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考研919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考研919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考研919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考研919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考研919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考研919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原理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19)学 院 名 称(盖章): 教 育 学 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21年7 月1日 教育学原理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19)一、考核要求教育学原理考试是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科目,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二、考核评价目标教育学原理考试要求考生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能够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分析、判断和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三、考核内容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教育学的历史演进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二、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第四节 教育学的价值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教育学对教育政策调整的价值;教育学对教育改革的价值。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教育“定义的类型;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第三节 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第四节 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二、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四、个体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 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第三节 教育要尊重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尊重阶段性,关注年龄特征,科学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尊重不平衡性,做到适时有效;尊重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二、教育目的的作用三、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四、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第三节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我国中小学的培养目标。第六章 教育制度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概念与要素;学制确立的依据;各级学校系统;各类学校系统。第三节 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第四节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第七章 教育内容第一节 教育内容的定义、结构与功能教育内容的定义;教育内容的内在结构与外在结构;教育内容的功能第二节 关于教育内容的主要理论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教育内容观;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与科学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内容观;传统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教育内容观。第三节 教育内容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第四节 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课程方案的含义与构成;课程标准的含义与构成;教科书的含义与特征第八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教师教师的概念与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第二节 学生一、学生的含义与特征二、学生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第三节 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含义与类型二、关于师生关系的主要理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四、参考书目1.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