吸引人,形成独特的蒙太奇手段,场面描写发挥了电影时空跳跃的特点。党同伐异由四个插曲组成,烘托出排除异己、仁爱、斗争的主题。母亲手推摇篮是仁爱的象征,并作为线索贯穿四个插曲,但这部影片失败了,将仁爱抽象了,没有与事实联系,在艺术上有很大创新,交替蒙太奇得到很好运用,打破了美学的“三一律” 。这两部影片是奠定格里菲斯在电影发展史上显赫地们的基石。美卓别林(1889.4.16- )童年不幸,从小有表演天赋,五岁上台演出,十岁开始演哑剧,二十一岁到美国巡回演出,1913 年底成为喜剧演员。第一部影片谋生中扮演一个骗子,第二部影片还未拿手杖,第四部影片才形成一个完整的夏尔洛形象一点小胡子、手握文明仗、头带礼帽、走着鸭步。他早期的三十五部影片,全部是滑稽闹剧,在人格上还没有上升到夏尔洛的高度,这时的夏尔洛是一个典型的类同化人物形象,直到1914 年底,这个夏尔洛才成为一个具有人格的形象。1917 年他开始有意识的把高贵的尊严还给小人物。1918 年狗的生涯是他较成功的形象定型, 摩登时代是其最后一部无声影片。他的无声片是含泪的喜剧,他的夸张幽默与社会现实有很密切联系。他的喜剧片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把悲喜剧揉合在一起,即让人同情又可笑。 城市之光进展自然,无大起大落,到处给人一种伟大的古典文学特有的朴素气息。卓别林拍片运用原始的蒙太奇,很少使用特写而多使用全景。爱森斯坦博览群书,富有天赋的电影大师。生于俄国,其父是由德国迁入俄的犹太人。爱森斯坦大学先学工程,后选择建筑学,十月革命后参加红军,后进入莫斯科大学学日语,并开始拍片,导演,设计圆形舞台,在戏剧领域初步运用蒙太奇,并在杂志上阐述他的“杂耍蒙太奇”理论,把富于表现力的吸引人的东西按秩序组合在一起,引起感情上的震撼力。爱森斯坦陷入艺术与现实的矛盾中,他将防毒面具搬上舞台,试图使观众厌恶艺术,而喜欢现实,但最后失败了。这次失败对其创作是一个促进,使其由戏剧走向电影,1925 年拍摄战舰波江金号 。他把电影蒙太奇的创造性发展, “杂耍蒙太奇”理论把电影蒙太奇推进到一个新的领域,把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片断加以剪辑,这样来表达一种思想,从而在观众心理上产生一种冲击力。 “将描绘性的,含义单一的,内容中性的各个镜头结合成有思想的前后联系和系列。”他这样解释电影蒙太奇。战舰波江金号是电影蒙太奇的出色运用,拍摄于是 1925 年,被公认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杰作,它以经典悲剧的形式结构,分五幕,每一幕都有强烈的矛盾冲突,都有明确的动作和反动作。第一幕“人和蛆虫” ,士兵拒绝吃腐肉;第二幕“甲板上的悲剧”屠杀-起义;第三幕“死者激发人们 ”士兵将死者尸体运至岸边,群众集会,哀悼- 忿怒;第四幕“奥得萨阶梯”群众与士兵联欢,反动军队屠杀;第五幕“与舰队相遇” 。剧中动作与反动作产生强烈银幕效果,产生巨大感情冲击力,以创作的成功印证他的理论,他运用电影手段,视觉形象的创造,进一步运用蒙太奇,使电影形象逼真,动作富有连续性。蒙太奇时空的创造,造成情绪的累积。四、 戏剧式有声片电影的黄金时代(1927-1945 年)电影录音的问题,用机械录音的方法。1895 年爱迪生制成电影留声机,设备简陋,音量小,且放映机与录音机不同步。1907 年提出大的设想,在影片上录音,直到二十年代,这一设想才实现,1926 年 8 月 6 日第一次放映美国华纳公司歌舞片唐潢 ,27 年 10 月放映第二部爵士歌王 ,实际上是第一部有声片,有几句对白。电影史上认为纽约之光是第一部有声影片,只有对白。好莱坞电影制片人认为有机可投,大量拍摄舞台剧,这样电影又回到梅里艾的道路。抛弃了有声片创造的蒙太奇等技术,而用声音掩盖了画面。1937 年实行后期录音,电影技巧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声画蒙太奇。法国雷内克莱尔很早反对同期录音,主张把音响和画面分开,音响和画面对位的声画蒙太奇。在有声片出现十几年时间里,卓别林仍然拍无声片,至 1940 年才拍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 ,声音为其影片增加了更强的喜剧效果。那时的影片也缺少色彩,人们表现对色彩的向往,33 年左联拍摄的红霞是用色彩来染电影胶片,很难接近天然色。1933 年彩色胶片作为正式商品进入市场,1935 年由马末里昂拍摄大型彩色影片浮华世界 ,根据萨克雷的小说名利场改编,尽力显示色彩的魅力。