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2022年艺术研究院考研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山东艺术学院2022年艺术研究院考研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山东艺术学院2022年艺术研究院考研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山东艺术学院2022年艺术研究院考研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山东艺术学院2022年艺术研究院考研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山东艺术学院2022年艺术研究院考研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学术学位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130300)08戏剧史论研究考试科目:731戏剧史论 831命题写作731戏剧史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外戏剧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二、考试基本要求1. 准确把握中外戏剧历史与理论的基本概念2. 了解掌握中外戏剧历史与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主干问题3. 熟练运用中外戏剧历史与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戏剧本体论(一)戏剧的发生和起源(二)戏剧的本质和特征(三)戏剧的文化意义(四)戏剧艺术的分类(五)戏剧性(六)悲剧、喜剧、正剧第二部分:戏剧文学(一)剧本(二)剧作家(三)情节(四)结构(五)人物(六)情境(七)语言 第三部分:戏剧舞台艺术(一)演员与表演艺术表演演员角色表现派体验派戏曲程式(二)导演与导演艺术导演导演构思与导演计划舞台调度演出节奏与戏剧风格(三)舞台美术舞台样式舞台布景舞台美术灯光音响人物造型:化装 服装第四部分:戏剧与社会(一)剧场与观众(二)戏剧欣赏与批评(三)戏剧与教育第五部分:中国戏剧历史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古代戏曲艺术历史: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戏曲艺术的成熟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戏 二十世纪以来主要地方剧种及其成就中国当代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戏曲改革运动及成果 新时期戏曲的现代化探索中国话剧的萌芽早期话剧(文明新戏):话剧在中国出现 早期话剧的迅速发展 早期话剧的鼎盛与衰落中国话剧的形成:“五四”戏剧论争与外国剧作的翻译介绍 戏剧文学创作的活跃 二十年代话剧演剧实践及话剧艺术教育中国话剧的成熟:“左翼”戏剧运动 “国防戏剧”运动 话剧艺术的提高与成熟中国话剧的繁荣:国统区戏剧 沦陷区话剧 解放区根据地的话剧 话剧艺术成就新中国17年的话剧:院团建设与戏剧教育 剧场艺术的全面提高 十七年话剧文学创作 新时期的话剧:话剧艺术青春的恢复与理性精神的重振 戏剧的危机与戏剧革新的探索 低谷中的发展与变化 戏剧小品、小剧场戏剧的兴起与繁荣第六部分:外国戏剧历史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希腊戏剧的起源、成熟与繁荣 古希腊名剧名家 古罗马戏剧 古希腊、罗马剧场建筑艺术中世纪戏剧:宗教戏剧奇迹剧弥撒剧受难剧 道德剧 笑剧文艺复兴时期戏剧: 意大利“假面喜剧”和歌剧 “大学才子” 莎士比亚戏剧艺术成就及影响 西班牙民族戏剧十七世纪的法国戏剧:芭蕾舞剧的产生与发展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十八世纪启蒙戏剧:启蒙主义戏剧的优秀作品十九世纪戏剧:浪漫主义戏剧 自然主义戏剧 批判现实主义戏剧二十世纪初期欧美现实主义戏剧:二十世纪初期现实主义戏剧的特征 代表作家及作品现代主义戏剧:象征主义戏剧 表现主义戏剧 存在主义戏剧 荒诞派戏剧 残酷戏剧质朴戏剧 环境戏剧 先锋派戏剧东方戏剧:日本能乐 狂言 歌舞伎 风姿花传印度梵剧 沙恭达罗 舞论831命题写作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旨通过命题写作的方式,全面考察考生的艺术感觉、艺术表现能力。二、考试基本要求掌握艺术类文体的创作基本规则和技巧。具有自觉、独特的创作意识和能力。作品表现出深厚的生活体验、丰富的艺术感觉和突出的表现能力。三、考试内容 根据命题写作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130200) 13音乐分析学研究考试科目:722中西音乐史 822作曲技法基础理论722中西音乐史考试大纲中国音乐史部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该科目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音乐史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及对音乐史料的综合分析能力。二、考试要求1. 准确把握中国音乐史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2. 了解掌握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基本脉络及其主干问题。3. 熟知中国音乐史发展中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三、考试内容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1.概述2.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3.夏、商时期的音乐4.古歌与古乐舞5.古乐器6.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概述2.西周的礼乐制度与音乐教育3.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4.乐器与器乐的发展5.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6.音乐思想(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概述2.乐府3.鼓吹4.相和歌5.清商乐6.百戏中的乐舞7.音乐美学思想8.音乐文化的交流9.乐器和器乐的发展10.乐律宫调理论(四) 隋、唐、五代时期1.概述2.宫廷燕乐的发展3.民间俗乐的发展4.音乐理论成就5.记谱法6.音乐机构7.这一时期的著名音乐家8.