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硕士(MPAcc)考研你必须要看的经验.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硕士(MPAcc)考研你必须要看的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硕士(MPAcc)考研你必须要看的经验下面和各位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经验,希望能帮到大家! 【背景篇】 我不是标题党,因此既然定了这个标题,总要先来交代一下背景。我本科是上海某所化工见长的 211 院校,专业是财务管理,学这个专业去考 cc 其实相当于考研去考同样的专业,说起来在专业课上应该比较占优势。不过,我是个很不成器的大学生,考 cc 跟跨专业考生没什么区别。大学第一年忙着在网上追小说写书评勾搭各种作者,大学第二第三年忙着追星(当时当着那位明星的贴吧吧主和后援会会长),学习时间除了考前突击的几天就压根没有了。于是高数勉强及格,财务管理和会计的相关专业课要么勉强及格(有些刚好 60 应该还是老师拉上来的),要么上了 80 看起来挺好看,其实那是因为考试方式是写论文,人家都是 90+。于是,大学这三年就被我混成了在一所不以商科为优势的学校里,第三年的成绩还是班级 30 多名的样子(一共 40 多个)。不夸张地说,在大三结束的时候,要是你问我销售商品的分录怎么做,我大概还不知道要做两个分录,以为只是商品与收入之间的借贷关系。就是那么糟糕。 交代了这些后的重点并不是“看,我当年多差,我现在 Blabla,我多牛叉啊”,我自认为不是很聪明的学生,复习专业课的时候有些知识点看了三四遍都晕晕乎乎的,相信在看帖的你们中就有不少人比我更有悟性。既然叫做励志故事,只是为了鼓励可能存在的一些跟我一样情况的学弟学妹,也许你们现在并不优秀,你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想说过去很重要,但不足以重要到才 20 多岁的你没有机会弥补,只要你真的付诸行动,一切都还来得及。 这就是写这篇经验交流帖的意义所在了。 【初试复习篇】 我初试的成绩是 155+83,并不算特别高的成绩,总分、综合、英语比我高的大神还有许多,在这里只是想提供以下自己的一些复习方法和推荐一下自己用了觉得比较好的参考用书。 真正的备考期是从 9 月开始的(以前准备考本校,8 月底发现本校不招应届生才转战上财),很累但很快乐很踏实,下面先分科介绍,再综合总结。 一、数学: 参考用书:数学高分指南历年真题名家详解数学考前冲刺(陈剑) 其实我复习数学的方法并不是很好,就是被很多人鄙视的题海战术,把陈剑老师的这三本书做了两遍,我的数学基础还可以,所以做题速度挺快的,我的想法是:做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拓了,数学比较活,每年都可能有那种完全没看到过的题目,思路活了就容易解出新题。我在做题时会思考和老师给的答案不同的方法,把它写在旁边,方法 2、方法 3(记下来很重要因为下次再看同样的题目不见得再能想到这样的方法)。听说在跨考的课上,陈剑老师会提供很多做题技巧,个人以为技巧只是基本功的自然表现,刻意去追求反而会打乱做题思路,总之在有时间提高基本功的条件下,并不推荐。其他的书,我只买过机工版的数学分册,那本书的前半部分太简单,后面大半部分都没有做,听有些老师说,这本书更适合考 mba 的,但如果基础不太好也许有参考价值,但是与联考最终的数学考试关联度不大。陈剑老师的书都是按照知识点模块来编排,真题书很值得推荐(因为是最全的真题了,包含所有从九几年开始的 1 月联考和10 月在职考的题目,而且陈老师的书解析很详细),考前冲刺难度较高分指南有较大拔高。老师书中的题目(包括跨考模考卷中的数学)比较灵活,有一定的难度,考试的难度会小一些,但同样也有认真啃完的好处:平时训练得难了,考试就没有难度了。 二、逻辑: 参考用书:逻辑精点(赵鑫全)、推理逻辑的讲义(跨考考研)、逻辑历年真题精点(熊师路,赵鑫全)。 最开始时我买了逻辑分册,那本书是一本题库,题目量很多,不过针对性不强,有些点考试都考不到的,而且点多容易搞晕,不推荐购买。推荐赵鑫全老师的逻辑精点,讲的很不错很细致。这里需要说一下,逻辑分推理逻辑和论证逻辑,推理就比如“如果那么”“只要就”“除非才”“只有才”这种,颠来倒去,刚开始接触会有点晕,推理逻辑方面我认为跨考考研的辅导老师是一绝,思路很清晰,而且听完后真的就记忆深刻,推理逻辑不在话下(我当时是买的网上的网课,等会再讲)。