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2018考试大纲850自然地理学.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湖南师范大学2018考试大纲850自然地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50 考试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一、试卷结构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参考书目部分 80% 科普阅读部分 20%注:科普阅读部分主要是上中国知网、科学网了解地貌学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知识。4)题型结构a 名词解释题: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b 简答题: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c 分析题: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d 论述题:2 小题,每小题 25 分左右,共 50 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1、自然地理学概述考试内容自然地理学概念 自然地理学分支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自然地理学方法 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向考试要求(1)理解自然地理学概念(2)掌握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3)理解自然地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4)了解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向2、地球考试内容宇宙的成因 太阳对地球的作用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起源及其运动 地球的层圈结果及其特征 地球表层系统及其特征 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考试要求(1)了解宇宙成因相关学说(2)理解太阳对地球的作用(3)理解地球在宇宙中位置、地球形状、大小的地理意义(4)掌握地球公转地理意义(5)掌握地球自转地理意义(6)掌握地球的层圈结构及其特征(7)掌握地球表层系统及其特征(8)掌握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3、地壳考试内容地壳中的元素、矿物组成特征 地壳中的岩石及沉积岩特征 岩浆岩、变质岩及其特征 地壳运动概念 地壳运动形式 地质构造概念 地质构造表现 褶皱概念 褶曲要素 褶皱构造认识 节理和断层概念 断层几何要素 断层分类 火山与地震概念考试要求(1)理解地壳中的元素和矿物组成特征(2)理解地壳中的岩石及沉积岩特征(3)理解岩浆岩、变质岩及其特征(4)理解地壳运动概念及形式(5)理解地质构造概念及表现(6)理解褶皱概念和褶曲要素(7)理解节理和断层概念、断层几何要素、断层分类(8)理解火山与地震概念4、大气和气候考试内容大气的物质组成 大气层结构及特征 大气辐射平衡 气温的形成 大气湿度、蒸发、凝结 大气降水 大气环流概念 热力环流概念 三圈环流概念 季风概念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天气和气候概念 常见天气系统 常见气候系统 一些气候的形成原因 气候带型 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变暖原因及其危害考试要求(1)掌握大气的物质组成及一些组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溶胶、水汽、二氧化、臭氧等对气温的影响(2)理解大气层结构及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掌握大气辐射平衡概念及其意义(4)理解降水概念、降水形成的条件(5)掌握大气环流和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等概念(6)分析并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7)掌握天气和气候概念(8)结合一些实例,分析一些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影响(9)结合谚语,分析一些天气现象(10)结合实例分析地形条件以及不同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11)分析一些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12)掌握气候带分布规律(13)分析气候变化原因(14)分析全球变暖原因及其危害5、海洋和陆地水考试内容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概念 洋流概念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平面变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洋资源及其保护 水系、流域概念 水系分类 河流的分类 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 承压水和潜水概念 地下水的保护 冰川的地理意义考试要求(1)理解水循环、水量平衡概念以及意义(2)理解洋流概念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4)理解海平面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理解海洋资源保护的意义与重要性(5)理解水系与流域概念(6)理解河流分类(7)掌握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8)理解承压水和潜水概念(9)理解地下水保护意义以及重要性(10)理解冰川的地理意义6、地貌考试内容地貌的成因机制 地貌的类型 风化作用概念 风化作用分类 风化作用及其地理意义 流水作用与地貌发育 喀斯特地貌及其形成机制 冰川地貌概念 冰蚀地貌 冰碛地貌 山岳冰川地貌 古冰川活动证据及在划分冰期中的作用 黄土地貌 风蚀作用与风积作用概念 风化壳概念 风蚀地貌概念 黄土概念 黄土地貌概念 雅丹地貌概念 风蚀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 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 荒漠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黄土的成因及其分布 黄土地貌的基本类型 黄土中古土壤在研究古气候(地层)学上的指示意义 为何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考试要求(1)理解地貌形成机制(2)掌握风化作用概念及分类、意义(3)理解流水作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4)掌握喀斯特地貌概念以及形成机制(5)掌握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山岳冰川地貌的组合规律(6)掌握古冰川活动证据及在划分冰期中的作用(7)掌握风化壳概念以及研究风化壳的意义(8)理解风蚀作用与风积作用发生的条件(9)掌握风蚀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10)掌握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及成因(11)掌握荒漠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12)掌握黄土的成因及其分布(13)掌握黄土地貌的基本类型;(14)分析黄土中古土壤在研究古气候(地层)学上的指示意义(15)分析为何黄土高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7、土壤圈考试内容土壤的肥力、形态、物质组成 土壤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成土因素与土壤的形成作用 土壤形成的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道库哈耶夫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原理 土壤分类及类型 常见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诊断特性 土壤胶体分散和凝聚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肥力意义 土壤资源的概念 土壤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考试要求(1)理解土壤、土壤肥力、土壤形态概念以及土壤物质之间相互作用(2)掌握土壤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3)理解道库哈耶夫成土因素学说基本原理及其发展(4)了解土壤分类系统(5)掌握常见土壤形成过程(6)理解土壤诊断特性(7)理解土壤胶体分散和凝聚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肥力意义(8)掌握土壤对地理环境的影响(8)掌握土壤分布规律以及地理意义(9)掌握土壤资源概念8、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考试内容生态因子概念 生境概念 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概念 生物链 林德曼定律 生态系统组成及其作用 生态系统类型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异规律 生态效率、净生产力概念 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意义 景观、景观生态学概念考试要求(1)理解生态因子、生境、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链概念(2)理解林德曼定律(3)掌握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及其作用(4)掌握城市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5)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6)理解生物多样性概念(7)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意义(8)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9)掌握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分异规律(10)理解景观、景观生态学概念(11)净生产力、生态效率概念9、综合部分考试内容前面 1-8 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各圈层之间(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冰冻圈)的相互作用、物质循环(水分循环、大气循环、地质大循环等)考试要求(1)要求学生对前面 1-8 部分所学内容能够综合运用,能够掌握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2)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和分析物质循环10、科普阅读部分考试内容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和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 )两个网站有关自然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考试要求(1)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消化吸收,纳入自身的知识体系,并能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进一步探究(2)能对有关实例(如具体事例、数据、图表等素材)进行适度分要并能正确地运用(3)运用有关基本原理,对野外实际地貌现象能正确分析和识别(4)要求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一些研究进展三、参考书目与网址教材: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主要参考书:杨达源等:自然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王建:现代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潘树荣等: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