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五)宋、元时期1.概述2.市民音乐的勃兴3.词调音乐4.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5.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6.乐器与器乐的发展7.乐律学的重要成果8.音乐论著举要(六)明、清时期1.戏曲的发展2.民间歌舞、说唱的发展3.器乐的发展4.重要曲谱5.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和工尺谱的流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部分(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1.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的发展2.说唱音乐的新发展3.戏曲音乐的新发展4.民族器乐的新发展(二)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中国新音乐的萌芽1.中国基督教早期的音乐活动和新军乐、新军歌的发展2.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1.工农歌咏活动和工农革命歌曲2.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及城市音乐活动3.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4.新型的歌曲创作及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四)“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1. 20世纪30年代城市音乐生活概貌2. 革命根据地的音乐3. 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4. 黄自等音乐家及其创作5. “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吕骥等人的音乐创作(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的中国新音乐1. 新形势下的抗日音乐运动及其创作2. 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3.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六)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中国音乐1. “沦陷区”的音乐2. “国统区”的音乐生活和音乐建设3. “国统区”的音乐创作4. 江文也、马思聪、谭小麟等人的音乐创作5. 长期居留中国的外籍音乐家及其音乐活动(七)20世纪40年代“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1.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生活概述2. “边区”和“解放区”的音乐创作3. 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及新歌剧的发展(八)民主革命时期的音乐思想和理论研究1. 各阶段的音乐思想批评概述2. 民主革命时期音乐理论研究和王光祁、青主、杨荫浏等西方音乐史部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西方音乐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与熟练程度。二、考试基本要求1. 准确把握西方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2. 了解掌握西方音乐史中的基本特征及其主干问题。3. 熟练运用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 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概述(一) 古希腊音乐1. 古希腊的音乐生活2. 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二) 古罗马音乐1. 古罗马的音乐生活2. 基督教音乐的兴起第二部分 中世纪音乐概述(一)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1. 格里高利圣咏 2. 圣咏在礼拜议式中的运用 3. 教会音乐理论 4. 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二) 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 早期的复调音乐 2. 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3. 经文歌 (三)中世纪单声歌曲 1. 拉丁歌曲 2. 方言歌曲 3. 中世纪器乐 (四) 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 法国“新艺术” 2. 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3. 马肖的音乐创作 4. 14世纪意大利音乐 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概述 (一) 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诺斯坎 1. 英国音乐 2. 勃艮第地区的音乐 3. 法-复兰德作曲家 4. 若斯坎和若斯坎的同代及后一代作曲家 (二)16世纪的新趋势 1. 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 2. 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 3. 16世纪的器乐 (三) 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1. 宗教改革的音乐 2. 帕莱斯特利那及其同时代作曲家 3、 威尼斯乐派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音乐概述(一) 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1. 两种常规2. 通奏低音3. “情感论”4. 调性和声与对位5. 节奏与记谱6. 声乐与器乐(二) 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1. 歌剧的来源2. 最早的歌剧3. 蒙特威尔第和他的奥菲欧4. 罗马、维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歌剧5. 