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623中外舞蹈史022年考研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623中外舞蹈史022年考研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师范大学623中外舞蹈史022年考研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师范大学623中外舞蹈史022年考研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师范大学623中外舞蹈史022年考研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师范大学623中外舞蹈史022年考研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中外舞蹈史是报考音乐与舞蹈学、舞蹈(专业学位)硕士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主要考核考生对中外舞蹈历史的了解、理解和掌握情况。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二、考试范围和内容考试的范围和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舞蹈的历史演进和外国舞蹈历史的发展。(一)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发展史(王克芬著)1.原始舞蹈产生与发展的轨迹(1)生产劳动与原始舞蹈(2)生殖崇拜与“求偶舞”(3)反映征战生活的古武舞(4)原始祭祀舞2.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发展(1)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2)祭祀舞的发展及甲骨文中的有关记录3.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和变革(1)强化舞蹈的才华和政治作用(2)“礼崩乐坏”与民间舞兴盛(3)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4)儒家的乐舞理论(5)墨家的乐舞理论4.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发展的汉代(1)“百戏”是流传量广的表演艺术形式(2)“女乐”的舞蹈活动(3)社节性舞蹈与即兴起舞(4)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5)民族关系的发展与乐舞文化交流(6)技艺结合,注重舞情舞意的刻画(7)群舞的编排(8)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9)著名舞及其艺术成就(10)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5.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发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1)清商乐的发展与演变(2)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响(4)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6.辉煌唐舞(1)节日歌舞游乐(2)自舞成风(3)歌舞艺人在街头、广场、酒肆献舞(4)宗教祭祀舞蹈的艺术化与世俗化(5)舞蹈艺术的丰富多彩(6)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7.舞蹈艺术发展的转折期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1)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2)辽承唐舞倡诸舞(3)辽代遗存的舞蹈形象(4)宋代古代舞蹈发展的转折点(5)繁盛的民间歌舞(6)继承变革中的宫廷宴乐和歌舞大曲(7)纯舞渐衰时的优秀舞者(8)唐、宋舞乐传高丽(9)珍贵的德寿宫舞谱(10)金承辽舞融宋舞(11)西夏舞迹8.