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西北师范大学-815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西北师范大学-815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然地理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815)学院名称(盖章) :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院 负责 人 (签 字 ): 编 制 时 间: 2018 年 7 月 10 日 自然地理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815一、考核要求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西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及地 图与地理信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 层在大气、水、生物等圈层系统相互作用下的结构、功能、形成、演化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地球概述、地理环境要素(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土壤)、自然地理分异规律和人与自然地理 环境关系等几部分内容。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宇宙中的地球,掌握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演化机制及相互关系。运用地理分异规律对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对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球形态、动态特征、构造及其在自然 环 境形成过程中的地理意义;地壳和大气两大圈层的特性和运动形式;水圈的各组成部分,海洋的作用;地貌成因 类型、特点及其 发育规律;土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之 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景观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土地类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 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核评价目标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自然地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加以运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 了解”、“掌握”、 “熟练掌握 ”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 问题中认识和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基本推理判断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 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推理和判断,以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主要考核 评价以下内容:第一章 地球1. 掌握恒星的概念,熟悉太阳及太阳系的各大行星。2. 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地理意义,掌握四季太阳高度角的变化。3. 了解天球坐标。4.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5. 了解地球构造,理解构造运 动的特点、基本方式及地 质 构造。6. 掌握海陆分布及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地壳1. 了解矿物、岩石的种类、基本特征2. 掌握岩石的成因和形成过程3. 了解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 层接触关系 4. 掌握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5. 熟练掌握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形 态特征及野外鉴别6. 掌握各种大地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7. 熟练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演进和主要理论内容8. 熟练掌握火山、地震的地理分布 规律及其原因9. 了解地壳演化简史10. 掌握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1. 掌握大气成分及其作用、大气分层的各层特征2. 掌握大气的主要物理性状、温度、大气湿度、大气降水的概念及其分布3. 熟练掌握大气温度随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4. 掌握凝结条件和满足条件的途径;熟练掌握降水的形成、地理分布规律5. 熟练掌握大气环流和局地环流的概念和特点,熟悉大气环流的特点。6. 掌握气团、锋的定义、特征、分类和天气模式7. 熟练掌握冷性反气旋、热带 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 结 构、天气模式与运动变化规律8. 了解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9. 掌握气候、气候系统的概念,理解气候形成因子10. 掌握海陆冷热源作用对气温、降水和周期性 风系的影响,熟练掌握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区别指标11. 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的气候 变化史实,熟 练掌握近 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12. 熟练掌握变化的原因以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人 类活 动对气候的影响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1. 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熟练 掌握水循环和水平衡的概念与水量平衡方程2. 了解海水的组成,了解海水温度的分布。3. 理解海洋潮汐现象及洋流的形成,熟 练掌握洋流模式和各大洋的主要洋流系 统以及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4. 了解海平面变化5. 了解海洋资源,理解海洋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6. 掌握河流、水系、流域的概念,熟练掌握水情要素、河川径流计量及其表达式7. 了解河流的补给形式和特点,理解流域水量平衡8. 深刻理解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9. 掌握湖泊、沼泽的概念及成因,了解地下水物理和化学的特征,熟练掌握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地下水的主要类型10. 熟悉冰川概念,理解冰川消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五章 地貌1. 熟练掌握地貌成因,熟悉地貌 类型,理解地貌在地理 环 境中的作用2. 掌握风化的概念和类型,了解 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的特征3. 熟练掌握流水的作用及不同的流水地貌4. 熟练掌握河流阶地类型与成因5. 掌握山麓面与准平原的特点及所反映的构造特征6. 掌握岩溶作用过程及岩溶地貌类型、岩溶地貌的特征7. 掌握冰川作用过程及地貌的主要特征8. 掌握冻土地貌主要特征9. 了解风沙作用,理解风沙地貌概念,熟悉风沙地貌的分 类10. 理解黄土概念,熟练掌握黄土地貌特点11. 了解海岸与海底地貌特点第六章 土壤1.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理解土壤在地球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2. 了解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其相互间的作用3. 掌握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熟悉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与 过程4. 了解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5. 了解土壤分类系统6. 掌握土壤空间分布规律7. 了解主要的土壤类型8. 掌握土壤资源的概念,深刻理解土地 资源开发利用中的 问题及合理利用保护的措施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1. 掌握生物、生态、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2. 熟练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 了解生物物种种群、生物群落的概念,熟悉生物种群特征,熟悉生物群落的分类4. 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 组成与结构,了解生 态系统 的功能5. 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能应 用生态平衡的概念阐述人类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6. 掌握城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与特点7. 熟练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 样性的价值及其生物多 样性的保护第八章 自然地理的区域分异1. 了解自然地理的整体性2. 了解自然地理的组成与能量基础3. 熟练掌握自然地理的地带性分布规律4. 熟练掌握自然地理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5. 掌握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等级系统6. 了解土地类型与评价方法7. 掌握人地关系作用过程三、考核内容第一章 地球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和天体;太阳和太阳系;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岁差、章 动和极移。第四节 地理坐标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圈层分化;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外部构造。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海陆分布;海陆起伏曲线;岛屿;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地壳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化学成分与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地壳运动在岩相、建造和地 层 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槽台说与地洼说;地质力学学说。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火山;地震。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地质年代;地壳演化简史。第三章 大气和气候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热能大气的成分;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热能。第二节 大气的水分和降水大气湿度;蒸发和凝结;水汽的凝结现象;大气降水。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环流;主要天气系统。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气候和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第五节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简史;气候变化的原因;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第一节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第二节 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海洋起源;世界大洋及其区分;海及其分类;海水的组成;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潮汐和潮流;海洋中的波浪;洋面流和水团运动。第四节 海平面的变化7 万年来的海平面变化;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21 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第五节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环境保护。第六节 河流河流、水系和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径流;河流补给;流域的水量平衡;河流的分 类;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七节 湖泊与沼泽湖泊;沼泽。第八节 地下水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地下水埋藏条件的分类。第九节 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五章 地貌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地貌成因;基本地貌类型;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风化作用;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第三节 流水地貌流水作用;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准平原与山麓面。第四节 喀斯特地貌岩溶作用;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第五节 冰川与冰缘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风沙作用;风沙地貌;黄土与黄土地貌。第七节 海岸与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海岸的分类;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第八节 火山地貌第六章 土壤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形态;土壤物质组成;土壤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节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主要成土过程。第三节 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土壤分类;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世界土壤分布。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灰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第五节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的概念;世界及我国土壤资源概况;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第七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第一节 地球上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生态因子与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第三节 生物种群核生物群落种群及其一般特征;生物群落。第四节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第五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第六节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第七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其威胁状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第三节 自然区划自然区划的原则;自然区划的方法;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第四节 土地类型研究土地的含义与土地分级;土地的分类;土地评价。第五节 人地关系研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参考书目:1.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2.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王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