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中国古代史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中国古代史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中国古代史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中国古代史2022年考研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亲,该文档总共2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辅导专家新祥旭考研红皮书系列之(2021 年考研)中国古代史专业分析与备考指南咨询热线:400-000-3363内部资料免费传阅目 录第一章专业介绍4一、学科介绍4二、 专业代码5三、考试科目5四、报考条件1第二章本专业高校排名及介绍2一、高校排名2二、高校介绍3第三章本专业热点问题汇编33Q1:历史学考研零基础,该如何复习?33Q2:目标院校找不到报录比,不知道选哪所学校?21Q3:历史学就业前景如何?21Q4:中国古代史是专硕还是学硕?23Q6:历史学考研如何择校?24Q7:中国古代史考研,有什么复习方法吗?25Q8:提前看历史学考研教材可以吗?27Q9:考研二战如何高效提分?27Q10:历史学考研专业课二轮该怎么复习?27Q11:历史学考研有哪些“坑”?28Q12:历史学考研,怎样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28Q13:四六级没过,会影响考研吗? A13:29Q14:大二考研早吗?30Q15:国家线及自主划线学校公布分数线的时间?31Q16:大学阶段挂科对复试有影响吗?31Q17:历史学考研中专业课只考中国史的院校有哪些?31第四章 各高校 2020 年招生录取情况36第五章 各高校 2020 年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44第六章 院校考情分析70第七章 本专业出题规律和难度解析77一、313 统考77二、自命题类型80第八章 名校考研经验汇编85【2020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经验】85【2020 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成功经验分享】82【2020 年复旦大学考研经验】85【2020 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成功经验分享】91【2020 年南京大学643中国古代史考研经验贴】90【2020 年北京大学中国史专业考研干货经验贴】95【2020 年吉林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贴】97【2020 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专业考研必看详细备考经验分享】103【2019 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经验】107【2019 年南开大学考研经验】104【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研经验】108【2019 年中山大学考研经验】112【2019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经验】116【2019 年四川大学考研经验】118【2019 年吉林大学考研经验】122【2019 年暨南大学考研经验】124【2019 年西南大学考研经验】144【2019 年云南大学考研经验】150【2019 年西北大学考研经验】153第九章 历史学名校考研真题汇编158一、2020 年北京师范大学通史考研真题回忆158二、2020 年北京师范大学713历史学综合真题回忆160三、2020 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162四、2020 年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163五、2020 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164六、2020 年华中科技大学636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167七、2020 年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168八、2020 年吉林大学古籍所678中国古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169九、2020 年南开大学708中国史考研真题回忆170十、2020 年南开大学709世界史考研真题回忆171十一、2020 年暨南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汇总172十二、2020 年西南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173十三、2020 年湖南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174十四、2019 年复旦大学 741 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175十五、2019 年北京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176十六、2019 年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170十七、2019 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回忆版)171十八、2019 年南开大学 708 中国史考研真题172十九、2019 年清华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173二十、2019 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174二十一、2019 年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考研真题175二十二、2019 年暨南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176二十三、2019 年西南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177第十章 本专业复习时间安排178(一)3 月5 月:基础学习期178(二)5 月内一周:阶段调整期178第一章专业介绍一、学科介绍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属于学术型硕士。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公元前 21 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公元前 221 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2、 专业代码门类/领域代码:06门类/领域名称:历史学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602一级学科/领域名称:中国史二级学科代码:0602L4二级学科名称:中国古代史三、考试科目考试的科目分为三门:科目一:101 思想政治理论(100 分)科目二: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其它语种、单独考试外语可由招生单位设置自命题科目,也可选用全国统考科目(100 分)科目三:313 历史学基础或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300 分) 注: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 3 小时,考试均采取笔试。5四、报考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 2 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32第二章本专业高校排名及介绍一、高校排名评估结果学校名称评估结果学校名称A+10027 北京师范大学B10559 暨南大学10246 复旦大学10635 西南大学A10001 北京大学10673 云南大学10284 南京大学10697 西北大学A-10002 中国人民大学10730 兰州大学10055 南开大学B-10052 中央民族大学10511 华中师范大学10075 河北大学10558 中山大学10319 南京师范大学B+10003 清华大学10335 浙江大学10028 首都师范大学10459 郑州大学10269 华东师范大学10475 河南大学10384 厦门大学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 的高校共有 4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2 所。本表格中仅选取了 30 所院校。(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10422 山东大学10486 武汉大学10610 四川大学10718 陕西师范大学B10183 吉林大学10200 东北师范大学10270 上海师范大学二、高校介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现有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 个博士点,8 个硕士点。