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真题、分数线等.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真题、分数线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真题、分数线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真题、分数线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真题、分数线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真题、分数线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媒大学 2021 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概况、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分数线等英语语言文学(050201)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1.专业概况:本专业设立于 2011 年,经过近十年深耕,本专业形成了现代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媒体语言研究、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四个独具特色的专业方向,培养了七十余名学术基础扎实、专业素养过硬、广受用人单位好评的毕业生。本专业的硕士导师队伍学术积累深厚、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强、学缘结构合理,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发展力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的英语语言文学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本学科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流利使用英语的能力、自如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应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专门知识与最新发展趋势,接受较严格的科研训练,并以科学的方法在英语语言文学领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或从事与外事、外语相关的实践工作,具有拓展知识结构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毕业生还应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口语和书面语应用能力,通过学校外语学位考试。研究方向和内容1. 现代语言学方向现代语言学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索绪尔以来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流派,全面学习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分支学科,探究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的内涵属性和本质特征,注重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成果,进行计算话语学、认知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用修辞学的研究。该方向注重结合媒体话语进行研究,力求研究视角的跨学科性、分析模式的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先进性。2. 英语文学方向英语文学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美诗歌、英美散文,西方文论、英语影视文学、以及加拿大文学等。该专业方向的教学和研究聚焦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动态,注重综合运用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各种批评方法和资源,力争在世界文学的框架内对 20 世纪英语文学的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做出中国学者的贡献。3. 英语媒体语言研究方向英语媒体语言研究要求学生深入了解英语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及其他新媒体的新闻叙事、语言、语体特征,掌握英语媒体语言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具备从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视角研究英语媒体语言以及语言传播的能力。4. 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方向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方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汉汉英口笔译方法与技巧,具备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了解翻译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影视领域的英汉、汉英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就业于国内外知名媒体、外交部、商务部、互联网公司等,广受用人单位好评。考试科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2 俄语或 203 日语或 244 二外法或 245 二外德 选一783 主题写作(用英语作答)883 人文社科基础研究方向01 现代语言学02 英语文学03 英语媒体语言研究04 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招收人数、复试线2021 拟招生总人数 10,含推免人数 52020 复试线政治 52 外语 52 专业课 78 总分 3602019 复试线政治 51 外语 51 专业课 77 总分 3682018 复试线政治 55 外语 55 专业课 83 总分 345人文社科基础考试大纲考试目的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2、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文学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二部分:文明史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第三部分:哲学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第四部分:媒介与社会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3、试题类型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4、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1. 闭卷,笔试。2. 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5、推荐参考书目1. 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2.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 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 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主题写作考试大纲1、考试目的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2、考核要点1. 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2. 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3. 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3、考试要求1. 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2. 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3. 写作具体要求:(1)标题:不超过 30 字;(2)摘要:200 字左右;(3)关键词:3-5 个;(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4、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1. 闭卷,笔试。2. 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初试科目二外法语考试大纲考试目的及要求二外法语主要考查考生的法语综合运用能力,着重测试考生的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等技能。一、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四个部分:语法与词汇、阅读理解、翻译、写作。测试要求:I. 语法与词汇语法:1. 从词法上能熟练掌握名词、代词、冠词、形容词的性数变化;掌握常用介词、连词、副词和感叹词的用法;2. 熟练掌握直陈式各种时态的基本用法;掌握条件式现在时和过去时的基本用法;掌握虚拟式现在时和过去时的用法;掌握主动态和被动态;3. 从句法上掌握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让步、对立状语从句、后果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等;掌握肯定句、疑问句、否定句、命令句、分词句、不定式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转换、感叹句和无人称句的基本结构。词汇:法语基础较为扎实,认知词汇量在 3500 左右,重点掌握 2000 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II. 阅读理解1. 能读懂各种文体的文章:包括名人轶事、社会政治、经济、科 2 技、文化、教育、家庭、休闲,以及环保和社会新闻等等。理解主旨和大意以及上下文逻辑关系;2. 能对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断,筛去无效信息选出正确答案;3. 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领会材料作者的观点和态度。III. 法汉互译汉译法项目要求应试者运用翻译基本理论和技巧,翻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休闲等方面的文章,译文必须忠实原意,词句通顺,应避免过于口语化。法译汉项目要求应试者运用法译汉的理论和技巧,翻译短文题材文章,涉及国情、时政、科技、教育、文学、历史、中法关系等内容。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通达。IV. 写作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一篇 250 词左右的说明文或议论文。该作文必须语言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具有说服力。3、试题类型试题内容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法汉互译、以及法语作文。4、考试形式及时长1. 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2. 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初试科目二外德语考试大纲1、考试目的及要求二外德语主要考查考生的德语综合运用能力,着重测试考生的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等技能。二、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语法与词汇、阅读理解、翻译、写作。测试要求:I 语法与词汇语法:1. 熟练掌握名词的性、数、格;熟悉动词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态;掌握情态动词的用法;能够正确使用形容词词尾以及冠词的变化;了解常用小品词的用法;掌握介词搭配。2. 掌握句子的正确语序、各种从句的用法;能够正确使用从句的连接词;掌握虚拟式的用法。熟练掌握两段式连词用法。3. 较好地掌握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替代等。词汇:具有良好的外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 3500 左右,掌握 2000 个以上的积极词汇,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II 阅读理解1. 能读懂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科普方面的一般文章,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2. 能读懂简短人物传记及文学作品,既能理解其字面意义又能理解其隐含2 意义。3. 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言技巧。III 德汉互译德汉互译要求应试者运用德汉互译的理论和技巧,翻译报刊杂志上的论述文和国情介绍,以及一般文学作品的节录。译文必须忠实原意,语言通顺。IV 写作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一篇 250 词左右的说明文或议论文。该作文必须语言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具有说服力。三、试题类型试题内容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德汉互译、以及德语作文。四、考试形式及时长1.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2.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复试选拔流程: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和初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划定复试分数线,综合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考核。复试考核办法:复试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外语听说能力等。其中,在专业能力考核方面,将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重点。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实践能力或创作实践能力。同时,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及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机试、面试、现场主题创作等。复试成绩由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外语听说能力等成绩综合而得。录取:各专业根据招生计划,按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考生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而得,其中,复试成绩低于 60 分者不予录取。本文由新祥旭独家整理,更多资讯可关注公号新祥旭艺术考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