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重庆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1页
重庆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1页
重庆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1页
重庆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1页
重庆大学2024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红皮书系列之(2024年考研)重庆大学院校分析与备考指南咨询热线:15871412717(微信同号)内部资料 免费传阅目录第一章 学校介绍及23招生简章2第二章 公共管理学院17第三章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3第四章 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30第五章 外国语学院36第六章 艺术学院42第七章 数学与统计学院49第八章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55第九章 光电工程学院62第十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69第十一章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75第十二章 电气工程学院81第十三章 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88第十四章 自动化学院93第十五章 计算机学院100第十六章 建筑城规学院106第十七章 土木工程学院114第十八章 环境与生态学院120第十九章 化学化工学院127第二十章 生物工程学院133第二十一章 资源与安全学院142第二十二章 体育学院147第二十三章 美视电影学院151第二十四章 法学院158第二十五章 大数据与软件学院166第二十六章 新闻学院171第二十七章 生命科学学院178第二十八章 物理学院183第二十九章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188第三十章 药学院194第三十一章 航空航天学院199第三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206第三十三章 医学院210第三十四章 重庆大学考研经验216第三十五章 重庆大学各专业近年真题254第一章 学校介绍及23招生简章(一)学校简介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创办于1929年,在20世纪40年代就发展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为国家高教部(高教部1958年并入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逐步发展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1998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中管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设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附属肿瘤医院、附属三峡医院、附属中心医院。教职工5300余人,在校学生4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0000余人,本科生26000余人,来华留学生17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5200余亩,有A校区、B校区、C校区和虎溪校区。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保持快速向上向好发展势头,综合办学实力、学术声誉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秉持“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精神,以造就“行业精英、国家栋梁”为己任,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40余万名高素质人才,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40余人当选为两院院士。近年来,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六大育人阵地,入选全国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承建高校。大力实施“本科教育2029行动计划”,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多维度个性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流本科教育。4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0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学、物理专业进入“强基计划”。持续深化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全面推行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博士生招生规模增至1000余人。深化“产教融合、跨界培养”,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五年来在全国各类大学生竞赛中获奖4400余项,其中获全国特等奖和一等奖260余项。学科建设按照“强化工科、夯实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社科、拓展医科、提升信科”的思路,实施五大类学科重点建设项目,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深化内涵建设,着力构建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生态。持续加大“先进制造”“智慧能源”“新型城镇化”三大学科群建设,推动机械、电气、土木等特色优势学科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新成立医学院、医学部,高起点推进医学学科加快发展。启动实施基础文科振兴行动计划基础理科卓越行动计划,加快提升基础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工程学、材料科学先后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1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冶金、仪器、矿业、机械、土木、交通运输等6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50名。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系统构建起“3+7”人事人才制度体系和四层次七类别人才引育“金字塔”,积极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氛围,以先进体制机制激发高层次人才持续汇聚的内生动力。现有专任教师3100余人,其中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近200人,国家级创新群体8个,省部级各类人才5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0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科学研究深化科研管理服务改革,构建起“1+5”新型科研创新体系,以新的体制机制促进高质量成果产出。加强创新体系内涵建设,全面实施基础研究珠峰计划、重大项目成果人才培育计划、重点研究基地构筑计划、军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加强科研前瞻布局,全面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推动建设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培育建设“超瞬态实验”大科学装置,推动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等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谋划建设合成生物学、未来芯片、量子物质科学等高水平原始创新平台。“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3个,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400余项(其中牵头千万元级以上重大项目40余项),荣获国家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6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科学装置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atureScience正刊论文等均取得历史性突破,科研总经费屡创新高,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和获权发明专利数量显著增长。实施人文社科繁荣计划,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荣获鲁迅文学奖,持续推进“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地方政府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重庆人才发展研究院”等新型高端智库平台建设,服务科学决策。学校主办的7种期刊入选权威、核心期刊。国际合作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186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各类国际合作平台近20个。重庆大学-辛辛那提联合学院合作办学成效显著。鼓励支持师生出国(境)访学交流,年均学生出国(境)访学人数达到3700余人。致力于中华文化推广,设有泰国勿洞孔子学院、意大利比萨孔子学院、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孔子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积极打造“留学重大”品牌,建成全英文授课硕博项目45个、全英文授课课程300余门。