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大纲714汉语综合.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大纲714汉语综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湖北师范大学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汉语综合(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 科目代码:714)一、 考查目标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湖北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笔试。汉语综合由“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门课程组成。“现代汉语”是大学本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本大纲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分析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古代汉语”是大学本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从古代文献的阅读与理解入手,探求古代汉语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对传世典范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语言学和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汉语发展的规律。要求考生熟读经典作品,掌握约 1100 个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熟练掌握语音、语法、文字、词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中国语言学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2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现代汉语 约 75 分;古代汉语 约 75 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填空题:16 个空,每空 1 分,共 16 分;名词解释: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简答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分析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论述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五)主要参考书目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增订六版);或黄伯荣、李炜主编现代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上下册),2016 年第二版。2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二册),中华书局(2017 年订重版本)。3三、考试范围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约 5 分)二、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语言与汉语、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的特点、汉语的地位)第二章 语音(约 10 分)第一节 语音概说(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语音符号、运用汉 语拼音方案及国际音标注音)第二节 声母(辅音声母的发音、零声母)第三节 韵母(韵母的分类与发音、韵母的结构、押韵和韵辙)第四节 声调(调值和调类、普通话的声调、古今调类与四声平仄)第五节 音节(音节的结构、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汉语拼音方案及音节的拼写规则)第六节 音变(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第七节 音位(音位和音位变体、普通话音位)第三章 文字(约 10 分)第一节 汉字概说(文字和语言、汉字的产生、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现行汉字的前身及形体演变)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结构单位、笔顺、造字法)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汉字的整理、汉字的标准化)第五节 使用规范汉字(掌握整理过的汉字、纠正错别字)4第四章 词汇(约 15 分)第一节 词汇和词的结构(词汇、几种词汇单位、词的结构)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词义的内容、词义的性质、词义的分类)第三节 义项和义素(义项、义项的分类、义素与义素分析)第四节 语义场(语义场、同义义场和同义词、反义义场和反义词)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语境的定义、语境对词义的影响)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第七节 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词汇的发展变化、词汇的规范化、常用的词典和字典)第五章 语法(约 20 分)第一节 语法概说(语法、语法的性质、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第二、三节 词类(词类及其划分标准、各类实词及其语法特点、各类虚词及其语法特点、词的兼类、活用与误用)第四节 短语(短语及其分类、短语的结构类型、短语的功能类、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复杂短语的结构层次、多义短语的分析及其分化)第五节 句法成分(各类句法成分的特点及判定、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主语与话题)第六节 单句(句型、几种常用句式、句类,语法分析:运用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语义成分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第七节 常见的句法失误第八节 复句(单句与复句的区分、复句的意义类型、复句的结构类型、用竖线图解法分析多重复句、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5误)第十节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符号的位置)第六章 修辞(约 15 分)第一节 修辞概说(什么是修辞,修辞和语境,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第四-八节 辞格(比喻、比拟、借代、拈连、移就、夸张、双关、仿词、反语、对偶、排比、层递、顶针、回环、反复等辞格的判定与综合运用)第十节 语体(语体的定义与分类)古代汉语(一)文字(约 15 分)要求考生对汉字性质、起源、形体演变、汉字结构、古书用字(如假借、通假、古今字、异体字、简繁字)等方面有基本的了解,有初步的释读古文字和阅读古籍的能力。(二)语音(约 10 分)要求考生对古今语音异同、古音标注(如反切、直音、四声)、文字异读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根据注解读出文章中关键字的正确读音并理解其意义。(三)词汇(约 15 分)要求考生对古代汉语词的音节类型、结构类型、词义特点、词义引申、词义演变、文献用词特点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识别同源词、偏义复合词并进行辨析的能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能够理解它们在文献中的意义和用法。(四)语法(约 15 分)6要求考生对古代汉语词的词类划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一般用法和活用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对古代汉语的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分类和用法有基本的掌握,对词以下的语法单位、实词虚化和虚词实用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对文言文的句类、句型、语序特点有基本的掌握,能够分析文献中各种基本的语法现象,辨析异同,解释文意。(五)文献阅读(约 10 分)要求考生对常见古代文献的篇章能够准确断句标点,解释句子和段落的意义(包括字面意义和蕴含意义),分析文章的表达意图、表达方法,并且对古代文献的注释文字及其术语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六)注解和翻译(约 10 分)要求考生对常见古代文献的篇章能够用现代汉语转译出来,对文章中特殊的语音、文字、词汇现象和语法现象能够解释,对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给出注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