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厦门大学管理学院808企业管理初试经验贴.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厦门大学管理学院808企业管理初试经验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808企业管理初试经验贴考研已经结束了近两个星期,顺利录取厦门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成绩并不算亮眼,也走了很多弯路,但是还是想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后来人,希望能有一点点帮助。由于我作为二战考生在三门公共课上是有第一年的基础的,所以很多方法并不适用,而我去年报考的是西南财经大学的财务管理,厦大管院专业课 808 管理学和管理经济学对我来说也是从头开始,所以有更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所以这篇贴子主要是关于专业课的复习。Part1 综述我今年复习是大概从五月开始的,忙完毕业论文和答辩我回到了我家乡的一座大学里备考。选择今年换专业换学校有三个原因:一是我的学长是去年顺利的考上了厦大会计(我报了新祥旭一对一的辅导班,这个学长是新祥旭机构帮我安排的),他给了我很多关于厦大管院复习的建议和资料;二是虽然我本科是会计学,但是学得不算扎实,西财财管会涉及大量会计学知识,对我来说复习难度比较大;三是考虑到今年二战,所以希望能够冲刺一所更好的学校,弥补我二战带来的高昂的机会成本(这个想法其实是很冒险的,不建议大家跟我一样)厦大管院分为会计、企业管理、旅游和酒店管理、市场学四个系,这四个系所在初试上都是一样的专业课 808 管理学和管理经济学,考察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以及管理学,这两门课分值各 75 分。我的参考用书有:格里芬的管理学、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圣才的西经配套参考书、尹伯成的西经配套习题,因为报了新祥旭考研一对一的辅导班,所以我还有两本复习讲义。管理学偏背诵和理解,背诵量非常大,但是结合这几年的趋势来看,考题也越来越灵活,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多涉猎相关的管理案例或者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经济学相对来说考题没有那么灵活多变,把基础打好,一定要保证课本的计算题完全掌握,并且重视对各种图像的理解。Part2 管理学管理学是我投入了较多时间和精力的学科,这本书开始看得是相当痛苦,完全看不进去,拿着书很快就能翻完一遍,但是翻完一遍什么都记不住。所以我决定先放下课本看看网课,在 b 站上看了管理学周三多版以及在 MOOC 上看了一个外国教学视频,大概花了 20 天,这让我对管理学有了一个更基础的了解。重新翻开格里芬的教材之后,觉得其实管理学也没有那么枯燥,而且这本书逻辑很清晰,就是从管理的宏观概述、管理的环境还有管理的四项工作(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叙述的,我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细细的过了一遍课本,做了大概 80 页的笔记(做笔记其实不用那么细致,尤其是公共课比较薄弱的同学,我觉得我在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性价比不算高)。总的来说,五月六月我把课本过了两遍,并做了笔记,看了一些管理学网课,每天在管理学上的复习时间 23 个小时。暑假七八月是我专业课提升最快的阶段。我每天早晨会花半个小时左右背诵复习讲义,晚饭后也会随意背背(之所以背诵工作开始的这么早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记忆力有清晰的认知),每个星期有一到两节的专业辅导课,是一个管院的学长授课。学长教课的思路是从整个管理学大框架入手,大框架里再细分一个个小框架,开始我觉得难度很大节奏很快,但回头想想也就是这种方式培养了我对于这门学科的大局观。这个阶段的复习任务是是将管理学的 21 章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复习三天,在这三天里要做的任务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框架、整理概念性的知识点并初步背诵、上网或者询问学长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管理学概念。每学一部分都会试图在回家的路上过一遍。到暑假结束的时候,我完成了一轮很细致的背诵,同时可以比较轻松的回忆起知识点的大致内容,只是没有办法用很专业性的语言表述。