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614社会学概论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614社会学概论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附件二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社会学概论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14)学院名称(盖章) :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 负责 人 (签 字 ): 编 制 时 间: 2014 年 7 月 17 日 2社会学概论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14)一、考核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理论;了解社会学发展简史;建立对社会学专业的整体认识。逐步学会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为学习社会学各分支学科奠定基础。二、考核评价目标1、了解并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学知识体系。2、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相关社会问题。三、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社会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社会;社会文化;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越轨与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建设。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社会学的概念及其学科特点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学科特点。第二节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科学条件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学产生的学科条件。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及其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研究的领域。社会学与哲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社会学与管理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具体学科的关系。第四节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与方法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学习社会学的方法。第二章 社会3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社会的涵义。社会的构成要素。社会的特点。第二节 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社会的结构。社会的功能。第三节 社会类型社会类型划分的标准。主要的社会类型。第三章 社会文化第一节 文化及其特征文化的涵义。文化的特征。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文化绝对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差异、文化圈与文化震惊。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文化的社会或民族标志功能。文化的行为规范功能。文化的社会凝聚功能。文化的人格塑造功能。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涵义。社会化的意义。研究社会化的不同角度。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主体。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第四节 社会角色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结果。社会角色的类型。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角色的失调与调适。第五章 社会互动4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理论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的理论。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社会互动的情境。社会互动的过程。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社会互动的维度。社会互动的类型。第四节 集合行为集合行为的涵义与特征。集合行为的理论。集合行为的典型形式。第六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 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的涵义。社会网络的理论。社会网络的特征。社会网络的功能。第二节 社会群体社会群体的涵义。社会群体的类型。社会群体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与基本特征。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初级社会群体的衰落及其社会影响。第四节 婚姻与家庭婚姻与家庭的涵义与类型。婚姻与家庭的特征。婚姻与家庭的功能。婚姻与家庭中的两性关系。第七章 社会组织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社会组织的涵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社会组织的特征。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的涵义。社会组织结构的内容。社会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及其功能。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的涵义。社会组织管理理论。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5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形成过程。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特点。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功能与发展。第八章 社会制度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社会制度的概念。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特征与类型社会制度的特征。社会制度的类型。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社会制度的功能。考察社会制度功能的角度。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社会地位及其差别。社会分化及其类型。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方法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社会分层的定性研究。社会分层的定量研究。在社会转型中调整社会分层结构。第四节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的涵义。社会流动的类型。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的建立。第十章 社区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与理论社区的概念。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二节 社区要素与发展社区的要素。社区的发展。第三节 社区建设与协调发展社区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第四节 虚拟社区虚拟社区的涵义。虚拟社区的特征。虚拟社区的功能。6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社会变迁的根源。社会变迁的机制。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涵义。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社会现代化的特征发展中国家社会现代化的历史条件。迟发展效果。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四节 中国的社会现代化中国社会现代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性及其方向。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优势与劣势。第十二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第一节 越轨行为社会越轨的涵义与类型。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社会越轨对社会的影响。第二节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社会控制的特征。社会控制的功能。第三节 社会控制体系与过程社会控制体系。社会控制的过程。社会控制的度。第十三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发展社会工作的涵义。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工作的价值与功能。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工作的内容。社会工作的方法。第三节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的涵义与构成。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社会保障的功能与意义。第十四章 社会建设第一节 社会建设的涵义与特征社会建设的涵义。社会建设的特征。7第二节 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社会建设理论的提出。小康社会建设理论。节约型社会建设理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理论。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第三节 社会建设的内容建立社会价值体系。优化社会结构。完 善 社 会 服 务 功 能 。 促 进 社 会 组 织 发 展 。协 调 社 会 利 益 关 系 。 构 建 社 会 保 障 与 社 会 安 全 网 络 。四、参考书目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戴维.波普洛(美).社会学(第十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人类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一、考核要求了解人类学发展的轨迹,掌握本学科不同流派的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对相关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形成宽广的人类文化视野,具备一种他者的眼光和文化宽容的心态,学会从文化的比较中来反思自我,从而达到增进人类不同族群之间彼此了解的目的。二、考核评价目标1、了解并掌握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理论,并运用相关的理论思考相关问题。2、掌握人类学研究方法,尤其是田野调查和跨文化比较两大方法。三、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人类学学科的范畴、构成和研究方法;不同的人类学流派及其观点;人类学的基本方法;体质人类学;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文化与生态,不同环境中的人类生存策略;社会秩序与控制;象征、宗教与仪式;语言与社会和文化;文化与人格;全球化时代文化的生产与族群认同。第一章 绪论人类学的学科属性与内容 第一节 人类学及其领域人类学是什么。人类学的四大分支:体质人类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语言人类学。8第二节 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主位与客位。文化相对论。文化整体观。文化比较观。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类学理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论。文化与人格学派。第二节 二战以后的人类学理论新进化论。文化生态学。新功能主义。 第三节 当代人类学理论结构主义人类学。认知人类学。符号人类学。文化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第三章 人类学的方法第一节 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的定义。田野调查的技术:参与式观察;访谈;问卷;口述史。民族志。第二节 跨文化比较的方法何谓跨文化比较?文化的普适性和差异性。比较方法及其隐患。第四章 人类的生计方式第一节 生计方式生计方式的定义。生计方式与自然环境。生计方式与技术。第二节 生计方式的类型采集、狩猎、游牧、农业第三节 交换模式波兰尼的三种交换模式:互惠性模式;再分配模式;市场交换模式。9初民社会交换的经典研究:马林诺斯基的“库拉”研究;博厄斯的“夸富宴”研究;莫斯的“礼物”研究。第五章 乡村与城市第一节 乡民社会研究沃尔夫:乡民社会的特征。雷德斯菲尔德:大传统与小传统。弗里德曼:宗族组织与农作和灌溉。第二节 农民的经济行为舒尔兹、波普金:理性的小农。恰亚诺夫:小农经济理论。詹姆斯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费孝通的中国农村经济类型比较: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第三节 都市人类学都市中的主流与边缘。都市的特征。多元社会结构与多元文化。第六章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第一节 婚姻与家庭婚姻的定义和特征。三种基本的婚姻形式。家庭的构成与结构。家庭的演化与功能变化。第二节 亲属制度何谓亲属。亲属网络的重要性。亲属称谓及其类型。继嗣制度:单系继嗣、双系继嗣、谱系、继嗣群。第三节 汉族的宗法制度与家族和宗族宗法制度 。家族和宗族。 第七章 人类政治体制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政治组织与领导 队群。部落。酋帮。国家。第二节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手段与类型 。非西方社会的规则。10第八章 宗教人类学 第一节 宗教的内涵及阐释宗教的定义和构成。宗教的分类和特征。第二节 宗教的起源和功能泰勒的泛灵论。马雷特的泛生论。神圣与凡俗(迪尔凯姆)。巫术。萨满教。宗教的社会功能。第九章 语言与文化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作为符号的语言。语言的本质与功能。第二节 语言与社会变迁语言的多样性与任意性。语言的历史与变异。第十章 心理人类学第一节 人格及其成长人格的概念及其核心。人格的成长:幼儿期、儿童成长期、青春期。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第二节 文化与人格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论。米德的文化决定论。许烺光的“轴” 理论。第十一章 种族、族群、民族及其认同第一节 种族种族的概念。种族的分类。赫胥黎的四大人种分类。美国胡顿的系统分类法。种族的成因。第二节 族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