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暨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822工程力学(1).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暨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822工程力学(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暨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822工程力学(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暨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822工程力学(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暨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822工程力学(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试科目:工程力学 第 1 页,共 3 页2019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与代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085213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工程力学 822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一、 填空题(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低碳钢在受拉伸时,根据低碳钢应力-应变曲线特点,可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 、 和 。2. 悬臂梁受力如图 1 所示,则支座 A 处弯矩大小为 。ABF p = 1 0 k N3 m 3 mq = 1 0 k N / mFMABCD图 1 图 23. 如图 2 所示,梁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 点处。4. 铸铁与低碳钢试件扭转破坏的破坏面与轴线夹角分别约为 度和 度。5. 求解超静定结构在外部荷载下的内力一般需要两类方程,分别是 和。二、 单项选择题(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在图 3 所示桁架结构中,杆 1 和杆 2 的材料分别为钢和铝,初始无内应力。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则( ) 。A、杆 1 产生拉应力,杆 2 产生压应力 B、杆 1 产生压应力,杆 2 产生拉应力C、两杆均产生压应力 D、两杆均不产生应力1 2MA MBA B Cl lMC图 3 图 4考试科目:工程力学 第 2 页,共 3 页2. 如图 4 所示圆轴受 3 个扭矩作用,则 AB 段截面扭矩为( ) 。A、M A B、M B C、M C D、M A+MB3. 如图 5 所示,在平板和受拉螺栓之间垫上一个垫圈,可以提高( ) 。A、螺栓的拉伸强度 B、螺栓的挤压强度C、螺栓的剪切强度 D、平板的挤压强度 平 板螺 栓 垫 圈图 54.梁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其内力图( ) 。A、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光滑连续 B、剪力图有突变,弯矩图有转折C、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光滑连续 D、弯矩图有突变,剪力图有转折5. 以下关于压杆屈曲失稳临界荷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与杆的弯曲刚度有关 B、与杆的长度有关C、与杆密度有关 D、与力学边界条件有关三、 简答题(5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1简述等截面杆拉压、等截面圆杆扭转和等截面杆纯弯曲三种基本变形模式的截面应力分布特点。2. 请阐述在材料力学中对于变形固体的四个基本假设。3. 强度和刚度是构件设计和使用安全性的重要参考指标。试简述强度和刚度的概念,并阐述如何从强度和刚度方面提高构件的安全性(在外部荷载确定的条件下) 。4. 以铸铁和低碳钢为例,简要说明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变形性能的根本区别;并阐述适用于这两类材料强度失效的相应强度理论。5. 试从杆件选材、几何尺寸设计以及力学边界条件设定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压杆的稳定性。四、 综合应用题(4 小题,共 90 分)1. 图 6 所示平面桁架,水平杆 1 与斜杆 2 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直径分别为 d1=20 mm 与 d2=30 mm,两杆材料相同,许用拉压应力 =160MPa。该桁架在节点 B 处承受竖直方向的载荷考试科目:工程力学 第 3 页,共 3 页F=20kN 作用,试校核桁架的强度。 (20 分)F4 5。12B图 62. 图 7 中三层板靠铆钉连接。上下板厚 t1=5mm,中间板厚 t2=12mm,铆钉直径 d=20mm。对钉、板材料均有:拉压强度 =160MPa,挤压强度 bs=280MPa,抗剪强度 =100MPa。若F=210kN,试根据剪切与挤压强度设计需用的铆钉个数 n。 (20 分)图 73. 已知如图 8 所示变截面钢轴上的外力偶矩 MB=3600 ,M C=2400 ,试画出扭矩图,Nm求最大切应力和最大相对转角。已知剪切模量 G=160GPa(50 表示直径 50mm;75 表示直径 75mm) 。 (20 分) 75 50MB MCA B C750mm 500mm图 84. 图 9 所示矩形截面钢梁,承受集中载荷 F 与集度为 q 的均布载荷作用,试画出剪力图和弯曲图,并确定截面尺寸 b。已知载荷 F=10kN,q=5kN/m ,许用应力 =160 MPa。 (30 分)1mmBAqF1mm1mmb2bRA RB图 9考试科目:工程力学 第 4 页,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