社会服务始终坚持“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深化拓展校地合作,南京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高端研发机构落地生根。牵头研制的月面微型生态圈在月球上种植出第一片绿叶,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生长培育实验。成立了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全国第一家高校董事会,大学科技园获认定为全国首批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积极推进对口支援高校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定点扶贫和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助力云南省绿春县和重庆开州关面乡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发挥附属医院优势,在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领域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发扬“扎根巴渝大地、服务重庆发展”的办学传统,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主动发挥智力优势、人才优势,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与重庆市政府共同启动筹建重庆实验室、共建长江生态环境学院;与万州区政府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与高新区携手推动“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建设,培育建设“超瞬态实验”大科学装置;与沙坪坝区共建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共建国际联合研究院;与沙坪坝区、高新区、华为公司共建超算中心;与两江新区共建明月湖新工科教育创新平台;与璧山区共建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武隆区建设气球平台微波垂直传能试验验证平台等。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着力打造成渝科教创新共同体。校园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练弘扬“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重大精神,以一流的大学文化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获评第二批“全国文明校园”。大力选树先进典型,近百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最美奋斗者”“最美高校辅导员”等荣誉称号。潜心打造校史馆及“立德树人”专题展览馆,深入挖掘爱国奉献精神内涵,弘扬科学精神和崇高品德。创作重庆家书重庆往事红色恋人光华初心1929寅初亭等原创话剧作品,讲好“重大故事”,展示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传承和打造以川剧为代表的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获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川剧)传承基地。建立师生、校友人物特色档案资源库,打造“重大文库”,传播重大精神。实施建筑文化景观完善工程,学校近现代建筑群和早期建筑群分别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和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向未来,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和“复兴民族,誓作前锋”的重大精神,坚持以发展为要义、以卓越为灵魂、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之路,努力以更高质量的办学成就和更高水平的育人能力,更好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厚望。(二)重庆大学2023年硕士招生简章一、学校简介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地处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内陆开放高地、“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报考我校研究生。二、招生类型(一)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二)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三、招生计划2023年学校计划招收各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00余名(含推免生)、各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以上计划包括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2023年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主要面向工业母机、智慧能源、半导体、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相关领域开展招生,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招生简章将根据国家规划另行发布。重庆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专业招生人数为计划招生数,待国家实际招生计划下达后,各专业招生人数可能有所增减。我校将于2022年10月下旬在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各学院、各专业2023年实际拟录取推免生人数,请各位考生密切关注。四、学位类型我校硕士学位有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术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重在培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五、报考条件(一)基本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二)全日制学术学位普通计划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注: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普通计划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1.报考法律(非法学)03510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各项要求;(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2.报考法律(法学)03510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各项要求;(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可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3.报考工商管理125100、公共管理125200、工程管理125600等专业学位(以下简称“三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人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4.其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普通计划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报名除“三类专业”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相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定向在职硕士研究生。(四)“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1.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2.须通过省教育厅推荐才可报考。3.符合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各项要求。4.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须保证毕业后回该省定向地区就业;在职考生须保证毕业后回该省定向单位(原单位)就业。5.符合国家及推荐地区相关政策文件规定的。(五)“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六、报名考生在报考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并严格按照国家及我校的报考条件和相关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逾期不再补办,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否则视为报名无效。(一)网上报名1.网上报名时间、流程及要求以教育部和省级招考机构通知为准。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生须选择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中标注“少”和“退”的专业报考,如考生报考非专项计划招生专业,学校不予准考,且不再另行提醒和通知。因招生名额有限,部分标注招收专项计划的专业可能无法录取考生。3.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报考信息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考生因报考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具体要求参见所选报考点公告。