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9年研究生考试大纲8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9年研究生考试大纲8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9年研究生考试大纲8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808 考试大纲I 考试性质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自命题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II 考查目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涵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I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60 分,参考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李芒著,2011,ISBN:9787303183746;大学计算机基础第 5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龚沛曾 等著,2015, ISBN:9787040427004。程序设计基础 45 分(C 语言),参考教材:C 语言程序设计第 3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著,2010,ISBN:9787302224464。计算机网络 45 分,参考教材:计算机网络第 6 版,电子工业出版社,谢希仁著,2008,ISBN:9787121053863。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80 分(40 小题,每小题 2 分);综合应用题 70 分。IV 考查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基础部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并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基本知识,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基础及数据库基础。熟悉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二、考试的内容1、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功能和作用;了解我国“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的发展脉络。2、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及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3、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分类、特性与教学功能。媒体的本质及其效果原理,如:重复作用原则、最小代价原则。4、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作用、基本原理。5、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区分多媒体、多媒体技术、超文本、超媒体的概念。6、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及主要技术,多媒体技术系统构成及其教学应用。7、微型教学系统的概念,常见英语缩略词的中文意义,如:CAI、ICAI、MCAI、TCP/IP、HTTP、WWW、HTML、URL、FTP、BBS、ISP、Telnet 等。8、多媒体综合教室、语言实验室、微型教学系统、学习资源中心、教育电视系统和卫星广播电视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种类、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9、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如:需求分析、脚本设计、软件编码、测试评价。10、教学课件素材采集与制作,如:图片的类型、来源与制作;声音、视频文件的格式。11、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系统特征与本质。常见的教学设计理论,如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等。常见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第一代教学设计代表模式“肯普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代表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等。 12、教学设计过程和方法,如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等。13、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流程,如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与组合、教学过程设计等。14、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与概念,包括: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特殊特征分析,学生智力差异与学习、认知风格差异与学习;教学目标的功能分析及其分类系统;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分类;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和程序、教学媒体最佳作用点的把握。1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内涵、途径与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16、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评价的功能、种类、评价的程序与过程。17、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评价的准备环节、实施环节和总结环节。18、教育技术的当前热点问题,包括 MOOCs、翻转课堂、移动学习、云计算与云教育、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电子书包等应用现状。19、现代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涌现的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与预测,教育领域中学习变革的未来走向等。20、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21、计算机的结构组成、性能指标、应用领域及特点。2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理论。23、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及数制的换算。24、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5、计算机软件的定义、作用、发展和分类等基本知识。26、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分类、常用工具软件。27、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程序设计的过程及思想、算法的基本知识。28、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模型、常见的 SQL 语言。29、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其基本概念。30、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分类。3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32、常见的信息存储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防范技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程序设计基础部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理解计算机程序编译、运行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 C 语言的基本语法,如:数据类型、变量与表达式、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函数、数组、指针、结构体、文件操作等,采用结构化编程思想和方法将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行步骤分解、算法分析和代码实现;能够使用相关 IDE 环境进行 C 语言程序编写,编译,调试,运行;掌握常用的编程语句、算法及相关数据结构等。二、考试的内容1、程序、程序设计的概念。2、算法的概念、复杂度、描述方法。3、程序设计过程,编写规范。4、掌握 C 语言中字符集、词法符号的含义。5、掌握整型、字符型、实型等基本数据类型。6、掌握变量的定义、初始化以及使用方法。7、掌握各类常用运算符的功能、运算优先级与结合性。9、掌握标准输入函数 scanf()和输出函数 printf()的使用方法。10、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11、用 if 语句、switch 语句实现选择结构,分支语句的嵌套。12、用 for、while 和 do_while 语句实现循环结构、循环嵌套结构。13、continue、break 语句的用法。14、常用计算方法(累加、累乘、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求素数等)以及一些常用算法,如穷举法、迭代法、递归等。15、函数的概念和常用库函数的使用方法。16、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17、函数返回类型和返回值。18、形式参数与实际参数的区别以及参数的传递方式。19、一维数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方法。20、一维数组应用(遍历、统计、排序、查找)。21、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方法以及应用。22、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使用方法,字符串常用函数的使用。23、指针的概念及指针的定义。24、指针运算符*、地址运算符&以及指针的各种运算。25、指针在函数,数组中的应用。26、结构体类型和共用体类型数据的特点。27、结构体类型的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数组、指针变量的定义、初始化和成员的引用方法。28、共用体类型的定义及使用。29、结构体与共同体在编程中的使用。30、文件与文件指针的基本概念。31、对不同类型文件进行读写操作。32、程序设计的上机过程,运行调试中常见错误的鉴别。计算机网络部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二、考试的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组成与功能。2、网络分层结构、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3、ISO/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4、信道、信号、宽带、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与信宿等基本概念、编码与调制。5、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6、物理层接口的特性、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组帧、检错编码、纠错编码.7、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8、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动窗口机制、停止-等待协议、后退 N 帧协议(GBN)、选择重传协议(SR) 。9、以太网与 IEEE 802.3、IEEE 802.11、ALOHA 协议,CSMA 协议,CSMA/CD 协议,CSMA/CA 协议。10、PPP 协议、HDLC 协议。11、网桥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局域网交换机及其工作原理。12、IPv4 分组、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13、ARP 协议、DHCP 协议与 ICMP 协议。14、路由与转发和拥塞控制、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路由表与路由转发15、自治系统、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16、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和层次路由。17、传输层的功能、传输层寻址与端口。18、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UDP 数据报和 UDP 校验。19、TCP 段、TCP 连接管理、TCP 可靠传输。20、TCP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21、客户/服务器模型、P2P 模型。22、层次域名空间、域名服务器以及域名解析过程。23、FTP 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24、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 SMTP 协议与 POP3 协议。25、WWW 的概念与组成结构以及 HTTP 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