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福建师范大学考研考试大纲之618教育学基础综合.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福建师范大学考研考试大纲之618教育学基础综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简称教育学考试)是我院为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我院的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I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及各部分所占分值教育学原理 大约 120 分 中外教育史 大约 100 分 教育心理学 大约 40 分 教育研究方法 大约 4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30 分辨析题 3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简答题 7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05 分分析论述题 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认识(二)教育的历史发展(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四)教育学的价值二、教育功能 (一)教育功能概述(二)教育的个体功能(三)教育的社会功能(四)教育功能的实现三、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二)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四、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概述(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五、教师与学生(一)教师 (二)学生 (三)师生关系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回顾 (二)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三)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四)21 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七、课程(一) 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含义2、课程理论流派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学科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二)课程的组织 1、课程目标特征;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2、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教材。3、课程类型学科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4、课程实施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5、课程评价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学业评价与测量;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科学 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三)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学生发展与课程变革。2、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3、我国课改的未来发展1999 年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新世纪课改的内容。八、教学(一)教学与教学理论1、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的含义;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教学的功能;教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教学理论的一般概念;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的依据。2、教学设计的模式和程序教学设计的程序;教学设计常用模式。3、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三)课堂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概说教学策略的含义;教学策略的特征。2、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3、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讲述;对话;指导策略。九、德育(一)德育概述1、德育概念2、现代德育概念3、对德育与现代德育的理解(二)现代德育过程概述1、德育过程的概念2、德育过程的本质3、德育过程的结构(三)思想品德观与现代德育1、思想品德的内涵2、思想品德的外延(四)现代德育课程1、德育课程概念2、德目主义3、全面主义4、认识性德育课程5、活动性德育课程6、隐性德育课程7、隐性德育课程特征(五)现代德育方法与模式1、德育方法的概念2、德育模式3、西方几种主要德育模式价值辨析模式;认知发展模式;体谅关心模式;社会行为;完善人格模式。(六)当代外国德育理论与实践1、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2、英国学校德育的特点3、日本学校德育的特点中国教育史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一)学校萌芽的传说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 ;国学与乡学;大学与小学;家庭教育。 (三) “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一)私人讲学的兴起及其意义 (二)齐国的稷下学宫 (三)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 ;“庶、富、教”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 ; “学而优则仕” ;六书“六经“;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四)孟子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五)荀子的教育思想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六经”的传授;“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六)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七)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八)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 ;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 (九)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 ;中庸 ;学记 ;乐记 。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一)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二)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 (三)察举制度 (四)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五)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一)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 (二)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三)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四)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五)韩愈的教育思想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尊师重道。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一)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 。“苏湖教法” ;积分法;“六等黜陟法” ;“监生历事” ;社学。 (二)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三)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四)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 ;“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 (五)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一)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二)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 (三)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 “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 “习行”的教学方法。 七、近代教育的起步 (一)教会学校的兴办(二)洋务教育的创办与教育近代化的开启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留学教育的兴起: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三) “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 ; “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八、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一)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二)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三)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四)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 、 “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五)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 、 “开民智” 、 “新民德”的“三育论”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六)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 (七)清末的留学教育 留日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九、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一)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四)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五)1922 年“新学制” ;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 十、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一)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二)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三)学校教育发展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四)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 十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二)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抗大” 。 (三)群众教育 (四)普通教育 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五)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十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二)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三)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化农民”与“农民化” 。 (四)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五)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 ;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外国教育史一、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古代印度的教育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 1、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时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 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 。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 (三)古罗马教育 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阿拉伯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二、外国近代教育 (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学校;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1、英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论教育。 2、法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论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 3、德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论教育。 4、俄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 5、美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贺拉斯曼论教育。 6、日本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 (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原则;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思想。 2、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 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 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论教育与社会生产;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三、外国现代教育 (一)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进步教育实验: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1、英国教育的发展 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 ;哈多报告 ;斯宾斯报告 ;1944 年教育法 ;“罗宾斯原则” ;雷沃休姆报告 ;1988 年教育改革法 。 2、法国教育的发展 费里教育法 ;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 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教育改革法 ;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 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 (哈比改革);课程宪章 。 3、德国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高等学校总纲法 。 4、美国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 “八年研究” ;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 、 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 国防教育法和 20 世纪 60 年代的教育改堇;20 世纪 70 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 “返回基础”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 5、日本教育的发展 20 世纪初期至 20 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敕语 、 大学令 ;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6、苏联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 20 世纪 20 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 、 “劳动教学法” ;20 世纪 30 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1977 年以后的教育改革。 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 、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想 1、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2、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一股规律与教育 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2、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3、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1、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1、智能差异与教育 2、人格差异与教育 3、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 4、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一)学习的一般概述 1、学习的基本含义 2、学习的分类体系 学习主体分类;学习水平分类;学习性质分类;学习结果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