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版《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方汉奇版《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方汉奇版《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方汉奇版《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方汉奇版《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方汉奇版《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35 分)5*7=35 (其中,*标记表示重要)1、开元杂报:唐人孙樵读开元杂报一文中提出,是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记载。很可能是唐代开元年间流传于外的官报,多为政事信息的杂乱报道。没有名称、固定的刊期和报头,是一种近似于“进奏院状” 、 “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2、 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 基本特征。但宗教以不再是最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亦不再仅限于天文,而是扩展到机械、医学、地理等实用知识) 。该刊 1835 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 年停刊。Ps:时间:1833 年 8 月 1 日-1838 年 10 月创办人和主编:郭士力,普鲁士传教士。他带着搜集情报的使命来到中国,用华名、着华装、讲华语、认义父,以“归化华人”的身份进入广州,以免费给人看病的手法笼络人心,通过贿赂得到地方官的默许。创刊地:广州 性质:宗教性报刊编辑方针:重视新闻与言论内容: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和杂俎等各个方面;并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已退居次要地位新闻信息的传播:每期必有一定数量的新闻,绝大部分译自外报,少量来自广州、澳门的新闻时间:183318383、 循环日报:1874 年创刊于香港,由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是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4、癸丑报灾: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 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 1913 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 139 家,比1912 年初的 500 家少了 2/3 ,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新闻记者中至少 24 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 。*5、邵飘萍: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 ,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 ,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 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 、 时报和时事新报 ,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 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 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 年在北京创办京报 ,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1926 年,因得罪奉系军阀,被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6、反“客里空”运动: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惯于弄虚作假的记者。针对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1947 年, 晋绥日报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 1947 年 6 月晋绥日报刊登了剧本中有关客里空的情节,并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求肃清虚假新闻。并承认自己新闻业务方面的作风问题,克服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发扬新闻必须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这说明运动是沿正确轨道进行的。由于反“客里空”运动在各解放区具有普遍意义,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运动在各解放区普遍开展。 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对于密切联系群众,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左”倾影响,运动后期也出现了偏差。 “客里空”的问题在思想上属于认识问题,在业务上属于作风问题,但是有的领导人和新闻单位却强调追根寻底, “清除阶级异己分子”。7、台湾报禁“一报三禁”:1951 年 6 月 10 日台湾“国民政府行政院”以全省报纸、杂志“已达饱和点”和“节约用纸”为理由,宣布对今后新申请创办的报纸、杂志、通讯社“从严限制登记” 。第二年又以行政命令宣布“停止报刊登记” 。上述禁令被台湾新闻界习惯称为“报禁” ,它包括“三限” ,除上面的限证外,还有限张、限印。8、定本制度:公元 999 年,皇帝下诏要进奏院将准备批发的内容,每 5 天向中央最高军政机关枢密院抄发一次,由枢密院审查批准,产生邸报的样本,进奏官就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到了南宋,邸报被改为门下省编定,由该省的给事中“判报”后的“定本”才发给进奏院报行天下,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9、 京话时报 :北京历史上第一种销数逾万的报纸。1904 年由彭翼仲创办于北京,政治倾向保皇立宪。该报以中下层市民为对象,用通俗的北京话出版,目的是“开民智” 。该报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大胆揭露官府积弊,勇于为下层民众鸣不平。为扩大影响,该报在京城菜馆设讲报处,街巷设阅报牌。后被清廷以莫须有罪名查封。10、戈公振:我国 20 世纪 20-30 年代初著名的爱国进步新闻记者,新闻学者,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拓荒者。1913 年,进入上海报界,曾任时报总编辑。1920 年,他创办的图画时报在我国画报史上展开了新的一页。在此期间,他编译了新闻学撮要 、写出了中国报学史 ,最早论述了我国报刊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泛论新闻学和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新闻发展史的先河。成为研究中国文化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文献。戈公振先生对我国新闻事业的最大贡献,就是他第一次确立了报学史的研究是一门学问。1925 年后,他先后在上海几所大学新闻系任教,举办各种新闻讲习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新闻人才。*11、 救亡日报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文化界统一战线的报纸。名义上是由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报纸,实际由中共领导。1937 年在上海创刊,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郭沫若任社长,夏衍、樊仲云人总编。12、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 年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徐宝璜、一是邵飘萍。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 3 期新闻周刊 ,是我国早 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学会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新闻学研究会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毛泽东当时正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馆 员,他参加该学会,并取得了听讲半年的证书。他一生重视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和学会给予的良 好熏陶是密不可分的。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有些会员,如高君宇、罗章龙等,后来都曾担任中共早期报刊劳动音 、 向导周报、 工人周报 、劳动通讯社等的出色记者和编辑。13、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这是 1948 年毛泽东在接见晋绥日报工作人员时发表的讲话。毛泽东对该报 1947 年以来在土地改革的宣传中的经验与教训作了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该报的实践,论述了新闻工作的几个基本问题。总结了解放区新闻事业反右反“左”的经验教训,指出在新闻工作中要经常开展这两项斗争。 阐明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他指出报纸应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论述了无产阶级办报应有的方针和风格。他指出,在方针上,应坚持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相结合;在风格上,坚持真理应旗帜鲜明。 强调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注意加强学习。向群众学习、向社会学习。*14、左叶事件:1957 年 4 月 17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在刘少奇的陪同下参观农业展览会,期间,时任农业部部长助理的左叶与摄影师韩德福发生了争执,左叶出言不逊,引起各报记者反感。第二天,各报对左叶的行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评和讽刺。