这个阶段我在两门专业课上基本要花费45 个小时一天。九月份就到了大量背诵的时间了,我觉得这个时间用来背诵管理学是比较科学的,因为十月份需要背诵英语的作文和巩固英语单词,十一月份需要花比较多时间在政治的背诵上,所以在九月份尽可能把专业课背熟可以减轻后期的压力。我还是按照六大部分来背诵,因为这样背诵更有逻辑性。每天背一部分,但是每部分会重复背诵三天,而且在这三天里每天的侧重背诵章节是不一样的。我背书时喜欢先自己回忆这部分的内容,然后对着框架试图更进一步的回顾,这个时候我就会发现我有哪些知识点是不熟悉的,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之后我的背诵更有目的性也更有效率,基本上一天背诵两个小时左右。十月份除了背诵,我开始进行实战训练。十月初拿了两套真题按照三个小时模拟,发现效果很不好,问题主要有:时间把握不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话术不够专业和严谨。论述题有点无从下手,不知道答题逻辑应是怎样的。这个时候授课的学长也开始训练我们如何系统的答题,所以我的复习重心转向如何将知识更好的转化为答题的答案上。我花了两天时间罗列了管理学的名词解释和简答的知识点,在背诵这一部分内容时会注意联系它的父级、子级和同级知识点,会思考可能的考法等等。同时针对论述题,我还看了一些管理案例以及林志杨老师的管理学。总的来说,十月份主要就是巩固背诵和训练答题思维,时间大概一天一个半小时。十一月份的重心完全转为实战训练,我买了考试专用的答题卡,大概四天一套真题或者模拟题训练,每次训练都严格掐表三小时。开始两次还是出现做不完的现象,我按照总体时间分布和题目数量分配了每种题型的答题时间,然后结合自己写字的速度估算每种题型大概写多少内容,在之后的模拟时基本按照这样的时间分配来写(答题时间不够是很常见的问题,我觉得后期训练真的得注意这个问题)。十二月份基本就是背背背以及看真题和模拟题,因为政治花了大量时间所以没有太充裕的时间模拟,整个月模拟考了两次。这个月里两门专业课基本两天复习一本,复习的方法非常快,就是背框架,然后看着框架回忆内容,避免出现知识点的遗忘。Part3 经济学经济学有个特点是它自成体系,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所以跨考的人在最初复习时会觉得这门课比较难懂,这个时候可以有选择的看看网课,B 站上有很多资源,比如郑炳老师和中华会计网校的网课。我由于本科是经管专业,经济学是我们的主干课所以学习起来更轻松些,这门课的复习时间基本上是管理学的一半。微观经济学的复习大概是从六月中旬开始的,这个时候管理学已经复习完了一轮。我花了半个月重新看了一遍教材,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看了郑炳老师的网课帮助理解。到了七月份开始看圣才的教辅书,同时做课后习题,因为还会适当做笔记所以进度比较慢,这一轮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八月份我专攻计算题,我先把课本上的习题又重新做了一遍,然后做完了考研文库这个网站上的其他学校的考研真题,再把尹伯成的习题中的计算刷完了(如果时间不够,尹伯成的习题可以选择性的做,因为有些题目偏难)。在做完大量的计算题之后自己整理了一下常考题型,把每种题型的要点总结了一遍(我觉得这一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加深记忆和理解,在八月份之后我几乎一个月没有做计算题但是在后期复习还是可以比较顺利)。到了九月份,我重点整理简答题名词解释,同时花了很多时间在图形的绘制、理解上。我把西经书上所有的图都画在了几张 A4 纸上,经常翻看图册,同时还把尹伯成和圣才上的各种文字题都看了两遍,辅导书上的文字叙述很多都过于冗杂,要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精简。因为西经的背诵量没有管理学那么大,所以我每天大概背诵半个小时左右就足够了。(对于名词的记忆和理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在考场上答题时如果能准确画图可以帮助提分)。十月份没有在经济学上花很多时间,因为这个时候政治和数学占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基本上只能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计算量,同时经常翻书巩固记忆,自己有时间的时候也会默写经济学的框架和图形。最后两个月的复习思路和管理学是一样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从考试的角度来培养更加系统的答题逻辑,不断做真题和模拟题(如果其他学科需要更多时间,可以适当减少真题的模拟)。