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硕士考研真题答案(2017 年).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硕士考研真题答案(2017 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硕士考研真题答案(2017 年) 警务硕士专业综合试题公安基础学 1、 名词解释 1. 马克思主义的警察起源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原始社会既没有国家, 也没有警察;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社 会之际,随着国家的产生,警察才成为必要。这是科学的警察起源观。2. 国家政治保卫局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同时成立了党领导下的 人民革命政权的第一个公安机关国家政治保卫局,负责苏区革命政权、军队和社会治安 的保卫工作。 有力地维护了苏区的社会治安和革命秩序,配合了反“围剿”军事斗争,保卫了党、革命政 权和人民军队的安全。促进了人民政权和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建设。3. 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对公安工作实行绝对领导。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中国共 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对公安工作实行绝对领导,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在我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中,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公安工作。 第二,公安机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全面的和直接的。4. 人民警察的内务人民警察内务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部事务,具体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部 管理工作运转活动秩序和对外联系活动方式。人民警察内务由两大部分构成。1警察机关 的内部管理工作运转秩序。2警察成员对外发生联系的行为方式规范。5. 公安机关的职能公安机关的职能是公安机关对国家与社会所应发挥的效能与作用,体现着国家 赋予公安机关的使命和要求。 从政治关系看,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是人民民主专政职能,即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它是对 公安机关多种职能的高度概括,集中反映了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工具这一根本属性的 要求,既体现出公安机关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又体现了其社会性和管理性。二、 简答6. 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 我国公安机关的任务,是指公安机关在国家法律所确定的管辖范围内,为实现 一定的目标所开展的工作内容。 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 罪活动。6. 近代警察的特点近代警察时期是指国家建立警察行政以来的历史阶段。 (1)警察行政的职能独立化。过去寓于军队、多种行政机关、审判机关之中的警察行为, 已主要集中在专门的警察行政机关; (2)形成了专门的警察组织,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中,警察组织形成多层次的专门 工作系统; (3 )强调法治。警察机关的建立,其体制的形式、职权的内容,都是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的。 (4)有统一的制式服装。为了便于行使职权,警察穿着与国家其他公务人员不同的、统一 的制式服装。7. 公安机关组织属性的体现 (1)公安机关是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公安机关是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领导下的职 能部门,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公安机关是刑事司法力量。第一,公安机关具有刑事司法职能。第二,公安机关在刑 事司法活动中地位重要。公安机关承担刑事执法任务,也是刑事执法机关。根据刑事诉讼 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行使立案权、侦查权、刑事强制权、刑罚执行权等。 (3)公安机关具有武装性。公安机关的暴力通过武装体现,组织机构实行军事化管理,担 负武装性质的战斗任务,与人民军队同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柱石,是国家的武装力量,公 安机关人民警察具有武装性,其实质是指人民警察的军事性、暴力性和强制性。9. 简述教育与处罚政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政策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指导治安管理处罚行为 的基本政策。教育是管理的基本手段,处罚是教育的辅助手段和必要手段。 坚持教育多数,处罚少数,寓教育于处罚的全过程。10.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容 2008 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全面加强公安机关执法主体建设、执法制度建设、 执法场所建设、执法管理建设和执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成效,带动了各项公安 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正规化、专业化,回应了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群众维护公平正义的要 求。 1执法主体建设。(1)转变执法理念。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2) 开展在职培训。(3)推行 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2011 年 1 月 1 日起,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办法 正式施行。 2执法制度建设。例如,公安部出台了公安机关执法细则 ,对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 行政案件的主要环节和步骤作出全面规定,明确了执法标准。公安机关还将加强执法场所建设、执法管理建设、执法信息化建设等,切实提高执法质量,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的基础性建设,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上台阶、上水平。2、 论述题 11. 如何加强公安机关权力的控制和监督 公安机关在权力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为避免和减少权力运行中 的问题,就必须要建立公安机关权力的控制和监督系统。 1建立公安机关权力实施的闭环控制系统。在公安机关权力实施过程中,由于警察生活在 社会中,会和社会的诸多现象发生关系,所以出现各种干扰是在所难免的。而影响公安权力 行使的干扰因素来自多方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客观方面的干扰因 素包括:违法犯罪分子的破坏、社会上的消极影响、某些机关的错误干预、领导的指挥不当、 外部环境的变化等;主观上的干扰因素包括:警察执行人员的主观判断差错、警察法律知识 的陈旧、警察个人受私利驱使等。为了保证公安机关权力实施系统能正确地实现既定的目标, 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控制监督系统。这就要求公安机关的管理者(领导者)在实施公安权力 的过程中,借助控制系统监督检查权力实施的情况,搜集反映,听取意见,将信息反馈回来, 进行加工,作出判断。如果发现权力实施偏离管理目标,就要及时进行调整,排除干扰因素, 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这就要建立一种公安权力的闭环控制系统。 2建立公安机关权力实施的控制监督系统。公安机关权力实施的控制监督系统由下列四个 方面构成: (1)思想控制。即以正确的思想指导执行权力的公安人员,使之达到佳状态,能够自觉地 自我控制。公安机关经常性地进行公安宣传教教育,用正确的执法和服务理念来贯穿公安公 安工作的始终,就是进行思想控制。 (2)规范控制。即以政策、法律、制度、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调整行使权力的行为。 (3)组织控制。即公安机关的党委和行政首长及有关组织加强对公安权力实施的领导与管理, 以组织的力量支持、配合、制约、监督权力的行使。 (4)群众监督。即依靠群众的力量对公安权力的行使给予支持、配合和监督。现在也有人称 之为舆论控制。 在上述系统对公安权力实施发挥全面控制监督作用的同时,还必须从公安权力实施的程序方 面控制监督。 (1)事前控制。即在行使权力之前的控制,如审批制度。 (2)同步控制。