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红皮书系列之(2024年考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 新祥旭考研张老师微信咨询热线:15313676544内部资料 免费传阅150目 录第一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4第二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考研招生章程6第三章 航空学院考研备考解析11第四章 能源与动力学院考研备考解析17第五章 自动化学院考研备考解析24第六章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考研备考解析32第七章 机电学院考研备考解析37第八章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考研备考解析42第九章 民航学院考研备考解析49第十章 数学学院考研备考解析55第十一章 经济与管理学院考研备考解析57第十二章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考研备考解析66第十三章 艺术学院考研备考解析74第十四章 外国语学院考研备考解析80第十五章 航天学院考研备考解析86第十六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备考解析92第十七章 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考研备考解析95第十八章 物理学院考研备考解析98第十九章 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考研备考解析102第二十章 直升机传动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考研备考解析105第二十一章 江苏省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考研备考解析108第二十二章 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考研备考解析111第二十三章 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考研备考解析114第二十四章 科技信息研究所考研备考解析116第二十五章 南航-南特联合学院考研备考解析117第二十六章 中英学院考研备考解析120第二十七章 MBA中心考研备考解析122第二十八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原创经验汇总125l 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专业考研上岸经验125l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考研上岸经验128l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经验130l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考研成功经验133l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上岸经验135l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上岸经验138l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上岸经验142l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考研上岸经验144l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专业考研上岸经验146l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考研上岸经验148结语151第一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入选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先后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遵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不断推动学校跨越发展。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现设有18个学院和192个科研机构,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本科专业62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1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学校现启用明故宫、将军路、天目湖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46亩,建筑面积189.3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收藏295万余件印刷型文献、156个中外文数据库,1260万余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现有教职工3526人,其中专任教师2199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590人,博士生导师641人,院士、外籍院士及“钱伟长讲座教授”院士27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9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108人次,入选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846人次。现有学生35127人(其中本科生19044人,研究生15262人,学位留学生821人),成人教育学生2361人。学校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7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校友中涌现出了24位两院院士,数十位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将军,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的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南航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教学成果。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工信部重点专业8个,国防重点专业5个,紧缺专业(方向)3个。南航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近四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金奖23项,银奖17项,连续四年荣获“先进集体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共获得特等奖12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16项,连续九届捧得“优胜杯”。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共获得金奖22项、银奖9项,连续四届捧得“优胜杯”。在国际无人机大奖赛中,连续4次获得特等奖。在“周培源杯”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国软件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南航学生屡屡折桂。学校科学研究能力持续增强。建校以来,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18项,其中国家奖82项,建有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8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包括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在基础研究领域,学校取得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 “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 “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在国防科技领域,学校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有多项技术在“嫦娥”系列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民经济领域,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了“国际创新港+校地研究院+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机构”成果转化模式,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近百所著名高校及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服务航空航天民航、服务江苏,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办学新格局。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进入新时代,南航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工信部党组、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走强化特色之路、人才强校之路、创新驱动之路、深度开放之路、文化引领之路,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地朝着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努力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数据截至2022年2月)第2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考研招生章程 根据教育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制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我校学术学位各专业只招收全日制硕士生,部分专业学位类别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生。各专业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详见我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3.