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区域经济学.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区域经济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区域经济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本试卷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区域经济学基础知识 约 80%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约 20%4、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 6 小题,各计 5%,共计 30%简 答 题: 4 小题,各计 10%,共计 40%分析论述题: 2 小题,各计 15%,共计 30%二、考试目标、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2、掌握区域经济学理论,并能用理论解释区域经济现实问题;3、掌握区域分析方法,能用定量模型分析区域经济问题考试内容:一、区域经济学基础知识(一)区域经济学概论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区域的含义和区域的划分标准、区域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及其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若干主要问题、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二)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区位分析的基本原理:新古典学派(其基本假设和主要观点、对新古典学派的批评);行为科学学派(其主要分析方法和主要内容、启迪式过程、对行为科学派的批评);结构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区位选择因素:潜在的重要区位因素、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区位因素的差别、区位因素的历史发展过程。新古典区位理论:运输费用的作用、运输费用紧小的区位、区域垄断的形成及其稳定性。(三)区位模式和区位结构理论分散和集中的区位模式、中心地理论(市场区边界、最佳市场区的形成、中心地体系、中心地结构的变化、廖什的解释、局限性)、勃温特对区位结构理论的整合。聚集效应的经济学分析:内部效应、外部效应、局部化效应和城市化效应、外部效应与帕累托效率、最佳城市规模。(四)区域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定义的基础(贝恩的观点:需求的可替代性)、产业的分类、产业集中度的测度方法和指标、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观点、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赤松要的“雁行原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诱因和机制。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筱原三代平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区位商的计算。区域经济基础理论、凯恩斯的经济基础模型、输出基础模型、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乘数效应、基础部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乘数估算方法。区域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五)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区域间的货物和要素流动、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输出基础理论及其主要缺陷。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通过要素流动实现均衡增长、通过区际贸易实现均衡增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极化理论:其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部门发展的极化、区域发展的极化、正反馈效应、推动性单位、因果累积循环过程、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极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增长极和增长中心、中心外围模型、倒 U 模型(从极化走向均衡)。新增长与区域创新理论: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模型、创新的定义和创新过程、技术范式和技术路径、工业和技术的生命周期、区域创新环境、新产业区理论、柔性生产和专业化。(六)区域分工和要素流动理论区域分工的性质和特征、区域专业化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区域分工的经济性和外部性、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区域分工理论的发展和演变:绝对成本优势、比较成本优势、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斯托尔帕萨缪尔森推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比较优势陷阱。新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规模经济、技术外溢、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比较。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企业集群。区域要素流动理论:劳动力要素的流动、迁移模型、资本要素的流动及影响因素、技术要素的流动、技术进步的类型、技术扩散。(七)产业梯度推移与区域经济格局演变理论产业转移和技术传播的基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特点(了解即可)、区域生命周期理论。梯度理论:梯度理论的主要观点、影响区域梯度转移快慢和传播强度的三种力量(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对梯度理论的争论、反梯度理论。区域技术传播理论:新古典区域技术传播理论、累积因果理论、技术差距理论、等级传播理论、新经济地理的传播理论。区域空间组织理论:累积增长和时空收缩、空间一体化理论、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理论。(八)产业布局理论在经济学中引入空间概念的意义、影响产业布局的各种因素、研究产业布局的方法、产业布局均衡的确定。研究产业布局的早期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中心地区理论、经济区位理论、产业联合体理论、霍特林模型、圆环城市模型、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将交易成本引入区位分析、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大推进理论、增长极理论、因果累积循环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建模方法、阿朗索和米尔斯的城市模型(主要内容、城市规模的确定原则) 、公共物品的区域属性、公共物品对城市形成和产业布局的影响。二、区域经济分析方法(一)区域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区域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两大类1定量分析法2定性分析法(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1回归分析法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2聚类分析法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三、主要参考书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