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1)元代的宫廷宴乐及其他表演性舞蹈(2)明代宫廷乐舞和朱堉载的舞论及拟古舞谱(3)清代的宫廷宴乐和舞蹈家裕容龄(4)汉族民间舞(5)少数民族民间舞(6)戏曲舞蹈的发展(二)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史编写组编)1.远古及夏商舞蹈(1)有关舞蹈创始者的记载(2)传说中的远古氏族舞蹈(3)大夏与“禹步”(4)大濩与桑林(5)君王与舞蹈(6)陶器与舞蹈彩陶盆(7)岩画与舞蹈图像(8)商代甲骨文中的舞蹈2.周代舞蹈(1)周代“制礼作乐”的思想观念及文化措施(2)“六代舞”的构成与功能(3)“大武”的特殊风貌(4)周代的礼乐教育制度中的舞蹈实体(5)“六小舞”的舞蹈形态与风格(6)腊祭中的舞蹈(7)雩祭中的舞蹈(8)傩祭中的舞蹈(9)礼乐舞蹈的式微(10)女乐舞蹈的兴起(11)儒家的“尽善尽美”乐舞观(12)墨子的“非乐”理论(13)道家“合于桑林之舞”的美学理想3.汉代舞蹈(1)巾袖舞(2)鼓乐舞蹈与器具舞蹈(3)“象人”之舞与情节舞蹈(4)“四夷”乐舞(5)倡讴伎乐(6)后宫善舞者之舞(7)雅乐的复苏(8)大型演乐与饮宴用乐(9)幻想与现实相融的社会意识(10)厚重与轻疾共存的审美形态(11)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乐舞思想(12)傅毅舞赋中的乐舞思想4.魏晋南北朝舞蹈(1)以俗入雅的清商乐舞(2)门阀士族与清商乐舞(3)各族乐舞杂陈(4)中西乐舞相融(5)佛教乐舞(6)石窟中的乐舞形象(7)阮籍乐论中的思想命题(8)钟嵘诗品序中的思想命题5.隋唐五代十国舞蹈(1)中外兼备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2)政艺辉映的“立部伎”“坐部伎”(3)祈天祭祖的郊庙雅舞(4)层次丰富的“大曲”“法曲”(5)风格迥异的“健舞”“软舞”(6)人间情味的歌舞戏(7)梵音俗乐声绕梁(8)紫极八卦韵宫商(9)女巫婆娑岁舞傩(10)望夜燃灯陈百戏(11)朝野共乐享踏歌(12)贵族政要的乐舞轶事(13)文士阶层的乐舞佳话(14)平民军卒的乐舞活动(15)以礼为中心的太常寺(16)以乐为宗旨的教坊(17)以雅为标志的梨园(18)“四夷”乐舞入驻华夏(19)中原乐舞八方播扬(20)舞者乐之容(21)舞以象功德(22)舞以美德操(23)悲悦在人心(24)礼乐宁邦国(25)酒宴乐舞的传承(26)宋代“队舞”的先声6.宋辽西夏金舞蹈(1)瓦舍勾栏的民间舞蹈(2)皇室贵胄的百戏活动(3)酒肆歌舞的兴盛(4)丰富多彩的民间舞队(5)“队舞”与“大曲歌舞”(6)雅乐舞蹈与乐舞机构(7)宋代宫廷乐舞的程式、特点与历史意义(8)宋代宫廷向高丽输出乐舞(9)辽、西夏、金的乐舞(10)陈旸乐书中的思想命题(11)陈师道理究中的思想命题7.元代舞蹈(1)典庆“乐队”(2)宴飨乐舞(3)安代舞(4)倒喇(5)海青拿天鹅(6)萨满教舞蹈(7)藏传佛教舞蹈(8)“科”(9)插入性舞蹈8.明至清末前舞蹈(1)明代宫廷乐舞(2)清代宫廷乐舞(3)祭孔乐舞的特点及其历史流变(4)明清两代祭孔乐舞的定型(5)祭孔乐舞的历史文化价值(6)丰富多彩的汉代民间舞(7)蓬勃发展的少数民族舞蹈(8)明传奇中的舞蹈(9)地方戏曲中的舞蹈(10)昆曲、京剧中的舞蹈(11)戏曲舞蹈的美学意蕴(12)朱载堉乐律全书(13)韩邦奇苑洛志乐(14)张敉舞志(15)吕怀箫韶考逸(16)韦焕雅乐考(17)徐渭、汤显祖、李渔的乐舞思想9.近现代舞蹈(1)新文化运动孕育黎锦晖儿童歌舞(2)欧风美雨催生普通学校舞蹈教育(3)吴晓邦新舞蹈艺术的实践(4)吴晓邦的舞蹈艺术观及其对中国舞蹈的贡献(5)戴爱莲的中国舞蹈情结(6)戴爱莲掀起的边疆舞运动(7)井冈山孕育了革命歌舞(8)延河水激荡起民族舞魂(9)交际舞的风行与步入歧途(10)歌舞艺术的兴起与沉浮10.当代舞蹈(一)(1)康巴尔汗和贾作光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2)民间舞的广泛发掘和艺术升华(3)中国古典舞的创造性建设(4)西方古典舞(芭蕾)的正式引入(5)军队舞蹈创作题材的拓展(6)军队舞蹈的鲜明特色和独特品格(7)现代舞的探索和遭遇(8)大型舞剧初盛和音乐舞蹈史诗的开创(9)舞蹈理论原地的开辟(10)舞蹈基础学科的建设(11)表演性舞蹈逐步发展(12)自娱性舞蹈活动兴旺(13)两部芭蕾舞剧的样板戏经历(14)畸形舞蹈的发迹和泛滥(15)复苏期舞蹈创作与“左”倾余波11.当代舞蹈(二)(1)突破性的创作和探索(2)民族舞蹈的时代演绎(3)现代舞的借鉴和引进(4)市场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5)民族舞蹈的跨越式发展(6)现、当代舞蹈的本土化开拓(7)民族舞剧在繁荣中现突破(8)芭蕾艺术在完善中谋发展(9)舞蹈种类的拓展(10)群众性舞蹈的新动态(11)舞蹈研究的热点问题(12)舞蹈学术建构初具规模(三)外国舞蹈史:西方芭蕾史纲(朱立人著)1.