5月 11 日,新华社又发了通稿,使这件事影响进一步扩大,并由此引发了全国新闻界关于新闻工作者地位和反官僚主义的大讨论。一、简答题(40 分)10*4=401、 简述韬奋的报刊思想?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政论家,杰出的新闻记者。他一生主办过 6 刊 1 报,撰写评论、通讯报道达数百万字,出版了几十本译著。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的传播思想即人民报刊思想,并由此阐发出了重视受众的理念。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解放事业为目的,是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指导思想。邹韬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他主编生活系列报刊的丰富经验、办报思想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我国人民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韬奋主持生活周刊,“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第二、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第三、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第四、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傻子精神。2、 如何客观评价在华外报网?一 、在华报网:主要城市有香港、上海、广州二 、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1 外人在华办报是一种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活动;2 外报的出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也在中国传播了知识;3 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培养了人才。3、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及其特点如何?自 70 年代兴起的国人办报活动,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走向高潮,打破了外报在中国新闻舆论界的垄断地位,使中国人的报刊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因此,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的国人办报活动,史称“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 特点:(1)报刊数量大;(2)办报地区广;(3 )报刊品种多。 这次高潮的主流,则始终是维新派主办的、以宣传维新为主旋律的政论性报刊。*4、 解放日报整风运动的成效和意义如何?解放日报:1941 年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刊的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它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 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影响最大的报纸。该报在整风改革中走在了新闻界改革的最前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 1942 年开始的整 风改革, 解放日报的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 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报的工作人员不为名,不为利,艰苦奋斗,全心全意 为人民工作,大大发扬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出了以下新闻理论问题:第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批判唯心主义的新闻观,主张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第二、确立 “全党办报 “思想,批判 “同人办报“观点。 第三、确立 “人民公仆 “的思想,批判 “无冕之王“的观点。第四、提倡 “政治第一、技术第二“ 的观点,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第五、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反对党八股。第六、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第七、坚持党性原则。意义:经过整风改革,不仅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改造,推动了新闻事业的深入改革,同时还初步奠定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理论。Ps:*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取得了哪些成就? * 1、在思想政治上肃清了王明错误思想的影响。2、在组织上加强了党对报纸的领导,加强了报社的领导力量。3、在办报方针上依群众路线,号召“全党办报“。4 、在作风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5、在新闻理论上,强调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5、 “第三条道路”报刊的产生背景和结局如何?1948 年,国统区鼓吹 “第三条道路 “的报刊宣传活动达到了高峰。“第三条道路“出现于国共两党激战之际,既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也反对苏维埃式的人民政权,而主张在中国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代表人物多是民主党派成员。代表刊物有观察 、新路 、 大公报 、 文汇报等。对于“第三条道路“的报刊,国民党当局始终采取弹压政策。在当局下令查封观察周刊中,主编储安平愤而离沪去解放区,投身于人民新闻工作队伍。1949 年 6 月,上海大公报发表新生宣言 ,标志着新记大公报时代的正式结束。至此,美帝国主义者寄予厚望的“第三条道路”彻底破产,其宣传活动也戛然告终。6、文革小报的特点如何?小报的特点:印数不平均,其中多为不定期出版,随出随停,随意性较大,大多没有正式、固定的编辑机构,也没有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注册登记。 小报的兴衰:小报兴起的初期,正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党、政、文化组织陷于瘫痪,社会信息渠道不畅,宣传工具缺乏的时候,小报满足了人们了解各种情况的愿望,提供了一种渠道传达从大报和正规报纸看不到的信息,也是新出现的基层群众扩大自己影响的最得心应手的工具、武器。但是,小报毕竟是时代的特殊产物,快速发展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它是无政府主义的体现,缺乏最基本的纪律约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混乱,这也是中央不得不对小报进行管理的主要原因。随着各种群众组织的解体和消失,各大学的停办和学生的上山下乡,文革小报慢慢推出历史舞台。7、改革开放后我国新闻事业在新闻观念上的变化有哪些?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事业发生的最大变化首先体现在新闻传播观念上。从摒弃阶级斗争论到继承发展喉舌论,从承认新闻是一门科学,承认新闻事业具有其自身的传播规律开始,到引进西方传播学的观念开始舆论学研究,受众研究,在不同阶段,新闻观念的革新总是与新闻实践密切相连。没有新闻观念的变革,就没有新闻改革的深入。因此,在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论与喉舌论的同时,我们也借鉴西方传播学的观点,丰富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8、简述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a.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1)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和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3)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b.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有哪些主要特点: 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要“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 ,为他们提供阶级斗争的工具。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改组后的新青年 ,增设了编辑室札礼专栏,加强编者和读者的联系,听取读者批评,改进工作。二、论述题(25 分)1、 论述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2、 总结我国新闻通讯社的发展历程答题要点:一、名词解释 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 (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 (2) (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 (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 (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 (二)关于人物: (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 (2)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 (3)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 (4)代表著作 (三)关于事件: (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 (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 (3)起因、经过、影响 二、论述题 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 6080 ,不少于 20句话,400 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