在职教授 34 人,博士生导师 29名,在聘“ 985 ”项目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世界史学科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罗马史、西方史学史、中外古史比较、欧洲中世纪史、西方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史、英国史、俄国史、日本史等。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始建于 1925 年,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获得优秀。现有博士生导师 15 名,教授 20 名,副教授 26 名。设有 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 个博士点,7 个硕士点。该系为国内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近年来,该系教师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 180 余部,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史学理论与中外史学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等领域颇有学术建树。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创于 1899 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学研究机构,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1998 年即获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设立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有历史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含 3 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1 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 个博士后流动站,10 个教学科研实体,20 个挂靠的研究虚体机构,2 个藏书 30 多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分馆。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前身为 1902 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1952 年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历史系、边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学历史系合并而成。全院设中国历史系、世界历史系、考古文物系。全院设有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边疆学、考古学 7 个博士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民族学 7 个硕士点。1995 年,本院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6 年,经国家人事部评审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单位。1998 年,本院经国务院学位办评审,获准按历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本院世界地区、国别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 2005 年 9 月,下设历史系、考古系、清史研究所。历史学院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共有专任教师 61 人,其中教授 26 人,副教授 17 人,讲师 18 人。历史学系具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等 8 个硕士学位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等 8 个博士学位点,以及历史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史及中国近现代史为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学一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历史学院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2012 年历史学门类分为三个一级学科,随后考古教研室独立建系,历史学系成为主要承担中国历史(历史学)和世界历史学科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才培养的教学和科研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科体系完整,特点突出,学科地位居于前列,在全国高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教育部公布的八十个重点学科评比中,我校历史系在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中排名第五。中国人民大学是第一批入选的中国史学科双一流院校。 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 2000 年 10 月。下设 3 系、3 所、3 中心,即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个教研室、研究室。2010 年,按教育部规定, 历史学一级学科分成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在 2005 年和 2008 年由教育部主持的学科评估活动中,历史学科均名列全国第二。2011 年,在历史学分成世界史、中国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后教育部主持的首次学科评估中,本院三个学科分别名列全国第 2、5、7 名,历史学类综合排名全国第二。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校传统优势学院之一。学院现有两系(历史系、文化学系)、四所(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所、楚学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历史学专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单位,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史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为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 79 人,其中教授 33 人(博士生导师 19 人),副教授 20 人。学院有国家级重点学科 1 个中国近现代史。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 个中国近代史所。省级重点学科 1 个历史文献学。校级重点学科1 个中国古代史。学院在 2003 年申报了历史学一级学科,申报了专门史(思想文化方向)、世界史二级学科。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成立于 1924 年,是中山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系之一。多位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如傅斯年、梁方仲、刘节等,曾在本系任教,奠定了该系深厚的学术根基。本系是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覆盖了历史学科下所有的专业,并且拥有国家设立的以上三个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历史学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此外,以历史学系为基础设立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是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清华大学历史学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1911 年建校初期就开设有中国史、西洋史等课程,1926 年正式成立历史系,著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陆懋德、蒋廷黻、刘崇鋐、雷海宗、张荫麟、吴晗、邵循正、王信忠、孙毓棠、周一良、丁则良、王永兴等都先后在历史系执教,并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史学人才。1952 年院系调整,历史系并入北京大学等校,其后三十多年,历史系在清华不复存在,但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并没有中断。同时中国科技史、建筑史等学科在清华得到大力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清华大学逐渐恢复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人文学科。1985 年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1993 年,清华历史系恢复建制。