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早期歌剧(三) 其他大型声乐体裁1. 清唱剧2. 康塔塔3. 受难乐4. 协奏风格的宗教音乐(四)器乐的发展1. 博洛尼亚乐派 2. 德国的键盘音乐3. 意大利和法国的键盘音乐4. 协奏曲(五) 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1. 让-菲利普拉莫 2. 多米尼科斯卡拉蒂 3. 格奥尔格弗利德里希亨德尔 4. 约翰塞巴拉蒂安巴赫 第五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概述 (一) 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和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1. 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2. 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二) 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1. 前古典时期“奏鸣曲”的室内乐曲的发展 2. 前古典时期协奏曲与交响曲的发展 (三) 海顿和莫扎特 1. 海顿2. 莫扎特 (四)贝多芬 1. 贝多芬的生平2. 贝多芬的器乐创作3. 贝多芬的声乐作品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概述(一) 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 韦伯2. 舒伯特(二) 浪漫主义音乐的繁荣1. 门德尔松2. 舒曼3. 肖邦(三) 19世纪上半叶的法、意歌剧1. 法国歌剧在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状况2. 以罗西尼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上)3. 19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歌剧(下)(四) 从标题交响音乐到交响诗1. 柏辽兹2. 李斯特(五) 19 世纪中、下叶的德奥音乐1. 瓦格纳2. 勃拉姆斯3. 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六) 19世纪中、下叶的法、意歌剧1. 法国歌剧的新倾向2. 威尔第代表的意大利歌剧(七) 19世纪的民族音乐与有关风格1. 俄罗斯音乐文化 2. 捷克的音乐文化 3. 匈牙利、波兰的音乐文化 4. 挪威=芬兰的音乐文化(八)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 1. 法国音乐文化 2. 奥地利和德国的音乐文化 3. 俄罗斯音乐文化 4. 意大利音乐文化第七部分 20世纪音乐概述(一) 表现主义音乐 1. 勋伯格2. 贝尔格与韦伯恩(二) 新古典主义音乐1. 斯特拉文斯基2. 兴德米特3. 六人团(三) 民族主义音乐1. 巴托克2. 席曼诺夫斯基3. 亚那切克4. 沃安威廉斯5. 科普兰和格什文(四) 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与类型的音乐1. 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2. 布里顿与蒂皮特3. 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五) 50.60年代的音乐1. 序列音乐2. 偶然音乐3. 电子音乐4. 新音色5. 其他(六) 70年代以后的音乐 1. 简约派2. 新浪漫主义3. 第三潮流4. 拼贴822作曲技法基础理论考试大纲(含曲式、和声、复调,三选二)822曲式部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音乐作品分析理论与应用的系统掌握。二、考试基本要求1. 牢固掌握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技术。 2. 深刻理解具有规范意义的曲式类型的特点。3. 熟练通过音乐作品分析较全面地认识音乐作品的技术与风格特征。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总论 1、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与音乐发展基本手法的概念: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各类基本表现手段。材料保持的发展手法、材料变化的发展手法、多声部陈述的基本手法。 2、有关曲式结构领域的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从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3、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曲式发展原则的多重结合。 4、音乐的陈述类型:呈示性陈述类型、展开性陈述类型、导引性陈述类型、过渡性陈述类型、收束性陈述类型等。 5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乐段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乐段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的概念、特征;乐段结构的扩展、复合等。第二部分:简单曲式的分析1. 一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2. 二段体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3 . 三段体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第三部分:复杂曲式的分析1. 复三部曲式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2. 变奏曲式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3. 回旋曲式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4. 奏鸣曲式的定义、特征、变体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奏鸣曲式的分析。5.边缘曲式的定义、主要类型与分析。第四部分:音乐作品分析的具体要求1. 判断曲式结构类型,画出曲式结构图,标明小节起止数与调性、和声终止式等。2. 阐述作品曲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及各次级结构的结构类型。3. 阐述作品调性与和声布局的主要特点。