七、准考证下载打印考生应当在规定日期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八、考试科目及时间(一)考试科目各专业具体考试科目请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二)初试时间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按教育部规定执行。(三)复试1.复试时间及要求复试时间及要求由各学院自定。我校将根据初试考试成绩,划定基本复试分数线并在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学院可能在我校基本复试分数线基础上进行二次划线,考生能否参加复试届时请登录重庆大学研招服务系统查询。2.资格审查复试前将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以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所获得的文凭为准)、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具体要求请关注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公告。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将要求考生在复试前的规定时间内提供教育部学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否则不能参加复试。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以报考时填报的身份证为准,复试时不得更改。少数民族地区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准。3.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我校将在复试环节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学术道德、诚实守信等方面。4.加分政策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执行加分政策。加分项目考生须在我校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关证明材料。5.复试内容复试包括外语听力、口语测试、专业课及综合面试(含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具体复试方式和内容请查看招生专业目录和复试前发布在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各学院公告。同等学力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等考生,初试成绩合格后,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与初试科目不同,加试方式为笔试。具体内容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中各专业的备注栏。报考会计125300、工商管理125100、公共管理125200、工程管理125600、工业工程与管理125603、物流工程与管理125604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将在复试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6.体检考生体检工作将在拟录取后进行,体检不合格者(含推免生)不予录取(具体体检标准由学校或学院参照教育部、卫生部、重庆市及学校的相关文件,结合招生专业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九、奖助金相关规定重庆大学从2008年开始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研为导向、鼓励优秀为目的的动态奖助体系。按照国家政策,从2014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实行收费制度。学校将按照国家和重庆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同时向全日制硕士生提供以下奖助学金:(一)国家助学金面向全日制硕士生(定向生除外)提供每生每年6000元的国家助学金。(二)国家学业奖学金在学制年限内符合条件的全日制研究生获得学业奖学金比例达到70%。学业奖学金实行动态管理,每学年评选一次。(三)国家奖学金在学制年限内符合条件的全日制研究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博士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每生每年2万元,每学年评选一次)。(四)其他奖助金学校设立了国际交流基金、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等,具体名额和金额根据国家和学校相关文件执行。十、其他事宜(一)因受网报系统部分字段长度的限制,专业目录中某些考试科目、备注的复试科目、同等学力等加试科目部分内容及其他内容可能被省略,请各位考生仔细查阅我校专业目录中相关专业的详细内容,不明之处请咨询所报考学院。(二)根据有关规定,所有在学校住宿的研究生均须缴纳住宿费(非全日制和定向培养研究生(少骨计划除外)不安排宿舍)。十一、录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根据考生标准分数在全校范围内从高到低排序后进行拟录取。考生标准分数=(考生考试总成绩-考生报考学院专业的所有复试考生平均考试总成绩)/该学院专业所有复试考生考试总成绩标准差。我校将根据考生考试总成绩、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择优录取。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报考资格、复试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学籍,已毕业者将追回学历证书并取消其学位。注:考生考试总成绩为考生初试和复试加权后的成绩。十二、学制和学费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中除社会工作035200、汉语国际教育045300、应用统计025200的学制为2年外,其他专业均为3年。根据国家文件要求,每个研究生均需交纳学费,标准见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十三、毕业授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取得规定的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按照重庆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可颁发毕业证书,并授予硕士学位。十四、解释权本招生简章未尽事宜以国家及重庆市相关文件为准,由重庆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十五、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23-65111374/65105286/65102374(工作日08:30-12:00, 14:30-18:00)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qu.edu.cn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研究生院302办公室邮编:400030(三)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重庆大学报考点公告重庆大学为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考点代码:5001),考点设在重庆大学A、B校区。热忱欢迎广大考生在我校考点参加考试。一、考点接纳条件根据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重庆市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公告文件精神,鉴于考点接纳考生容量有限,我考点仅接受以下三类考生报考,考生须遵守以下规定,否则报名结果无效。(一)报考重庆大学的重庆市考生;(二)初试第四科为四六小时设计(科目代码为5字头)的重庆市考生;(三)重庆大学202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注:重庆市考生指:户口在重庆的往届生(须提供有效户口簿);工作单位在重庆的往届生(须提供2022年7月至11月期间连续三个月在重庆市缴纳的社保证明(加盖社保机构印章的缴纳社会保险凭证原件);在重庆居住的往届生(须提供公安机关核发的在有效期内的重庆市居住证);重庆市辖区内高校的202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提供有效学生证或学籍证明)。二、报考流程及注意事项(一)报名流程1、网络报名及网上确认时间1)网络报名时间应届生报名:2022年9月24日至27日每天9:00-22: 00往届生报名:2022年10月5日至25日每天9:00至22: 002)网上确认我考点今年将继续实行网上确认,相关通知事宜将于近期发布,请考生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国家研招网通知。2、关于退费与信息修改按照重庆市教育考试院要求执行。(二)注意事项1、因标准化考场能容纳的考生数量有限,我校将根据考生报名情况随时关闭我校考点。考点关闭后,考生将不能更改网报信息和缴费。2、凡不满足我考点要求的考生一律不予网上确认,后果由考生自负。三、其他说明(一)报名考试点只对考生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审查。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首先由考生根据招生单位的报考条件要求,自行进行报考资格审查,然后再由招生单位在复试时进行审查。(二)只进行网上报名,而未网上确认的;网上确认前未通过网络缴纳报名费的,都视为报名无效。网上确认信息一旦经考生本人确认后,不得更改。网上确认期间,考点将审核考生材料,如需考生补充材料,请考生及时关注通知并按要求在规定时间补齐材料,否则报名无效。(三)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等行为,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不予现场确认,且通知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四)在我校考点参加六小时设计考试的考生,第四科考试地点在重庆大学B区第二综合楼,请考生在考试期间关注考场通知,我校不再以其他方式通知考生。