2003 年,历史系与思想文化研究所合并,成立新的历史系,对原有力量进行了整合。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是在原历史系基础上建立的。历史系创建于 1954 年, 是首师大最早建立的院系级教学单位,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先生、宁可先生等第一代教师是历史系的创建者。历史学院下设历史学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世界史学系、城市文化管理学系、历史博物馆和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下设四库学研究中心、全球史研究中心、北京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心、中国古代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中心、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欧洲古典文明研究中心、欧洲中世纪与近代早期研究中心、古文献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院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教育学等硕士学位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世界史等 8 个博士学位点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据官网资料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 53 人,其中教授 29 人,副教授14 人,讲师 10 人。2009 年,学院有学生 699 人,其中本科生 381 人,硕士生257 人(含教育硕士 12 人),博士生 54 人。博士后 7 人。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建立于 1951 年,是华东师大建校时首批设置的系科之一。历史学系现拥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学科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4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与银行史 1 个学科硕士点,世界史学科下设 3 个世界断代史、地区国别史、专门史二级学科博士点。历史学系师资力量强大,现有专业教师近 60 人,具有高级职称者占 75%以上,其中有长江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有多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晨光人才计划、紫江学者、紫江优秀青年学者。有多人在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负责人。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历史学专业是厦门大学的优势学科与品牌专业,具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和良好的学术传统。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于 1981 年获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专门史(经济史)于 1988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一直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知名度与影响力。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历史学专业陆续建设国家历史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历史学特色专业,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福建省考古学实验示范中心,构建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教改效果显著,成果突出,培育出国家精品课程一门,国家级教学团队一个,起到国家重点学科的示范作用。历史学专业现有 42 名教师,其中教授 21 人,副教授 12 人,讲师 9 人,具有博士学位 40 人,现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 2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4 人。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业务能力突出, 承担了大量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以较高水平的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历史学专业还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以海洋史、水下考古学、民间历史文献学、闽台区域研究为新的学科增长点,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的单位之一,是教育部、财政部审定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学院具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等重大学术平台,下有 9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 个硕士点。学院下设四个系:历史学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档案学系等。一个历史学一级学科,八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与地区国别史、考古与博物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和历史文献学)和九个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与地区国别史、考古与博物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和档案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等十七个研究所(中心)。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 1913 年,是我国高等院校中较早成立的历史系科之一,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2003 年 8 月,撤销人文科学学院,历史学科单独组建为历史学院。1981 年,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获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 年,历史地理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 年,历史学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8 个二级学科。2003 年,增列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史、地区国别史等 4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99 年 2 月,国家人事部在武汉大学设立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史于 1988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于 2001 年和 2007 年两度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继续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 年,世界史被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 年,历史学一级学科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世界史被列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历史学附属于文学院。文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 1952 年的中文系和历史系。现文学院于 2001 年 5 月合并组建的,包含有历史学一级学科,设有教育部历史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是上海师范大学教学科研最具实力的学院之一。人文与传播学院拥有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历史学;拥有历史学硕士点,分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史学史与史学理论、法律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图书情报。