1945 年以后,彩色影片已普遍成熟。五、电影走向全面成熟的新时期(1945 年- )1、四十年代-五十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打破了好莱坞电影的戏剧式结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很大变化。新现实主义强调画面的逼真性和技术性,主张平常的细节来表现生活,反对情节的艺术加工,倾向纪实性,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平淡、自然、真实。 偷自行车的人这是新现实主义的一部代表作,失业工人演失业工人,很好地发挥了电影的纪实性,促进了电影结构的变化。五十年代以后,新现实主义衰弱,他们开始粉饰生活,出现“玫瑰色的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分化出“新左拉派” 。2、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存在主义思潮占统治地位,反传统,反理性,电影出现许多流派。法国新浪潮 1959-1961 年新导演拍的影片;英国自由电影称愤怒的电影;美国新电影与文学中垮掉的一代相一致;德国青年电影;意大利新电影安东尼奥尼,帕索里尼;这些影片接受一定社会现实,表现对资本主义社会无政府主义的反抗形式,大都表现社会中人的孤独,无法沟通,这显然与存在主义哲学影响有关。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导演的筋疲力尽 ,人生的荒谬性,人的自由选择等都有充分地表现出来。生活流和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应用,生活流是指一种纯客观的纪录手法,不要主观选择。实际上作者的主观性渗透在影片中,把作者 的主观性溶入人物的主观性中。如特里弗的四面下 。意识流对文学的借鉴,但把人物的意识变为视觉,画面。是一种潜意识,银幕形象很杂乱,是一个混乱的画面,如梦、幻觉。英国柏格曼野草莓被称为第一部意识流电影。法国雷乃的广岛之恋 ,他和罗仁格里叶合拍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意识流的最高峰电影,作者在于表现是梦、是幻的知觉,以传达某种情绪,作者通过直觉表现人生荒谬。3、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A、出现政治电影和社会伦理电影,六十年代后半期出现政治电影,1973-1974 年达到高潮。以意大利、法国为主,还有美国、西德、日本。由于社会政局动荡时期出现的,没有形成流派,只是一种倾向,电影所反映出来的观念、思想是形形色色的。极左:极右:山本五十六 啊,海军 ;严肃:对一个不受怀疑的公民的调查 (第一部意大利政治影片,矛关直指司法界) 警察局长的自由 。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许多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影片中出现,戈达尔的中国姑娘 。纪实性强的望乡 。B、社会伦理影片,美国克莱默夫妇 普通人 金色池塘写家庭、婚姻,普通人的生活等等普通社会问题。美国现实主义复归,对越南战争的反思归来 猎鹿人现代启示录 ;对苏联道德伦理的反思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秋天的马拉松 机组乘务员 湖畔奏鸣曲 石怪的女人日本的远山的呼唤 。现代电影突破了传统电影单线发展的形式,出现多层次,多线条,多结尾的形式。如公民凯恩 (1941 年)从五个人的回忆,认识来结构影片。又如罗生门是多层次,多条线索结构,樵夫(妻劝决斗,都不勇敢,他杀) ,又将以上叙述纳入一情节:避雨三人(樵夫、打杂、僧人) 。光的运用、音乐、镜头跟拍(1950 年) ,暴风雨要将人间的丑恶污秽扫除干净,各有象征意义,又如法国雷奈战争结束 (1960 年有几种结尾) 。这时电影普遍趋向纪实性,银幕造型追求逼真、自然,电影结构变化大,追求情节淡化,反对进行人工加工。电影语言创新、丰富、自由、灵活,对人物心灵深处开掘,人物复杂化,内心活动银幕化。宽银幕、立方电影、环型电影等等,技术上有很大的提高。中国电影概说1905 年到现在 100 多年历史一、萌芽时期(1896-1922 年)1896、8、11 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1905 年定军山戏剧片,由谭鑫培主演,舞台纪录片。