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同等学力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大纲.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云南大学同等学力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大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内容及要求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通识性课程,其内容是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从事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因此相关专业学科学生必须掌握。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和学校专业设置的要求,本院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制定本考试大纲,考生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1 绪论“文化”界说;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2 上编(1)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2)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3)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4)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隋唐:隆盛时代;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于市井文化勃兴;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明清:沉暮与开新(5)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3 中编(1) 中国语言文字汉语的历史与特点;汉字的历史与特点;汉语文字的文化功能(2)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技术的伟大成就;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3) 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文化是靠教育传递下来的;中国古代教学思想(4)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5) 中国古代艺术辉煌的远古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与成就;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6) 中国古代史学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文化的宝藏;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7)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历史发展(8) 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性(9) 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4 下编(1)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中国文化的特点(2)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意涵;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天人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群己关系的定位;义利与理欲:价值观的深层展开;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4)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5) 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80 年代“文化热”的反思;90 年代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本试卷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名词解释,所占比例为 20%;(二)材料题或简答题,所占比例为30%;(三)论述题,所占比例为 50%。、参考书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题型与示例以下题型供考生参考,若无重大变化,正式考试的题型将采取此形式。题例一、名词解释例题:文化答: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二、 简答题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长期迟滞不前?答: 1 、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双重失调; 2 、中国早熟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该体系即是中央集权政体的运转工具,又是剥削下层民众和腐蚀国家政治的重要因素; 3、 经济剥削,特别是对工商业经济的剥削; 4 、保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导致社会安于现状,缺乏远见和开拓精神; 5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导致商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和商人性格的封建依附性; 6 、是为了一视同仁而对富庶地区进行剥削也阻碍了先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三、论述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什么样的地位? 答: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 ,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百家争鸣是中国教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空前繁荣和极为活跃的一次盛会。史学教育家孙培青先生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思想成果,堪称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重要源泉” 。百家争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和没落的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所推崇的传统文化就是百家争鸣的思想精华。秦朝所采用的治国思想是法家的思想,从汉朝开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后各朝都以儒家为正统的思想。法家、儒家都是百家中的大家。百家争鸣为各朝代的统治者提供了各种治国思想,也开辟了多元文化的先河。可以说,百家争鸣的精华部分的组合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源泉。 百家争鸣的影响一直贯穿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虽然自汉开始,儒家正统。此后历代都以儒为主流。但是,百家争鸣的思想依然存在,只不过是融合进儒家的思想当中去了。儒家思想随着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不断完善自身的特点。为了符合统治者的治国需要,儒家思想必须不断的补充新的内容,而这些部分绝大多是从百家争鸣的精华中取得。可以说,儒家的思想是百家争鸣的一个浓缩。 综上所述,百家争鸣自出现的时代起一直到现在,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2000 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可见,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中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