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312心理学综合模拟(1)答案.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312心理学综合模拟(1)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1 6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3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A C A C D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A B B A C C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A C D A D C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A B B C B D D C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B C B B A D B D A C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D B C C D C D C C D 61 62 63 64 65 C B D D B 二 、 多项选择题( 66 75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30 分)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BC ABD ABC ABD BCD BCDE ABCD ABCD AC AC 三、简答题( 7680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76. 判断距离远近,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深度知觉”,人能够获得深度知觉,据心理学的 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线索 : ( 1)生理线索 调节 :水晶体的曲度由于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只在几 米的范围内有效,而且也不很精 确。 辐合 :眼睛随距离的改变会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根据辐合角的大小,人们可 以获得距离的信息。 (2)单眼线索 对象重叠 :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遮盖了另一个物体,那么被遮盖的物体就会被知觉得远 些。 线条透视 :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 空气透视 :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输过程中是有变化的 ,表现为远方的物体更模糊些。 相对高度 :其它条件相同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个,显得远些。 纹理梯度 :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与密度,会随着物体距离的变化而发生有 层次的变化。 运动视差 :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 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运动透视 :观察者向前移动时,周围的物体也会连续活动 ,近处 物体流动的速度大 ,远处 物体小。 (3)双眼线索 当两眼辐合到空间中的一点时,我们假定这样一个平面,该平面上的所有点都将投影 到两眼网膜的对应区域,此平面就叫做视觉单像区。如果观察者改变他的注视点,视 觉单像区也将随着变化。 77. 言语活动具有异常复杂的脑机制,它和大脑不同部位的功能具有密切的联系。其 中起主要作用的有左半球 (对多数人来说 )额叶的布洛卡区、颞上回的威尔尼克区和顶 枕叶的角回等。 (1)言语运动中枢 言语运动中枢是产生言语的脑区,位于布洛卡区。定位在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大脑外 侧裂处的一个小区。布洛 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 失语 症。患有这种 失语 症的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 (2)言语听觉中枢 这是与言语听觉有关的脑区,位 .于威尔尼克区。在大脑左半球颞叶颞上 回 处,它的主 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因面和语言的接受 (或印入性语言 )有密切的关系。 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 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接收性 失语 症的一种较轻的形式叫词盲。 (3)言语视觉中枢 第三个重要的言语中枢是言语视觉中枢,位于角回处。它在威尔尼克区上方、顶一枕 叶交界处。这是大脑后部一个重要的联合区。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在 这里实现着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的联合。角 回 不仅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也将口语 转换成书面语言。 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以及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 (弓 形束 )对语言的产 生、表达和接受都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在各自具有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彼此协同活动, 共同执行着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者认为,语言的加工不只局限于布洛 卡 区和威 尔尼克区,语言的 加 工 可能分布在脑的更广泛的区域内。这种观点得到了越 来 越多的 神经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的证实。 78. 略 。 79. (1)信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 受试者方面 单个被试与团体被试 主试者方面 不按规定实施测验,制造紧张气氛,给以特别协助,评分主观等。测 验内容方面 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意模糊等。 施测情景方面 测验现场条件,如通风、温度、光线、噪音、桌面好坏,空间宽窄 测量工具方面 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 间隔时间 以再测法或副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人 (2)如何提高信度系数 ? 1)增加测验或量表的长度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2)测验难度要适中。 3)测验时间要充裕。 4)测试尽量在程度不齐的团体中进行。 5)施测程序和环境尽量标准化。 6) 评分尽量客观确定。 80. (1)加法反应时的含义 它又叫相加法、加因素法,是斯腾伯格首先提出的。斯腾伯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 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 . 阶段组成的,这是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 。加因素法的采用是在假定这个前提成立 的条件下进行的。 (2)基本逻辑 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是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 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而如果两 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 . 阶段的。也就是说,加因素法假设 :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 个加工阶段的 ;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则作用于不同 的加工阶段。 (3)应用 斯腾伯格在用此方法作了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在斯腾伯格的实验里,先 给被试看 1-6 个数字(识记项目 ),然后再呈现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请被试判定其是 否为刚才识记过的,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 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提取以及提取所需的时间 (反应时间 )。通过一系列的实 验,斯腾格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囚素,即测试项日 的质址(优质的或低劣的 )、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 (肯定的或否定的 )和每个反应 类型的相对频率。我们可从四个阶段对发现四个独立因素的实验逐 一进行分析。 四、综合题( 8183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90 分) 81. 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是一名奥地利精神病医 生,这套人格理论是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经过艰苦的 自 我分析之后,逐渐发展起 来的。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 1、基本原理 :潜意识结构与人格的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遗传的本能及幼年经历决定了人的行为。本能就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动 力。本能有两种 :一种是求生本能,一种是死亡本能。前者与保存生命紧密相关,后者 驱使人类互相残杀、攻击、直至灭亡。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还有一 个最基本的概念,即作为一切意识行为基础的 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主要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 即意识与潜意识,中间夹着的很小的一部分为前意识。 