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域外汉文古文献学;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暨南大学暨南大学历史系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其中,中国史和世界史为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拥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系教研力量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地理、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 6 个教研室。承担全系中史、世界史、考古学的本科、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历史系目前拥有教授 12 名,副教授 11 名,讲师 5 名,博士学位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高达 85%。其中,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1 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 4 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梯队人才 4名,广东省委宣传部“十百千”工程人才梯队 1 名。历史系、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外关系史所在历史学门类的发展上,确定了各自明确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在加大科研投入、人才队伍建设、资金安排、学术交流等方面,密切合作,共同搭建历史学门类的学科发展平台,争取使学科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居于华南地区前列,并跻身于国内知名学科建设单位行列。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史地系。学院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世界史、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历史教育硕士(含高师硕士)授予权。中国史为重庆市重点一级学科。学院下设中国史系、世界史系、历史教育系、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民族教育系等 5 个系,以及历史地理研究所、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亚研究所、伊朗研究中心、于右任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 70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7 人,硕士生导师31 人,教授 19 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9 人;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的前身历史系创建于 1937 年,历史专业是西北大学传统优势专业之一,长期以来在全国高校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历史学院设有周秦汉唐研究中心、佛教研究所、古籍研究所及西安事变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等专业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5 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1997 年以来,被列为西北大学“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 年,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 28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12 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占专任教师的 92.9%。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为兰州大学历史学系。1946 年,兰州大学历史学系正式成立,著名历史地理大家史念海等学者在系内执教。解放后,历史学系蓬勃发展,执教的著名教授有赵俪生、张孟伦、汤季芳等人。经过前辈学者们的艰辛努力,奠定了我系在全国高校历史系中的地位,同时,也开创了“辛勤耕耘,严谨求实”的系风。 2004 年,历史学系改建为历史文化学院。2010 年底民族学相关学科单独成立民族学研究院。学院现共有教职员工 67 人,其中教师 53 人。教师中有教授 21 人,副教授13 人,讲师 19 人;有博士学位者 37 人,有硕士学位者 13 人;硕士生导师 29人,其中,14 人担任博士生导师。有省级教学名师 2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于 1956 年建系,其前身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是本校建立最早的院系之一,2008 年 7 月更名学院。学院下设有民族史教研室、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和民族史研究所、满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建有教育部“985 工程”二期“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中心”,承担“211 工程”三期“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与宗教重点项目”,本科历史学基地班专业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改革开放以后,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科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也得到了较大提高。1981 年,中国民族史、考古学获得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 年,专门史(中国民族史)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1989 年, 中国民族史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定为重点学科。1995 年,历史学专业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0 年, 获得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博士授予点(属民族学学科)。2005 年,获得历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点。2007 年,获准建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2008 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历史文化学院拥有一个博士一级重点学科(国家民委);一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国家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三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专门史(国家民委)、中国近现代史(北京市)、中国少数民族史(民族学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覆盖下的重点学科);学位点设置有:中国史博士一级学科、世界史硕士一级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博士二级学科。河北大学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 1945 年天津工商学院的史地系,2008 年12 月,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将历史系从人文学院中分离出来,与宋史研究中心整合成立历史学院。历史学院与宋史研究中心“各自独立,密切合作,共建历史学科”。历史学院下设 3 系 3 所:中国史系、世界史系、考古文博系和华北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考古文博研究所。据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网站显示,该院有教职工 60 人,其中专职教师 49 人,博士生导师 11 人,教授 18 人,副教授 17 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 37 人。研究所聘任教师 28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8 人,教授 18 人。中国古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已经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两江师范学堂的历史与地理选修科,1914 年建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设立国文史地部,著名文史专家柳诒徵先生等曾在此任教。后历经变化,于 1982 年设立历史学系。