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代 码:615一、考试性质本门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关注和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遇到的重大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卷时间:180 分钟3、题型比例:满分 150 分。其中,辨析题 40 分(共 5 题,每题 8 分) ,简答题 50 分(共 5 题,每题 10 分) ,论述题 60 分(共 2 题,每题 30 分) 。三、考查要点导论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征一、物质世界的发展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事物运动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二、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劳动是实现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分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三、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的特点;生产关系与社会的发展。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基础、认识的本质;认识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充分展开的辩证运动过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价值和价值评价、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关系。五、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实质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矛盾的外化:商品与货币的矛盾,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资本流通和简单商品流通的联系和区别,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剩余价值的分配。七、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单个产业资本的运动资本循环、资本积累;社会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八、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及基本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作用及其实质,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和输入过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进步作用和阶级局限性;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和复杂性曲折性。九、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十、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阶段性、长期性、艰巨性、多样性和曲折性,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作用和实质;经济全球化对各类国家的影响。十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预测的方法,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四、参考资料1张雷声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 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2.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5 年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版。3. 有关中国共产党重要理论文献,如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有关内容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 码:625一、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2、答题时间: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3、试卷内容结构: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 约 150 分中外教育史 约 150 分4、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辨析题 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简答题 6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90 分分析论述题 2 小题,每小题 35 分,共 70 分三、考查要点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5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l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4我国的教育目的:1949 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二)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的概念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5 1949 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951 年的学制;1958 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二)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三)课程编制1泰勒原理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3课程日标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5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6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四)课程改革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2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l教学的概念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1教学理论概述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三)教学过程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四)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结构。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五)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六)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学业成就评价 4教学评价的改革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务(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2 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 (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四)德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五)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六)德育途径: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七)德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4教师劳动的特点 5教师的专业素养 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二)学生1学生及学生观;2学生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中外教育史、中国古代教育(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2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3 “六艺”教育(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 齐国的稷下学宫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4孟轲的教育思想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5荀况的教育思想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6墨家的教育思想“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7道家的教育思想“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 ;乐记。(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2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3察举制度 4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5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 四馆”与总明观。2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3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5韩愈的教育思想“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尊师重道。(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2书院的发展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3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4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1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2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3颜元的教育思想: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 “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二、中国近代教育(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 2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3留学教育的起步:幼童留美;派遣留欧。4 “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 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2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 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5严复的教育思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7清末的留学教育: 留日教育; “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51922 年“ 新学制”: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三、中国现代教育()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党化教育;“三民主义 ”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2教育制度改革: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 ”的颁行。3学校教育发展: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4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2 ,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 “抗大”。3群众教育 4普通教育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 ”与青年教育。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化农民”与“农民化”。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儿童教育和 “活教育”实验; “活教育”思想体系。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四、外国古代教育(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2古代埃及的教育: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3古代印度的教育: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二)古希腊教育 1古风时代的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2古典时代的教育:“智者派 ”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学习即回忆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三)古罗马教育 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1基督教教育: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 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1拜占廷的教育: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2阿拉伯的教育: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五、外国近代教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基本特征。2新教教育: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3天主教教育:耶稣会的学校;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1英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论教育。2法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论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3德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论教育。4俄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5美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贺拉斯曼论教育。6日本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原则;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思想。2卢梭的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