芭蕾的起源(1)古代希腊的舞蹈(2)古代罗马的拟剧(3)中世纪杂耍者的技艺2.芭蕾的雏形(1)文艺复兴与芭蕾的形成(2)路易十四与宫廷芭蕾(3)皇家舞蹈院与皇家音乐院(4)最初的芭蕾理论书籍3.前浪漫主义芭蕾(1)启蒙主义及其对前浪漫主义芭蕾的影响(2)18世纪的法国芭蕾(3)18世纪的奥地利芭蕾(4)诺维尔及其舞蹈改革思想(5)多贝瓦尔与关不住的女儿4.浪漫主义芭蕾(1)浪漫主义与浪漫主义芭蕾(2)塔里奥尼父女与舞剧仙女(3)吉赛尔(4)葛蓓莉娅与浪漫主义芭蕾的衰落(5)四人舞(Pas de quatre)(6)浪漫主义芭蕾的其他舞蹈家5.俄罗斯芭蕾(1)奥菲士与芭蕾传入俄国(2)瓦尔贝赫和格鲁什科夫斯基(3)活跃在俄国的法国编导们(4)彼季帕俄罗斯芭蕾奠基人(5)俄罗斯芭蕾教学学派的形成6.世纪之交的芭蕾改革(1)戈尔斯基及其改革活动(2)福金的创作活动(3)佳吉列夫的“俄罗斯演出系”及其俄罗斯芭蕾舞团(4)佳吉列夫舞团中的几位主要舞蹈家7.前苏联芭蕾 (1)探索阶段(2)戏剧芭蕾的兴衰(3)交响芭蕾时期8.当代欧美芭蕾(1)英国芭蕾简介(2)美国芭蕾简介(3)法国芭蕾简介(4)丹麦芭蕾简介(5)其他一些国家的芭蕾简况(6)苏联演员在西方的活动9.20世纪前期的现代舞 (1)伊莎多拉邓肯的自由舞蹈(2)露丝圣丹尼斯的宗教舞蹈(3)泰德肖恩的美国舞蹈(4)玛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舞蹈(5)玛莎格雷姆的心理表现舞蹈(6)多丽丝韩芙莉的人道主义舞蹈10.20世纪后期的现代舞(1)艾瑞克霍金斯的诗性舞蹈(2)约瑟林蒙的人本主义舞蹈(3)默斯坎宁汉的机遇舞蹈(4)皮娜包希的舞蹈剧场(四)外国舞蹈史: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欧建平著)1.舞蹈概说(1)舞蹈定义(2)舞蹈特征(3)舞蹈的功能(4)舞蹈的起源(5)舞蹈的分类(6)外国舞蹈的范畴2.自娱舞蹈(1)原始舞蹈(2)民间舞(3)交谊舞3.表演舞蹈(1)宗教舞(娱神舞)(2)民间舞(娱人舞)(3)国标舞(4)古典舞4.芭蕾(1)芭蕾概说(2)芭蕾欣赏(3)早期芭蕾(4)浪漫芭蕾(5)古典芭蕾(6)现代芭蕾(7)当代芭蕾5.现代舞(1)现代舞概说(2)现代舞欣赏(3)自由舞(4)早期现代舞(5)古典现代舞(6)后现代舞(7)后后现代舞(8)表现派舞蹈(9)舞蹈剧场(10)在欧美的传播(11)在亚太的影响(12)身体剧场(13)当代舞(14)舞踏6.新媒体舞蹈(1)新媒体舞蹈(2)电视舞蹈(3)录像舞蹈(4)舞蹈录像(5)“计算机编舞法”7.新世纪国际舞坛的回顾与展望(1)年轻化(2)放松化(3)轻松化(4)科学化(5)知识化(6)现代(舞)化(7)环境化(8)多元化(9)小型化(10)全球化3、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了解并理解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对历史上中国舞蹈的几个重要时期和时代风貌要能掌握。全面了解外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轨迹,从舞蹈学的主体性发展而理解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综合考查考生对中国舞蹈史和外国舞蹈史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用简洁的语言对相关命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说,能对与舞蹈相关的考古发掘材料和文献资料进行说明,能对中、外舞蹈发展历史脉络、重要人物、重大成就、重要事件、舞蹈团体、社会历史背景等进行描述或评价。4、 试卷结构本试卷满分为150分,中国舞蹈史75分,外国舞蹈史75分。1.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3.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5、 考试方式和时间方式:笔试时间:3小时六、有关大纲表达的说明1.了解:指对概念、原理、方法等能表述清楚。2.理解:指对原理、方法、系统等能进行描述、归纳、举例、说明。3.掌握:指能对原理、方法、艺术等文献实例加以运用。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