2、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里比多与五个阶段 在人格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个人早期生活经验。他认为每个儿童都 要经历某些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从出生到一岁时称为口欲期,主要从口腔部位的刺激 中得到快感 :一岁至三岁时称为肛门 期,主要从自身大小便的刺激中得到快感 ;三岁至 五岁时为性器期,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 ;五岁至十二岁时因为儿童的性力从自己的 身体转移 到外界的各种活动,因此称为潜伏期 ;之后到青春期时,称为生殖期。弗洛伊 德认为,幼年阶段不利的心理发展或挫折对人格特性及成年后心理疾病的形成有重大 的影响。儿童在这些阶段中的经验决定了他长大后形成哪一种人格。 3、人格的三重结构 人格的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 3 部分组成。 本我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是心 理能量的基 本 源泉,是本能的中心所在 ;本我缺乏组织性,它的能量处于动态,随时可 能释放出来,或者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个目标上。本我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也 不因以往的经验而削弱 ;本我不受理智和逻辑的法则约束,也不具有任何价值、伦理和 道德的闪素,它只遵循“快乐原则”,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 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满足本能的需要。 自我即是指现实生活中的“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 分,是人格的行政机构,它控制和协调着本我与超我,并且为了整个人格的利益与外 部世界进行“贸易往来”,满足人格的长远需要 ;自我的机能是协助“本我”冲动得以满 足,面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是从白我发展起来的,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 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 通过内化道德规范、社会文化及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 己的行为。超我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关系。本我主要是提供原始的能量,是生理遗传的心理表现。我 看作是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较高级的精神活动过程的领域。超我就可以说是 社 会化的产物,是文化传统的运载 工 具。本我中产生自我,自我中又产生超我,它们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状态。本我是求 生存的必要的原动力 ;超我在监督、控制个体按社会道德标准行事 :而 自 我对上按超我 的要求 去做,对下则吸取本我的动力,调整其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对内调 节心理的平衡。 5、评价 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界乃至整个文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加深了人类对 于自 身 行为及其文化世界的理解。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 格理论也有较大的缺陷,有关本我、白我、超我等概念都是一 些抽象的不 可测量的东西,在解释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心理机制上,只依靠逻辑的推 断,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 由于弗洛伊德仅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考察人格 ,强调人格形成的主体,以及主体自身发展 的根源是本能,这种理论发展到极端。必然产生不可克服的矛盾,即人和环境的 对 立。为了克服弗洛伊德理论的矛盾,有学者从主体以外去寻找人格形成的原因。 新精神分析理论将文化、社会等因 素也纳入进来,形成了异彩纷呈的精神分析家族, 比如阿德勒的自我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以及 安娜弗洛伊德,霍妮,弗洛姆,拉康等一大批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7 77.456 82 皮亚杰是一位伟大的发展心理学家 ,或者说是一位伟大的认知心理学家 ,他的书籍 结构主义发生认识论以及一系列有关儿童语言和思维的著作,对儿童心理学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主流理论。 皮亚杰的关于儿童心理研究的主要贡献有 : ( 1)提出了结构主义,并将之用于发展研究,成为著名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知论”。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 , 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生物学和逻辑学可以分别解释儿童智力和思维的起源和 发展。他强调心理因素中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并认为正是这种作用导致了心理特征不 断发生的量变与质变。 (2)开辟了新的研究方法 -临床法 临床法是皮亚杰独创的在心理学研究中用来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具体方法。它是在 单纯观察法的基础上扬弃测验法的优缺点,汲取实验法的长处而创造出来的对儿童智 慧进行研究的方法,目的在于要求研究者通过谈话和观察抓住隐藏在儿童言行表面现 象之后的本质东西。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主体的不同,在具体运用时对该方法也要有 不同的侧重和 组 合。 (3)设计了一系列经典实验,来研究儿童发展 皮亚杰在临床法研究中,设计了许多经典的实验,来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比如守恒 实验,三座山的实验,对偶故事法等等。 (4)皮亚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概念 在皮亚杰创立“发生认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核心概念。分别是 :“图式”、“同 化”、“顺应”和“平衡”。其中“图式”为核心概念。 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例如儿童喜欢敲击东西 )。图式最先来 自遗传 ,之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丰 富 ,并经过同化、顺应、平衡演变成新图式。 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例如 用锤子敲完了再用勺子敲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顺应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例如 用鸡蛋敲了一次桌子鸡蛋碎了,以后不敢 用鸡蛋敲 )。顺应是质量 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同化与顺应导致的适应,是机体暂时达到平衡,但这只是下一个较高水平平衡 运动的开始。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 ( 5)皮亚杰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原因有成熟、物理条件、社会环境、平衡。成熟是指机体 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物理条件是指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 的练习和习得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生活、文化教 育和语言等 因 素。平衡过程是 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心理 发展中的最重要因素,平衡过程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 ,这种平衡是动态的。 皮亚杰在看待智慧或认知的发展时,坚持阶段论的思想。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数量的 简单累加过程,而是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皮亚杰认为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同化、 顺应、平衡的过程 ,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也就是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感知运 动阶段 (0-2 岁 )、前运算思维阶段 (2-7 岁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7-12 岁 )、形式运算阶段 (12-15 岁 )。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 阶段 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 思维总是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 (6)评价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超人的理论构建能力,对发展心理学甚至整个心理 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认知心理学,以及大家会在教育心理学里面接触到 的建构主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也有不少时代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 个方面, 1) 新的研究表明,皮亚杰可能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他使用的实验任务不合适 ); 2) 强调生物适应观,过于偏重先天和遗传的因素,对教育和文化的因素不够重视 ; 3)形式运算阶段并不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有研究者提出“后形式运算思维”阶 段。 当然,这些局限现在仍存在争议,并且这些在新皮亚杰主义的有关理论中已经有所修 订。 83.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