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4.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的考生,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以及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 5.报考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教育管理专业学位招收对象为具有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6.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报考条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骨干计划考生报名前必须征得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高教处)同意,并及时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寄送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7.报考单独考试的考生需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截至2023年9月),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我校单考重点面向国防军工等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的行业招收优秀在职人员,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 8.部分学院招生专业对考生有专业背景要求,请注意查看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9.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中未给出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的学科,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10.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二、报名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网上报名网址:https:/yz.chsi.com.cn。 网上报名时间:2022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我校部分专业在多个学院同时招生,考生应注意准确选择报考学院、专业和考试科目。 部分专业按照研究方向设置唯一考试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划定复试线,请考生注意选择研究方向。 3.教育部在报名期间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4.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和公布。南航报考点(3203)网上确认时间:按照江苏省统一时间。 5.考生网上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进行核对。报考我校单独考试的考生必须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考点(3203)报名,其他类考生可在当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报名。 6.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考生网报时需正确选择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全日制、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在职考生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和录取问题所引起的有关纠纷,与我校无关。 7.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考生报名时必须准确填写报考类别,一经确认,不得随意更改: (1)非定向就业须调人事档案,毕业后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 (2)定向就业不调人事档,人事关系不离开工作单位,毕业后回原定向单位或定向地区就业。 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生录取为定向就业,考生须与我校签订定向就业培养协议。 8.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所在单位须与我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单独考试考生应于2022年10月14日前,持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书面材料与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研招办同意后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9.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10.考生所提供的材料必须齐全、真实,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报名、初试、复试、录取和学籍资格。三、初试1.初试时间: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2.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可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招生工作栏目查阅。 3.单独考试考生入学考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英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共四门,初试科目和复试阶段的笔试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地点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点(3203)。四、复试 1.我校将在教育部公布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制定复试办法,根据招生计划、考生报考等情况划定各专业复试线,以研究方向分列招生计划的专业,按照研究方向划定复试线。 2.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具体复试形式在我校复试及录取办法中公布。复试科目详见我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3.复试时须持有准考证和其它相关有效证件原件,并提供规定的材料,否则取消复试资格。4.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二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时间和考试内容由报考学院在复试时通知。 5.资格审查安排在复试阶段进行,资格审查时如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律取消其复试资格。五、录取 1.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各招生学院根据学校复试及录取办法和学院复试及录取细则进行录取,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录取为定向就业的硕士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就业培养协议。 3.复试录取阶段,考生可以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修改本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手机号码)。 4.录取考生入学时间以录取通知书为准。六、其他说明 1.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将在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指导下开展,请考生及时关注我校及相关报考点的通知。 2.我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计划包含接收推荐免试生、公开招考、少数民族骨干、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和单独考试等各类计划。各学院各专业(或研究方向)用于公开招考的人数将根据国家最终下达的招生计划数、实际录取的推免生数、考生报考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未使用完的接收推免生计划由学校统筹调配使用。 3.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在校学习年限2.5-4.5学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提供住宿。 4.学校按照国家和江苏省的规定收取学费: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 (2)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为:教育硕士4.5万元/生,社会工作硕士4.5万元/生,新闻与传播硕士6万元/生,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硕士4.5万元/生,翻译硕士3.9万元/生,工程管理硕士15.8万元/生,工商管理硕士18.8万元/生(国际班21.8万元/生),会计硕士16.8万元/生,法律硕士5.5万元/生(以最终物价备案为准)。 5.学校针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特别奖学金、学校助学金、助学贷款、研究生“三助”等支持研究生完成学业,其中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0000元/生/年,占入学总人数40%,二等奖8000元/生/年,占入学总人数40%,三等奖4000元/生/年,占入学总人数20%;学校助学金为500元/生/月。 学校面向录取的全日制推荐免试生设立研究生新生特别奖学金,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具体等次和名额以当年度文件公布为准)。 6.凡弄虚作假、违反考试纪律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录取,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7.