论证逻辑的话要善于总结思路,因此真题非常重要,我用的是赵老师和熊老师的历年真题,这本书分析的真题量很多,好像是从 03 年开始的,一定要善于总结,一开始看那类逻辑题也是晕晕乎乎的,看多了总结多了,到后来做题时也会有看题目就能猜到答案是什么的情况了(个人觉得逻辑和写作中的有效性分析关系挺密切的,比如逻辑中的削弱,你如果能做到看题目就大概猜到最好的削弱选项是什么,那对有效性分析也有帮助,因为有效性分析就是找漏洞。)不过听熊老师说明年逻辑书会有一定的变动,好像根据大纲重新编写了,这个我不是很了解,大家可以去咨询一下专业的老师。三、写作 参考用书:写作分册(赵鑫全)、写作高分指南(陈君华) 写作是我的弱项,我除了会胡扯,写些有的没的,写正经的东西就要词穷,逻辑混乱(希望看到这里不要有人说“啊,确实是,因为楼主你写了那么多其实我根本不知道你想要说什么”,那我会很囧)。这两本书都挺好的,入门时我听的是跨考的写作课程(基础班和系统班),觉得挺适合初学者,不过后期我只看写作分册了,觉得有效性分析的方法,还有论说文的套路更贴近考试,当时也在网上听了一些赵老师的课程,讲的也很不错。后期为什么不怎么用写作高分指南也是因为觉得它上面材料作文的审题太难了,考试不会考得那么难。不过一定要亲手写一下,我知道很多大神都是没写过直接上考场的,但是人家是大神你未必是,看别人的文章“觉得我也会写”一定不代表“我真的会写”,就拿我来说,我第一次拿起笔写论说文的时候憋了两百字怎么也憋不出来。有效性分析要掌握写作的套路格式,论说文的素材平时注重积累,学会将素材活用,注意:论说文的评分重点在思维上,而不是文字的优美度上。 四、英语 参考用书:英语一历年真题超精解(丁晓钟)、英美外刊超精读(丁晓钟),英语二历年真题(蒋军虎) 因为英语二的真题很少,对于 14 年要考的考生来说只有 4 年真题(10 年之前的个人认为没有参考价值),建议到后期做,至少留一套检验自己的水平,因为模拟题太烂了(后期我只重复做真题,模拟题一套没做,模拟题除了练速度根本没有价值,问题是英语二时间绰绰有余,不用练速度,提高基本功,狂看真题是王道)。我当时是因为看了学长的帖子,开头就按照英语一来复习了,从 05 年真题做起,只做阅读,英语一比二要难,文章的难度上一层次,不过我觉得出题思路是相近的。推荐丁晓钟老师的书是因为他分析阅读特别透彻。相信有些上过辅导班的同学会听有些老师说什么英语阅读不是选正确的选项,而是选一个更正确的选项。一开始我觉得这样的想法挺对的,因为我自己也很不明白为什么某题选 B 不选 C,不过丁老师对每个选项的分析都很用心,错的就是错的,对的就是对的,看得人心服口服。 对于考研英语来说,即使你说我时间多到冒泡了,也不推荐准备完型和翻译,英语二的翻译很简单,完型则是英语水平的全面考察,要提高一分也非常难,性价比很低,不如好好研究阅读,提升写作水平,完型自然也会提高。说到写作,丁老师写的文章字词用法都很地道,他还时常用考研核心用法字词造句发在微博上,用心去记,平时养成造句的习惯,相信到时写英语文章就不会太难。(不管你用哪个老师的书,用心记好用法,多造句总是没错的,英语是很难突击而成的) 同样的,真题很重要,蒋军虎老师的英二真题书还不错,可以买来拜读,建议去听一下蒋老师的课,虽然不是我的菜,因为我觉得他讲的太细致,而且太激情了耳膜受不了(),不过我身边还是有一些人很推崇他讲阅读的方式。我个人的话是到 12 月买了丁晓钟老师的真题课程,觉得更适合我。 再谈一谈我对背单词的看法吧, 背单词对于短期内大量的单词记忆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如果目的是真正掌握单词,不推荐拿单词书背诵,而且拿单词书背要真正碰到还能想到意思很难做到。因为考研的文章都是从外刊中选取,建议读外刊记外刊中单词的用法。核心单词的核心用法在外刊中一定也是最常见的,单词这种东西多在文章中读到(要真正领悟他的用法),记住它并将它化为己用也就不会太难了。 最后需要强调!绝对要在考前完整地做几套卷子,联考题目难度不大,但是普遍反映做题时间紧,我的做题顺序是逻辑数学小作文大作文(每个人的做题顺序都不一样的,觉得什么适合自己就选那种,我是觉得开头脑子比较清晰,做逻辑会比较好),逻辑和数学都各在 50 分钟内完成(要控制不要超过 1 个小时,不然作文很紧张),我的话有的时候可以更快,因为我写作是弱项,所以要留足时间憋话说。模拟题我就拿了跨考考研的 5 次模考卷子做,有过连做两套逻辑,再连做两套数学,觉得做得挺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