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十).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文学知识要点整理(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十、宋代文学1、柳永词的新变(1)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统一天下的格局,使慢词和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同时扩大了慢词篇幅体制,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2)市民情调的表现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 ,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3)俚俗语言的运用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4)铺述和白描柳永在表现方法上也作相应的变革。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了铺述和白描的手法。(5)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柳永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词中多表现羁旅行役之感和抒情的自我化。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同时又反对“太学体” 。他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此外,还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首先,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其次,欧阳修对四六体也进行了革新。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委婉的文气,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3、 苏轼(1)苏轼的人生观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同时,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苏轼的诗词创作诗:在苏轼的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而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在诗歌中有充分的体现。乐观旷达的精神是诗歌的核心。所以就算在逆境之中,苏轼的诗作依然无衰颓之病。苏轼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能够超越技巧,作诗丝毫看不出锻炼之痕。苏诗“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 ,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苏轼对诗歌主张兼收并蓄,刚柔相济,呈现出“清雄”的风格。词:苏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 ,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这在苏词中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苏轼的词中表现出豪迈奔放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