按教育部要求,考生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初试、复试时要向报考点和招生单位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方准予考试、复试。 8.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录取的新生入学后在天目湖校区就读。 9.本简章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办负责解释,简章中未尽事宜以教育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为准。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一)南航-南特联合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双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招生学院代码:031 招生学院名称:南航-南特联合学院 招生专业: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 报考条件:考生需符合简章第一条报名条件,复试时须持有英语雅思成绩(6.0及以上)证明或同等水平托福成绩(75分及以上)。 培养模式:学习方式为全日制,采取“1.5+1.5”模式。前1.5年在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完成培养方案中对应课程的学习;后1.5年回我校完成培养方案剩余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相关课题的研究和论文撰写等全部学习任务。 学费:按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收缴标准执行,同时享受学业奖学金。前1.5年在法国学习期间,缴纳南特中央理工大学学费,总学费为10000欧元/生(以当年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收费标准为准)。学生完成我校和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所要求的全部学习任务并合格后,由我校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颁发硕士学位。 (二)中英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航空工程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招生学院代码:032招生学院名称:中英学院报考条件:考生符合简章第一条报名条件,复试时须持有英语雅思成绩(6.0及以上)证明或达到英语六级水平。 培养模式:采取“1+1+1”模式,即学生在3年学习期间,第一年在我校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第二年在克兰菲尔德大学完成团队项目和个人项目的研究,以及在航空企业的实践;第三年在我校完成机械(航空工程方向)相关课题的研究和论文撰写等全部学习任务。国内授课及培养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进行。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制3年。 学费:第一年、第三年在我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为25000元/生年,第二年在克兰菲尔德大学期间学费1.2万英镑/生年(以当年克兰菲尔德大学优惠收费标准为准),学生完成我校机械(航空工程方向)硕士学位和克兰菲尔德大学航空制造硕士学位所要求的全部学习任务并合格后,由我校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克兰菲尔德大学颁发其航空制造硕士学位。八、信息查询、联系方式 请考生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www.graduate.nuaa.edu.cn),相关招生信息将及时在该网站公布。第3章 航空学院考研备考解析一 学院及专业简介学院前身是1952年建校初期的飞机制造专科,1956年整合设立飞机系。1970年西北工业大学直升机设计专业整体迁入飞机系。1993年更名飞行器系。2000年组建航空宇航学院。2019年更名为航空学院。学院下设直升机系、飞行器系、振动工程研究所、结构强度研究所、微纳器件系统研究所、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精密驱动与控制研究所、基础力学与测试系、人机与环境工程系、空气动力学系、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等11个系、所。学院设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力学学科入选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22年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等5个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前3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学院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学科相互促进发展,特色优势学科方向有:直升机设计、飞机设计、流体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人机与环境工程、纳米力学与纳智能材料器件、精密驱动与振动利用等。学院建有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超声电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先进设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精密驱动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非定常空气动力学与流动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多功能轻量化材料与结构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直升机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创新中心、先进通用飞机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创新中心、轻型通用航空飞行器技术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5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地。2020年获批“智能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长江教育创新带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航空学院秉承负重奋进、志在超越的南航精神,以创建世界一流航空学院为目标,以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为牵引,以实施业绩导向的制度创新为抓手,统筹推进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党建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办学活力显著迸发,发展成果竞相涌现,书写了学院发展的新辉煌。二 考研招生目录及参考书(1) 本学院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专业1.(080100)力学(学术学位)研究方向: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2 固体力学03 流体力学04 工程力学05 纳米力学考试科目: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二:(201)英语一科目三:(301)数学一科目四:(810)工程力学备注:要求考生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复试科目:510力学基础综合2.(080200)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研究方向:01 机械设计及理论02 机械制造03 机械电子工程04 精密驱动与振动利用考试科目: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二:(201)英语一科目三:(301)数学一科目四:(810)工程力学备注:要求考生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复试科目:511机械基础综合3.(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研究方向:01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2 智能检测与控制考试科目: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二:(201)英语一科目三:(301)数学一科目四:(823)电工电子学备注:要求考生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复试科目:513测试技术基础综合4.(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术学位)研究方向:01 新能源与利用02 制冷及低温工程考试科目: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二:(201)英语一科目三:(301)数学一科目四:(817)工程热力学备注:要求考生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复试科目:519制冷基础综合5.(082500)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研究方向:01 飞行器设计02 人机与环境工程03 直升机工程考试科目: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二:(201)英语一科目三:(301)数学一科目四:(810)工程力学备注:要求考生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复试科目:518飞行器基础综合6.