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实行的监督,如审讯不得少于两人,搜查时必须有见 证人在场。2012 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 121 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 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 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 ” 这充分体现了公安权力实施的同步控制。 (3)事后控制。即在执行权力之后的检查,如发现偏差,立即纠正。目前,在公安机关中推 行的案件回访制度、事故责任倒查制度等都属于事后控制。 对公安权力的控制,不仅要建立完善的控制监督系统,也要不断完善公安权力的制约机制。 公安机关的制约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规范制约。在公安法律规范中对每项公安权力的行使都规定限制性条件。A法律事实。 以相应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作为运用公安权力能力的前提条件。行使刑事拘留权必须要有我国 逮捕拘留条例第 6 条规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B管辖。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必须根据刑 事诉讼法规定的管辖范围进行。C对权力行为的限制。如拘传,对被告的人身自由限制 只限于将被告带到指定地点进行讯问,不得变相关押,拘传时间不得超过 12 个小时。D立案标准等。这些都在公安法规中有明确规定。 (2)司法制约。在司法过程中,相关的司法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履行相互制约的职能。A司法 机关之间在法律程序中的制约。某些公安权力的行使,应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接受法 院、检察院的制约。B审批制约。某些公安权力行为需经一定级别的机关批准。C手续 制约。看守所接收关押人员时,对没有押票、逮捕证的拒绝收押。D同步制约。预审必须 两人以上同时在场。 (3)监督。公安权力行为要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政府的监督、社 会组织的监督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具有突出意义的是公安系统本身对公安权力行为的监督。 当然,制约不限于以上内容。多方因素构成的制约机制形成对公安权力全面的、全时空的制 约网络,务求没有制约之外的公安权力行为。11. 北京活跃着“朝阳群众” 、 “西城大妈”志愿者队伍,从公安群众工作理论方面来说明和 评价?“朝阳群众” 、 “西城大妈”志愿者队伍事件,说明公安工作要把群众路线作为 根本路线,要把专群结合作为基本方针,要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 公安工作要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路线 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实行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所遵循的根本途径。它是公安工作宣传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保护群众、组织群 众的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的总称。 公安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第一,树立群众观念。群众观念,就是相信群众、依靠 群众,尊重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能否树立正确的群众 观念,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公安工作的兴衰。只要树立以民为本、 以民为重、以民为先的思想意识,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原动力,同人民群 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就会推动公安工作改革,促进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反之,则会起到阻碍作用。第二,提高工作本领。该能力的核心是“三懂四会”: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 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第三,接受群众监督。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对于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甚至批评必须坦诚面 对、自觉接受。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应尊重人民群众的监督,善待人民群众的监督,学会科 学地运用监督,并把它视为一种助力。将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评判公安工作的标准,在人民 群众的监督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人民群众的监督可以使公安工作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即 使犯了错误也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并得到群众的理解。二、 公安工作要把专群结合作为基本方针 公安工作基本方针,就是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内涵, 就是在党委的领导下,把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精神结合起来。在这一 过程中,公安机关要开展各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专业工作,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 管理,双方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公安机关在结合中居于主导地位。 公安机关坚持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途径有:第一,搭建警民沟通渠道。警民沟通平台的形式 很多,如走访群众、警民恳谈、群众接待日、警民联系箱、电话回访等。第二,落实便民利 民措施。便民利民措施,是公安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本着进一步方便 群众、服务社会的原则,从广大人民群众现实、关心、直接的问题入手,在法律允许 的框架内,结合公安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推出的具体服务办法。拉近了公安机关与广大群众 的感情,为专门工作与广大群众相结合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三,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动员组 织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通过政策引导和社会宣传,调动广大群众的治安积极性,将人民群众纳人依法有序管理之中的社会活动。第四,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开展群防群治工 作,就是开展群众性安全防范工作,这是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 群众性治安组织的一项重要功能。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根据安全防范工作的内容、特点和基 本要求,指导并带领广大群众开展治安防范工作。例如,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认真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等。 三、 公安工作要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内容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充 分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教育的、文化的、行政的、法律的各种手段,打击犯罪、 挽救失足者,积极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预防犯罪,减少犯罪,争取社会风气、社会 治安根本好转,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在社会治安防控中扩大公众的参与度。要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渠道,依法保 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对于提供重大线索、 帮助破获重大案件或者有效制止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抓获犯罪分子的,给予重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