1997 年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00 年设立考古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2001 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为学院题写院名。教育部 2012 年学科评估学院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在全国高校排名喜列16、29、38 名。社会发展学院现有历史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产业管理系四个系。有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遗产研究所、历史与社会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等 10 个校级科研机构。拥有考古学、专门史两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有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世界史、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等 12 个硕士点。学院还设有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历史遗产研究所、历史与社会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等 10 个校级科研机构。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古代史硕士授权点于 2006 年获得批准。主要研究方向有秦汉史、中国中古史、明清史等,主要特色为中国汉唐史研究。目前该硕士点有导师 5 人,其中教授 3 人,大多具有博士学位。近几年来,本学位点导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 20 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多项。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位于美丽的西子湖畔。其前身是1928 年8 月国立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创设的史学与政治学系(1936 年改称史地系)。1958 年,杭州大学与浙江师范学院合并,设杭州大学历史学系。1998 年秋重归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期间曾有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如钱穆、向达、张其昀、刘节、陈乐素、贺昌群、沈炼之、顾谷宜、张荫麟、方豪、谭其骧等在此执教,留下了丰厚的学术积累,为历史学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教学和科研体系,尤其是建国后的几十年里,发展比较迅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1994 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个学科博士点。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前身为历史系,创建于 1956 年,时为郑州大学七个初创系科之一。2004 年历史与考古系更名为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考古学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学科建设方面,中国古代史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 3 个一级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科技史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郑州大学中原考古创新团队为河南省高校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学院现有教职工 64 人(含校内兼职),其中教授 24 人,副教授 21 人,讲师 9 人。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将拥有 1 个博士后流动站: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8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史学史、专门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以及 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历史学及科学技术历史,10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史学史、专门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经济史、科技史。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河南大学二级学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 1923 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根据 2017 年 12 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 3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 个博士后流动站,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教职工 125 人,博士、硕士研究生 200 余名。根据 2017 年 12 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 2 个河南省级重点学科,4 个河南省重点资助一级学科;3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 个博士后流动站,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第三章本专业热点问题汇编Q1:历史学考研零基础,该如何复习?A1:关于历史学考研,坊间一直流传这样的传闻,历史学是个冷门专业,报考人数少的可怜,随便考考就能上,还有历史学是文科专业,只要背背书就可以轻松考高分。然而,传闻毕竟只是传闻,是经不起推敲的。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历史学已不再是传统认知中的“冷门专业”,由于国家一直提倡民众应“知晓历史”,树立文化自信,了解自身的根,再加上历史学本身的普适性,能够比数学、物理等学科受众更广,所以历史学也开始逐渐由“冷门”慢慢升温变成“热门”,每年跨专业选择考历史学研究生的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从金融、软件工程等所谓的热门专业跨考的,也有从数学、化学、机械等理工专业跨考的。总的来说,历史学考研考生群体越发多样化,越来越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都纷纷选择投入到历史学这门“伟大”学科的怀抱中。然而报考人数虽然在增多,相对应的高校研究生招生名额却在减少,各高校纷纷加大推免生的比重,以致于像北大、北师大、南京大学等院校,报录比甚至高达 10:1。与此同时,试卷难度也在加大,甚至让人一度怀疑某些高校是否在“有意”为难考生。因此,对广大考生、尤其是对跨考生而言,考历史学研究生一定不是简单地背背书就可以脱颖而出的。实际上,在历史学考研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通过单纯地背书便可以考上研究生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来看一下 2019 年历史学考研的几道真题,如南开大学的“从环境史研究角度论述现代化对环境的影响”、华中师大中国史的“结合学术动态论述明代文人结社运动”、四川大学中国史的“选取中国近代史中比较熟悉的范围或专题并论述看法”、社科院世界史的“谈谈全球史的兴起与发展”、首师大世界史的“概述冷战史研究的缘起及学术特征”很明显,这些题靠单纯背书是完全答不上来的,要想夺得高分,不仅需要有一定历史知识的储备,更需要有一种历史学的思维,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提炼总结出来并赋予自己的思考。一、关于复习的步骤(1) 第一步:了解考研,认识自我,明确选择。很多同学在决定考历史学研究生的时候,对历史学考研还非常陌生,时常会将自己人生中经历的类似的“大考”经验套用到考研中,比如将高考经验、高考复习方法运用到考研中,殊不知,高考与考研是完全不同的两类考试,不仅考试内容不同,选拔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考研具有清楚的了解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也只有在了解考研之后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了解考研、认识自我,是考研必备的第一步。明确自身考研的目的,是单纯为了寻求一个好考的专业,提升学历为了更好就业,还是出于对历史学的热爱, 渴望在历史研究中走的更远,这也会影响到后续的择校。此外,也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认识,不应妄自菲薄,但也绝不应夜郎自大。考研是一场需要坚持、毅力与付出的考试,不辜负自己的青春与付出才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