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广告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研究方向、考试大纲、分数线等.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广告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研究方向、考试大纲、分数线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广告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研究方向、考试大纲、分数线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广告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研究方向、考试大纲、分数线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广告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研究方向、考试大纲、分数线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广告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研究方向、考试大纲、分数线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媒大学 2021年广告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真题、分数线等广告学专业(0503Z2)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1.专业概况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学术型硕士自 199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目前拥有硕士生导师 19人,其中教授 15人,副教授 4人。研究方向涉及广告史论、数字营销、品牌传播、战略公关与传播。广告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在广告史研究、消费者研究、品牌传播研究、广告主研究、公关舆情研究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功底,在学界和业界有着较高的影响力。2.培养目标:广告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又具备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勇于进取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广告经营方面的高级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与研究实践,深入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理论、方法和知识。在研究项目带动教学的思想支持下,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与创新的精神。较熟练一门外语;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从事专业研究及相关实践工作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传播学、营销学基本理论,具备较高的广告学理论水平与学术研究能力,以及一定的广告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参加校内外的课题和实习活动,对广告业及相关行业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外语要求达到良好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以胜任未来的学术研究或广告实践工作。研究方向和内容1. 广告史论方向广告理论与历史研究方向以对广告的起源与发展的探究与学习为重点,承担着为广告学其它专业方向夯实学科基础的任务,是广告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重要根基。该研究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广告意识与市场消费形态的变迁研究,广告媒介、广告主营销、广告业经营、广告与大众文化、广告批判与伦理等条块史及系列史研究,广告传播理论发展研究,广告发展源流与考据研究、古代、近现代、现当代广告史料与文献挖掘、搜集与整理,中国近代与现当代广告历史抢救与口述史研究,消费者与广告及品牌的互动关联研究,以及其它广告学前沿理论的总结与更新等。2. 数字营销方向在数字媒体环境下,本研究方向可以使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与广告实践相结合,从而丰富广告学理论,推进广告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并且为广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方向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数字媒体环境下的广告活动的普遍规律与一般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重点研究数字营销的策略及其效果。3. 品牌传播方向本研究方向以传播学与营销学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新营销环境下广告形式的创新及与其他传播形式的融合,使品牌传播更具效率,使广告理论更具实践性,为业界培养品牌传播的实务性人才。4. 战略公关与传播方向该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公共传播领域的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通过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实务、危机管理、国际公关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推进公共关系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并且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公共关系理论的研究以公共关系学术思想、观念、流派与创新点为主要研究内容,特色是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及业界最新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基础理论与方法论。公共关系实务的研究重点为公共关系实践的工具、技术、技巧与策略,及其在各类组织机构中的应用。危机管理的研究重点是危机管理的原理、理论、原则与技巧,特色为关注企业危机与公共危机,注重实践应用。国际公关的研究则聚焦公共外交、品牌国际传播、国家形象等的研究,为公关主体国际化提供助力。毕业生就业去向除出国深造者外,广告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四大领域:其一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市场营销部、广告部等相关部门;其二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机构的广告部门;其三是广告公司,公关公司,以及新兴的各类传媒公司、创意公司、数字营销公司;其四是各类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宣传部、客户关系部、产品研发部等相关部门。另外还有一些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试后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考试科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783 主题写作 883 人文社科基础研究方向01 广告史论02 数字营销03 品牌传播04 战略公关与传播招收人数、复试线2021拟招生总人数 25,含推免人数 122020复试线政治 52外语 52专业课 78总分 3802019复试线政治 51外语 51专业课 77总分 3642018复试线政治 55外语 55专业课 83总分 373中国传媒大学 2020年 708新闻传播史论一、简答题(每题 15分,共 60分)1、简述口语传播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2、简述我国“四级办电视”制度的历史脉络3、简述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主要特点以及各个国家的不同表现4、简述不同媒介制度下的受众身份的内涵的异同二、论述题(每题 45分,共 90分)1、有学者称“新媒介的出现不会完全取代旧媒介”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根据中外新闻传播历史进程进行分析。2、我国新闻媒体和大众的舆论监督的路径有哪些?新媒体时代我国的舆论监督有哪些变化?中国传媒大学 2020年 819广告传播实务真题一、名词解释1.伯恩巴克2.控制组3.消费主义4.善因营销5.程序化创意6.内容营销二、简答题1.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对民族品牌的支持谈谈“中国品牌出海”的机会与前景2.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在方法论层次上的区别3.公关沟通理论的“格鲁尼格”模型三、材料题材料:2018 年 12月 12日由国际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清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 中国广电公益广告大会暨全国广电公益广告论坛”在广东清远召开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张国华表示广电系统一直是公益广告创作传播最重要的生力军 2014年以来中国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播出时长迅速增长 2015年达到 1000万分钟 2017年达到 3000万分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范卫平指出:过去几年广播电视公益广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现在面临着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新要求和新的跨越。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当前我国电视公益广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对策性建议。四、论述题1.数字技术在广告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哪些伦理问题?广告从业者应该坚持怎样的伦理价值观念?2.2019年是中国广告业恢复 40周年回顾这段历史你认为中国广告的最大进步和问题是什么?请根据此论述改革开放对中国广告 40年发展的影响人文社科基础考试大纲考试目的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2、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文学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二部分:文明史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第三部分:哲学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第四部分:媒介与社会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3、试题类型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4、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1. 闭卷,笔试。2. 满分为 15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5、推荐参考书目1. 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2.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 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 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主题写作考试大纲1、考试目的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2、考核要点1. 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2. 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3. 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3、考试要求1. 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2. 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3. 写作具体要求:(1)标题:不超过 30字;(2)摘要:200 字左右;(3)关键词:3-5 个;(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4、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1. 闭卷,笔试。2. 满分为 15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复试选拔流程: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和初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划定复试分数线,综合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考核。复试考核办法:复试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外语听说能力等。其中,在专业能力考核方面,将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重点。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实践能力或创作实践能力。同时,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及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机试、面试、现场主题创作等。复试成绩由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外语听说能力等成绩综合而得。录取:各专业根据招生计划,按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考生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而得,其中,复试成绩低于 60分者不予录取。本文由新祥旭独家整理,更多资讯可关注公号新祥旭艺术考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