4. 阐述作品高低潮布局的主要特点。5. 说明作品其它最有特点的艺术手法并论述作品音乐风格的基本特点。822和声部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运用和声学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写作四部和声习题与分析的能力和对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掌握的程度。二、考试基本要求 为旋律配和声。在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的全部内容范围内,综合运用和声学理论及相应知识为旋律配和声。1. 准确把握旋律的调式调性及调性的转换。2. 根据旋律的曲式结构特点,采用与之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和声连接、终止、离调、模进、近关系或远关系转调、和弦外音、变和弦、等音转调等技法,合理恰当的为旋律配置和声。3. 为旋律配置的和声要用规范的和声标记方法作出详细而恰当的标记。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自然音体系和声(一)三和弦 1. 正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2. 副三和弦原位及六和弦、四六和弦(经过、辅助、终止) 3. 模进中的各级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 . 加六音的属和弦 (二)七和弦与九和弦1. 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2. 下属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3. 导七和弦原位及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模进中的各级七和弦. 属九和弦原位. 加六音的属七和弦(三)和声进行1. 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2. 阻碍进行、模进进行 (四)终止式类型1. 半终止正格半终止变格半终止2. 全终止正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变格终止或补充变格终止(完满或不完满)完全终止(完满或不完满)3. 阻碍终止第二部分:半音体系和声 (一)重属和弦及重属变和弦1. 终止中的重属和弦2. 结构内的重属和弦3. 重属增六和弦(二)离调和声进行1. 离调的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完全进行2. 离调的阻碍进行、模进进行3. 意外进行(三)离调和弦1. 副属和弦及离调正格进行、离调阻碍进行 2. 副下属和弦及离调变格进行、离调完全进行3. 副属和弦的连锁进行及意外进行.离调模进(四)离调终止1. 离调正格半终止2. 离调变格半终止3. 离调正格终止(不完满) .离调变格终止(不完满)5. 离调阻碍终止(五)变和弦1. 属和声组的变和弦2. 下属和声组的变和弦第三部分: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一)和弦外音 1. 经过音、辅助音、邻音(换音)、先现音 2. 延留音、倚音(二)持续音1. 主持续音2. 属持续音第四部分:交替大小调体系及远关系转调(一)交替大小调的降级三和弦(二)调性关系的等级、相差两个调号的转调(三)相差三至六个调号的转调1. 经过自然三和弦的逐渐转调2. 经过和声调式三和弦的加速转调3. 经过交替大小调的降级三和弦以及经过那不勒斯和弦的转调. 经过同主音主和弦的转调(四)转调模进(五)转调中的意外进行第五部分:等音转调(一)等音转调、经过减七和弦的转调(二)经过属七和弦的等音转调 第六部分:调性布局与和声分析的某些问题 (一)作品调性布局的基本原则(二)和声分析的某些问题822复调部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复调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三声部以内的严格写作的复调写作能力。二、考试基本要求 在三声部对位写作的范围内,掌握三声部以内的对位写作技术:1. 准确分析复调作品的调式调性。2. 熟练运用各种严格对位技术进行写作。3. 对以下对位技术要求会写作、会分析、会用图示准确标记。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基本对位技术(福克斯体系写作练习)掌握从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一对切分节奏、一对混合节奏等在固定调上写作对位旋律的基本技术,并掌握经过音、辅助音以及延留音等和弦外音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技术。第二部分:二声部对比复调(单对位) 掌握严格写作的二声部对比复调写作的基本技术,包括调性原则、节奏关系、和弦外音的应用、旋律线条的起伏等。第三部分:二声部对比复调(复对位)(一)对复对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二)常见的几种复对位技术1. 八度二重对位2. 十二度二重对位3. 十度二重对位4. 横向可动对位5. 纵横可动对位6. 倒影对位7. 逆行对位第四部分:二声部模仿(一)模仿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二)几种常见的模仿对位技术1. 局部模仿(包括完全模仿和守调模仿)2. 卡农式模仿(从同度到十度之内的各种音程关系的模仿)3. 变化模仿扩大模仿 缩小模仿 倒影模仿 扩大倒影模仿 缩小倒影模仿 逆行卡农式模仿 回文卡农式模仿等第五部分:二声部模仿与复对位结合(一)二声部模仿与复对位结合的基本概念(二)几种常见的二声部模仿与复对位结合的类型1. 无终卡农(包括两段式无终卡农和多段时无终卡农)2. 卡农式模进第六部分:三声部对比复调写作(单对位)主要掌握三声部对比复调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各种和弦外音的组合以及连续运用技术,调性确立技术。第七部分:三声部对比复调写作(复对位)(一)三声部对比复调复对位写作的基本概念(二)常见几种三声部对比复调复对位写作的技术类型1. 八度三重对位2. 三声部倒影对位3. 附加平行三度的三声部对比复调写作第八部分:三声部模仿复调写作(一)三声部模仿的基本概念(二)几种常见的三声部模仿的写作类型1. 三声部局部模仿2. 三声部卡农式模仿第九部分:三声部模仿与复对位相结合的复调写作(一)三声部模仿与复对位原则相结合的基本概念(二)几种常用的三声部模仿与复对位原则相结合的技术类型1. 三声部无终卡农2. 三声部卡农式模进3. 转位卡农4. 附加自由声部的卡农研究方向:设计学13050006设计史论研究考试科目:751中外设计史 851设计理论751中外设计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外设计历史的基础知识及一般规律的系统掌握和了解。