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2018考试大纲复试科目微生物学.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湖南师范大学2018考试大纲复试科目微生物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复试笔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微生物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2) 答题方式:闭卷、笔试3) 试卷内容结构(一)微生物学基础知识部分 90% (二)微生物学研究进展、动态部分 10%4) 题型结构a: 名词解释题,10 小题,计 20.0%b: 简答题,6 小题,计 30.0%c: 问答题,5 小题,计 50.0%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1、绪论考试内容:(1)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2)微生物学及其分科:(3)微生物发展简史:(4)微生物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考试要求:了解微生物的重要性,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历史上重要科学家的主要贡献,新世纪微生物学展望,微生物的特点等。2、原核微生物考试内容:(1)细菌:细菌的形态及观察;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繁殖方式及群体形态。(2)放线菌: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放线菌的繁殖; 放线菌的菌落。(3)蓝细菌:蓝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蓝细菌的繁殖。(4)古生菌:古菌简介;典型的极端环境微生物。(5)其他原核微生物: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考试要求:掌握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古生菌、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特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革兰氏染色机理,细胞质和内含物颗粒以及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芽胞、糖被和鞭毛、菌毛、性毛等) ;原核微生物的繁殖特性、菌落特征等。3、真核微生物考试内容:(1)真菌概述: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比较;真菌在自然界的地位;有关真菌的几个名词;研究的意义。(2)酵母菌:酵母菌的形态结构;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几种常见的酵母菌。(3)霉菌:霉菌的形态和结构;霉菌的繁殖方式和繁殖结构;霉菌的培养特征;霉菌与其它微生物的比较;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几种霉菌。考试要求:掌握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菌落特征;掌握相关的一些概念。理解真菌在自然界的地位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理解酵母菌生活史的三种类型等。4、病毒考试内容:(1)病毒概述:病毒的特点及定义;病毒的分类及命名。(2)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3)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一步生长曲线;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非增殖性感染。(4)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病毒的培养;病毒的鉴定;病毒定量的几个概念。(5)亚病毒因子:类病毒;卫星病毒;卫星 RNA;朊病毒。(6)病毒与实践:病毒与人类健康;病毒与农业;病毒与发酵工业;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7)新兴病毒:新兴病毒的界定;新兴病毒的来源及出现的原因;新兴病毒的预防与控制策略。考试要求:了解病毒学的研究对生命科学的重大贡献。掌握病毒作为特殊形式的生命的特点、化学组成、结构,理解病毒复制过程及针对病毒复制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药物设计的理论基础,了解病毒研究进展及病毒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5、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考试内容:(1)微生物营养六要素及其功能: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自养;化能异养。(3)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4)培养基:培养基配制的基本原则;培养基种类及其应用。考试要求:掌握各类营养物质在微生物细胞中所起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各种营养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各种营养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培养基配制原则,理解各种培养基在实际中的应用。6、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考试内容:(1)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光能微生物的能量代谢;自养微生物对二氧化碳的固定。(2)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 生物固氮作用; 肽聚糖的合成。(3)微生物代谢的调节:酶合成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考试要求:掌握微生物的产能代谢(生物氧化,异养微生物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特征,能量转换,光能转换微生物类型及特点)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同化,生物固氮,肽聚糖的合成等)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等相关知识。理解化能自养微生物在完全无机环境生长代谢的原理及意义等。7、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考试内容:(1)微生物生长的研究方法: 微生物的纯培养;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同步培养;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2)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微生物的群体生长。(3)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pH;氧气;营养物质。(4)微生物生长的控制:物理方法的控制;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化学因素。考试要求:理解微生物生长的含义,掌握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了解并掌握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真菌的群体生长与繁殖规律等;理解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原理及其方法。了解微生物抗药性产生的机制及克服微生物的抗药性而进行的新的抗生素研发的设计思路等。8、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考试内容:(1)遗传变异研究概述:证明遗传物质是核酸的三个经典实验;基因组学的蓬勃发展。(2)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微生物的核染色体;基因组测序技术;微生物的染色体外遗传因子。(3)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转化;转导。(4)真菌的基因重组:有性生殖;异核现象;准性生殖。(5)微生物的突变:突变率和基因符号;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诱变;突变体的类型和检测。(6)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应用: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7)基因工程和生物合成学:(8)菌种退化、复壮和保藏:菌种退化、复壮;菌种保藏。考试要求:掌握并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3 个经典实验) ;了解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特点,质粒和转座因子类型;基因突变:诱变和自发突变的机理及基因突变的修复;细菌基因转移及重组(接合、转导和转化)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学特性(丝状真菌的准性生殖) ,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方法及其原理过程;菌种退化、复壮及其保藏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9、微生物的生态考试内容:(1)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水体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人及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2)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互生;共生;拮抗;寄生;竞争;捕食。(3)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 磷循环。(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微生物与污水处理;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微生物的环境监测。考试要求:掌握并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生物环境中微生物与生物因子的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碳、氮、硫、磷转化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了解特定生境、特殊能力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其新技术新方法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等。10、微生物在实际中的应用考试内容:(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应用: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的巨大潜力;废水中的微生物;污水生物处理;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其他应用。(2)微生物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发酵与发酵工程;微生物发酵的应用。(3)微生物在医学中的应用:抗生素;抗癌微生物药物及免疫调节剂;微生物产生的降血脂药物;利用微生物的转化作用。(4)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在其他农业方面的应用。考试要求:了解微生物在坏境、工业发酵、农业、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了解微生物在实际中应用的基本方式,如菌体、代谢产物、微生物转化、基因资源的利用。掌握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等,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与微生物有关的一些现象,思考微生物资源利用的新方式。11、传染与免疫考试内容:(1)影响传染病发生的因素: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机体的抵抗力;环境条件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影响。(2)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细胞。(3)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结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体液因素;炎症反应。(4)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免疫应答;克隆选择和免疫耐受。(5)免疫应答的病理反应: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6)免疫学方法:血清学反应;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工程抗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考试要求:重点掌握病原微生物导致机体传染的原因,了解荚膜、酶、菌毛的结构或产物在致病中的原因,了解微生物产生毒素的类型及其特点,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内容。了解掌握免疫学方法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掌握相关的概念等。12、微生物的分类考试内容:(1)微生物的分类单元:种以上的分类单元;种以下的分类单元;分类单元的命名;细菌分类和细菌鉴定手册。 (2)微生物分类系统:(3)微生物分类鉴定方法:常规分类法;遗传特征分类法;生化特征分类法;数值分类法。 (4)利用 16Sr RNA 序列进行细菌系统发育学分析:系统发育学;16Sr RNA 基因及特点;16Sr RNA 适用于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系统发育学分析方法。考试要求:了解微生物分类、鉴定和命名的含义及其意义。掌握种和菌株的概念、微生物学名的命名原则,能够记住一些常见和重要的微生物菌种的拉丁名。了解微生物分类的常规分类法、生化特征分类法和数值分类法。重点掌握遗传特征分类法,尤其是根据 16Sr RNA 基因进行分类的原理和意义。了解最新分子生物学手段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基本原理和应用,如 RLFP,RAPD 等。三、参考书目:1、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2、 微生物学第三版,黄秀梨,辛明秀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