Part4 总体复习规划和时间安排时间具体任务5 月数学:看教材,做章节测试卷(上午约 4h)管理学:看网课、看课本、梳理笔记(下午 3h)英语:背单词(第一轮)、超精读(晚上 2.5h)6 月数学:看复习全书,做 1000 题 A、B 组;重难点看网课(上午约 4h)经济学:教材、郑炳网课(下午 2h)管理学:梳理笔记、看课本(下午 1.5h)英语:背单词(第一轮)、超精读(2.5h)7 月数学:看复习全书,做 1000 题 A、B 组;重难点看网课(上午约 4h)经济学:圣才辅导书、课本课后习题、做笔记(下午 2.5h)管理学:梳理框架并加深理解(下午 1h)背诵(早 0.5h 晚 0.5h)英语:背单词(第二轮)、9904 年真题阅读翻译训练(晚上 2h)8 月数学:660 题和 1000 题 C 组(上午 3h)经济学:课本课后习题二刷、圣才习题、尹伯成计算题(下午 3h)管理学:梳理框架并加深理解(下午 1h)背诵(早 0.5h 晚 0.5h)英语:0514 年真题训练( 3 天一套)、背单词(晚 2h)政治:精讲精练、1000 题、徐涛强化课( 1.5h)9 月数学:考研数学重点突破 220 题、毛纲源解题技巧、题型梳理和归纳(4h)经济学:圣才、尹伯成名词解释和简答、知识点及图像梳理(下午 2h)管理学:背诵(早 1h 晚 1h)英语:0514 年真题二刷、听英语新闻( 2h)政治:精讲精练、1000 题,徐涛强化课( 2h)10 月数学:30 年真题训练( 3h 模考+1h 订正)经济学:巩固知识点、训练计算(1h)管理学:整理简答题和名词解释题,看林志杨老师的管理学(1.5h)英语:阅读和完型填空专项训练,开始背作文(2h)政治:1000 题二刷11 月数学:模拟题训练(合工大超越和共创、超越 135、张宇八套卷)(上午3h+1h)经济学和管理学真题模拟考(四天一次)、知识点梳理和背诵(约 3h)英语:完型和阅读(3 篇/天)、翻译训练、作文背诵和练习、1517 年真题(3h )政治:1000 题三刷、徐涛肖秀荣模拟题、徐涛小黄书背诵(2h)12 月数学:知识点梳理、试题回顾、模考 3 天一次(约 3h)经济学和管理学:大量背诵、真题模拟题回顾(约 3h)英语:1819 年真题、作文训练(一天一篇)、背单词(约 2h)政治:肖四、肖八反复刷、时事复习、肖四大题背诵(约 4h)Part5 个人考研的感受我第一年选择考研时很大程度是为了更好就业,所以选择了就业很好也很优秀的的西财的财务管理专业,但是其实那个时候是有点点不甘心的,因为我本身非常想去综合性大学学习,而我本科本身就在财经学校,不希望读研再选择财经院校。在大学里我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为了考研放弃了很多和朋友在一起奋斗和玩耍的机会,而且很担心考研失败会有怎样的后果,怕我爸妈会很失望,怕自己的前途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所以在这一整年都处在患得患失、自我怀疑的情绪中,自己给自己平添了很大的压力,导致身体也出现了很严重的不适。结果自然是失败了,而且是惨败。说起来也有点滑稽,当我第一次考研非常害怕的结局真的发生了之后,我反而平静下来了,因为我发现其实失败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糟糕,父母甚至比我更早的接受了这一结果,我最大的心理负担一下就消失了。这个时候我才真真正正的选择了听从我心里的想法,选择考厦大,读研的目的也从更好找工作到了想再学点东西,目标感更加的清晰。做出这样的选择,我能接受它所带来的最坏的结果,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所以我会踏踏实实的把这件事干完,无论结果。选择考研或者说选择考厦大企管是一个完全不后悔的决定,虽然还不算正式成为管院一员,但是在整个复习期间接触到了很多学长学姐,他们普遍真诚善良,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强,阅历丰富,这种直观感受让我更加认定了这个选择的正确性,所以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或者妥协选择另外的学校。二战期间反而比一战更轻松,这种心态上的放松让我复习基本处于平静有序的状态。我觉得考研并不是一件需要如冲锋陷阵一般紧张的事情,过多的关注结果也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因为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内耗,出现自己以为自己很努力,但其实什么都没干的局面。如果复习遇到了困难或者问题,也不要在情绪上太低落,早点让自己稳定下来,努力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好的。絮絮叨叨讲了一堆,也不知道对你们有没有用考研没有那么难,没必要把这件事妖魔化,每天踏踏实实做好该做的事,结果就不会太差。祝你们能够顺顺利利的考研成功,梦圆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