二、考试基本要求1. 准确把握世界现代设计历史发展规律、特征及基本内容。2. 综合运用中外设计史基本知识分析相关问题。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现代设计史1. 现代设计的发展2. 现代设计教育3. 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4.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5. “新艺术运动”6. 比利时西班牙苏格兰的苏格兰的的“新艺术”运动7. 奥在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8. “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发展9. “装饰艺术”运动概况和特点10. 法国、英国、美国“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11.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12.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13. 包豪斯产生及发展状况14. 包豪斯的主张和基本宗旨15. 包豪斯的贡献16. 美国的工业设计17. 设计上“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的建立和流线型运动18. 消费主义与流行式样19. 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设计理论在战后的发展20. 工业技术的发展对工业设计的影响21. 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 22. 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23. 西方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24. 人体工程学的发展25.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26. 日本的现代设计的发展27. 意大利的现代设计28. 英国和法国的现代设计29. 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30. 荷兰的现代设计发展情况31. 西班牙现代设计32. 瑞士的现代设计33. 美国的现代设计34.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的衰退35. 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36. 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第二部分:中国工艺美术史1.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彩陶工艺、黑陶工艺)2. 商周的工艺美术(青铜器的制作、造型、装饰、艺术特点)3.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青铜工艺、漆器工艺、织绣工艺及其他)4. 秦汉的工艺美术(铜器工艺、织绣工艺、漆器工艺、画像石和画像砖)5.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织绵、金工和漆器工艺、莲花和忍冬)6. 隋唐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染织工艺、金属工艺)7. 宋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染织工艺、金工、漆器及其他)8. 元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染织工艺、漆器工艺、金属工艺)9. 明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染织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家具工艺)10. 清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染织工艺、漆器工艺、其他工艺)851设计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设计理论基础知识及一般规律的系统掌握和了解。二、考试基本要求 1. 准确把握设计理论基础知识、特征及基本内容。 2. 综合考查运用设计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三、考试内容1. 设计的基本涵义2. 设计的领域和分类3. 设计的组成因素4. 作为边缘学科的设计学的理解5. 设计的目的 6. 设计的美学体系7. 设计的文化特征8. 设计的原则9. 设计的方法10. 设计的程序11. 设计的商品化特征12. 设计的实现手段13. 设计的组织与设计管理14. 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5. 现代设计教育思想与方法16. 设计师的素质和能力17.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18. 中国商周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19.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20. 中国秦汉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21.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22. 中国唐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23. 中国宋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24. 中国元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25. 中国明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26. 中国清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时代特征27. 中国历代典型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分析28. 设计萌芽时期的典型特征29. 手工业时期的设计30. 早期工业时期的设计31. 成熟工业时期的设计32. 后工业时期的设计33. 当代设计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