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五).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建安文学1、三曹七子(1)曹操曹操的诗,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这些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因而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曹操的乐府诗较多的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2)曹丕曹丕的诗歌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类为宴游诗,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最能体现曹丕诗的水平。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诗歌上的新变表现在: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3)曹植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其内容可分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赠白马王彪 。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七哀 。第三类是述志诗。如杂诗 。第四类是游仙诗。如仙人篇 。曹植的诗歌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崛: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4)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2、建安风骨和正始之音的异同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代表作家有“三曹” 、 “七子” 、蔡琰等。正始文学: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代表性作家是“竹林七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