(085500)机械(专业学位)研究方向:01 旋翼飞行器技术02 飞行器设计技术03 飞行器强度与结构振动04 人机与环境工程05 飞行器智能结构06 航空测试与试验技术07 航空微纳智能器件系统08 功能材料、器件与系统09 空气动力学FF 非全(研究方向不区分)(非全日制)考试科目: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二:(201)英语一科目三:(302)数学二科目四:(810)工程力学备注:要求考生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复试科目:517飞行器设计基础综合(二)考研初试自命题参考书810工程力学:理论力学, 陈建平、范钦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材料力学(上、下册)(第六版),刘鸿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823电工电子学: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刘海春电子技术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7年817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沈维道,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工程热力学曾丹苓,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三 历年考研招录数据汇总(一)2020-2022历年复试分数线080100力学专业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复试基本分数线20223535535329520213434515129120203434515127522年统招93人,最低分296,最高分42321年统招85人,最低分291,最高分427080200机械工程专业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复试基本分数线20223838575727320213737565626720203737565626922年统招7人,最低分279,最高分35621年统招6人,最低分310,最高分347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复试基本分数线20223838575727320213737565626320203737565628722年统招15人,最低分290,最高分38021年统招18人,最低分282,最高分380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复试基本分数线20223535535326020213434515125320203434515128722年统招1人,分数为36121年统招1人,分数为344082500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复试基本分数线20223535535331320213434515131020203434515129222年统招69人,最低分320,最高分39921年统招76人,最低分286,最高分415085500机械专业年份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复试基本分数线20223838575730920213737565628220203737565626922年统招186人,最低分244,最高分43321年统招194人,最低分287,最高分418(二)本学院2022年录取名单名单链接:http:/aero.nuaa.edu.cn/2022/0329/c3905a278624/page.htm第四章 能源与动力学院考研备考解析一 学院及专业简介能源与动力学院前身为建校之初的一专科(活塞式发动机制造)和二专科(喷气式发动机制造)。1956年成立发动机系(二系),1980年更名为航空发动机系,1985年更名为动力工程系,2000年成立能源与动力学院。目前学院拥有内流与叶轮机械系、强度与振动工程系、控制工程系、燃烧传热与热能系、车辆工程系等5个系。学院拥有一支中青年为主、师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8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1人,“霍英东”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入选各类省部级人才45人次。学院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车辆工程3个博/硕士点;设有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3个本科专业;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博士后流动站。其中,“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国防特色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飞行器动力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能源与动力工程”入选江苏省特色专业立项建设;“车辆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是我国航空航天动力、能源高效利用领域、车辆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60余年来,学院培养了12000余名本科生,3000余名研究生,涌现一大批学术领军人才、行业技术中坚、大型央企/研究院所负责人及高管,学院现有本科生近1000名,硕士生760余名,博士生200余名。学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三五以来,新编著16部飞行器动力类精品教材和特色教材、专著,其中省部级重点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4本。承担了省部级、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7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国家、省优秀教学课件奖和微课奖3人次,传热学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成2门江苏省在线精品开放课程。获得全国学科/学会优秀博士论文1篇,江苏省优秀硕博士论文8篇;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赛特等奖1项,优秀奖2项。十三五以来,我院学子荣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国际日内瓦发明展大会金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银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项,铜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在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第八代任务中勇夺全球冠军;包揽“航空工业杯”第七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竞技项目冠亚军。学院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在动力、能源、车辆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我国几乎所有航空发动机的型号研制提供了技术服务。十三五以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牵头),国防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一等奖5项(其中牵头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13项。设有航空发动机热环境与热结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航空动力系统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部级科研平台,设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1个、国家重点型号支撑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和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院先后与美国普渡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等12个国家及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入合作;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伯明翰大学、法国巴黎楠泰尔大学等相继建立了5个联合实验室;获得“金陵友谊奖”荣誉称号及“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欧盟地平线”、“玛丽居里学者”、“香江学者”等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萨马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等签署了本科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所培养的学生获得首届全国航空航天类毕业设计大赛特等奖等荣誉。十三五以来,多次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国外著名专家做学术报告逾百场,学院教师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及开展合作研究逾百人次。能源与动力学院院徽由象征科技力量的魔方形状演变而来,由能源与动力学院的能源(Enegy)与动力(Power)的首字母E和P进行变形组合。E和P变形后紧紧咬合,呈现出交流与互通的感觉,既展现出能源与动力之间的紧密联系又代表学院师生之间紧密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院徽主体颜色使用红色及蓝色,象征航空事业的蓝色传达出学院航空为本的办学理念,红色不仅是能量的象征,更给人以稳定中带有活力的感觉,象征着学院积极进取的科研态度。院徽整体结构严谨稳定,简洁大方,展现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上严谨求实、积极进取的主体思想。二 考研招生目录及参考书(一)本学院招生专业目录1.(080200)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研究方向:01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02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03 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考试科目: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二:(201)英语一科目三:(301)数学一科目四:(823)电工电子学复试科目:524车辆工程综合2.(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术学位)研究方向:01 动力系统气动设计与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