1913 年,张石川、郑飞秋编剧并导演难夫难妻 。这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篇幅较短,镜头少。1921 年故事片严瑞生的诞生,长故事片开始大量出现。二、混乱中的繁荣时期(1923-1931 )这一时期三家电影公司并驾齐驱:明星公司、天一公司和联华公司(三公司均在上海) 。明星公司由张石川、郑飞秋发起,1922 年成立。其代表作是 1928 年拍摄的孤儿救祖记天一公司于 1925 年成立,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 (为反动军阀开脱罪责)古装片义妖白蛇传 (宣传封建思想) ,神怪片、武侠片木兰从军记 西游记女儿国 。联华公司于 1929 年成立,提出“复兴国片,改造国片” “提倡艺术,弘扬文化,启发民志,挽救影业”的口号。著名导演孙瑜导演故都春梦 野花闲草 。以上这些影片有的在艺术上有所创新,但内容毕竟离现实太远,观众和作为艺术家本身都有不十分满意,同时,也弱化了电影这门艺术的表现力,或者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三、深刻的变革与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和确立(1932-1948 年)这一时期是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首先是日本占领我国东三省(九一八)之后,又在上海进行挑衅(八一三)民族情绪高涨,这也反映到了影片中。在战火中,许多影业公司倒闭,许多影业公司制片人不得不顺时代潮流,拍摄进步影片,明星公司老板要求与左联合作,主动找阿瑛、夏衍负责的地下电影领导小组抓编剧,明星并向电影界输送新人,扩大电影界的进步力量,创办电影艺术 ,在上海主要报刊上开办电影副刊,中国电影文化协会与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保证进步电影拍摄。1932-1934 年明星、联华、艺华公司推出一系列进步电影。狂流 时代儿女 上海十二小时 三个摩登女性 神女 桃李劫 渔光曲春蚕 新女性 母性之光 船家女 风云儿女 ,反映不同阶级人民思想感情,有积极意义,有时代感,显示出现实主义影片的独特表现力。夏衍编剧、陈甫高导演的狂流是先提出反帝反封建任务后,第一部描写农民阶级斗争的电影,贯穿整个电影的是农民的斗争、压迫和反抗。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 (1934 年)是现实主义题材,情节动人,导演技巧精炼。在上海连演变 84 天爆满。影片描写了渔民家庭的悲惨故事,影片在渔光曲的歌声中结束,整个影片充满凄婉的情调,这部影片控诉了地主和官僚买办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该片在1935 年 2 月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这是我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1936 年后,抗日情绪高涨,产生了大批优秀影片,如夜奔 青年进行曲 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 壮志凌云 。十字街头反映了三十年代的青年面貌及反抗斗争。 马路天使反映了下层人民生活, (1)摄影技巧有创新,推拍、跳拍(2)歌曲有力扩大电影画面的表现力,以及主题曲刻划人物性格和心理都有创新。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许多电影工作者到武汉,38 年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制) ”当时的统治内的电影公司,半年间拍出三部故事片,80 多部新闻片、动画片,有力地促进了抗战。 八百壮士歌颂坚守阵地(九行仓库)二十九路军将士。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也出现了一批反映中国人民抗敌的现实主义影片。 塞上风云胜利进行曲 中华儿女 风雪太行山还有长纪录片华北是我们的 老百姓万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