(五)准考考生务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于教育部规定时间内登陆“研招网”查询考试信息并下载并打印准考证,考生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初试及复试,两者缺一不可。(六)因选择我校考点考生众多,考试期间校区内实行交通管制,外来车辆不能进入校园,且校园周边停车困难,请考生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前来,避免因拥堵、停车等情况延误。(七)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前,我校考点公告将明确疫情防控要求,请考生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疫准备。(八)其它未尽事宜请仔细阅读教育部、重庆市及我校发布的相关文件通知要求。四、联系方式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研究生院电话:023-65111374/65105286网址:http:/yz.cqu.edu.cn第二章 公共管理学院(一)学院介绍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公共管理学院是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围绕公共管理主题,学院建立了学术型、专业型到培训型的教育体系,以满足社会对系统、专门以及定制教育的需求。 在学术型教育中,学院拥有学士、硕士、博士教育体系。在本科教育中,涵盖公共管理类和经济学类专业,包括行政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和方向,4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或省部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有完善的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全员科研项目资助制等创新性培养措施。在研究生教育中,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专业学位教育中,学院拥有公共管理硕士(MPA)和社会工作硕士(MSW)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在培训教育中,学院是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重庆市公务员培训基地。学院创造性地设计并实施了服务于专业学位教育、公共管理专门领域教育和按需定制教育的教育体系,覆盖了公务员、专业人员以及专门管理人员的多层次培训教育。 在学术研究领域,学院拥有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地方政府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两中心均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省部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创新团队、重庆大学中国公共服务评测与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近年来,学院大力支持教师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和进行访学交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支持学生到国外著名高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和继续深造。 学院下设行政管理系、公共经济系、公共人力与社会保障系、土地资源与城市发展管理系。现有专任教师65人,包括国家级人才3人,教授20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8人,90.8%的教师具有海内外博士学位。现有在校学生2500余人。 联系电话:(+86)023-65102591 学院官网:http:/cpa.cqu.edu.cn/ 官方微信: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联系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公共管理学院(2) 招生专业目录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拟招生人数导师考试科目专业备注(全日制)020100 理论经济学研究方向:0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公共经济学03制度经济学04西方经济学05世界经济06金融经济学总计划:29其中公招:14推免:15查看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3 数学(三) 802 经济学原理一、复试科目:专业面试(含外语听力、口语);笔试综合考试,内容范围:经济学综合、计量经济学基础。二、同等学力等加试科目:统计学、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全日制)120400 公共管理研究方向:01公共行政与政府治理02公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03土地资源与城市管理04应急管理05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总计划:48其中公招:22推免:26查看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12 公共管理学 803 综合考试一、复试科目:面试(含外语听力口语);综合笔试:公共管理相关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二、同等学力等加试:公共政策学、中国政治制度(全日制)1204Z1 应急管理研究方向:01区域安全02灾害应急管理03社会风险管理与政策总计划:3其中公招:1推免:2查看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12 公共管理学 803 综合考试一、复试科目:面试(含外语听力口语);综合笔试:公共管理相关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二、同等学力等加试:公共政策学、中国政治制度(全日制)035200 社会工作 【专硕】研究方向:01社区社会工作02老年社会工作03医务社会工作总计划:37其中公招:19推免:18查看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331 社会工作原理 437 社会工作实务一、复试科目:1、外语听力、口语;2、专业综合。二、同等学力等加试科目: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2、社会心理学。(非全日制)125200 公共管理 【专硕】研究方向:01公共经济与政策02行政管理03土地资源与城市管理04公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05 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总计划:300其中公招:300推免:0查看 199 管理类综合能力 204 英语(二) - 无 - 无一、复试科目:1、英语听力,口语;2、政治理论;3、专业综合。 二、同等学力等加试科目:1、公共管理学;2、公共政策学说明:以上专业拟招生人数在最后的录取中根据实际情况会有所增减;考试科目中标号相同的科目为任选科目;专业名称后标注的表示该专业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考生;专业名称后标注的表示该专业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3) 各专业参考书020100 理论经济学802经济学原理参考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鸿业,人大版120400 公共管理1204Z1 应急管理612公共管理学参考书目:(以下参考书目,有最新版使用最新版)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陈振民:公共管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803综合考试参考书目:(以下参考书目有最新版使用最新版)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卢淑华:社会统计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035200 社会工作 【专硕】331社会工作原理参考书:1.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MalcolmPayne,何雪松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华东理工出版社3.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4.(美)多戈夫等著,隋玉杰译,社会工作理论:实务工作指南,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437 社会工作实务参考书:1.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美)多戈夫等著,隋玉杰译,社会工作理论:实务工作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近三年复试分数线2020年学院专业代码及名称总分单科满分=100分满分100分公共管理学院020202 区域经济学35060100020205 产业经济学35060100020206 国际贸易学35060100040200 心理学35050150120400 公共管理3606090035200 社会工作 【专硕】3555090125200 公共管理 【专硕】17545902021年学院专业代码及名称总分单科满分=100分满分100分公共管理学院020100 理论经济学35060100040200 心理学34550150-120400 公共管理3606090035200 社会工作 【专硕】3605090125200 公共管理 【专硕】17443862022年学院专业代码及名称总分单科满分=100分满分100分公共管理学院020100 理论经济学39060100040200 心理学40055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