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七).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四、初唐文学1、 “初唐四杰”诗歌的风貌“初唐四杰”有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杨炯长于五律。他们有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有一种壮大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2、 “沈宋”对律诗发展的贡献。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他们琢磨诗艺,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故沈、宋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以遵守黏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而且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2、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诗歌的特色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 38 首感遇诗。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陈子昂提出复归风雅的目的,是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地划清了界限。其次,他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瑰丽的文学。十五、盛唐诗歌1、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共性以及差异性。2、 高适、岑参边塞诗各自的风貌高适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和冷静观察,使他能在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创作了极富盛名的边塞诗力作燕歌行 。高适的边塞诗是根据诗人亲临边塞的实际生活体验写成的。除七言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作者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岑参是个热衷于进取功名的诗人,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两次出塞,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艺术表现上,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分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