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836经济学综合真题答案解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836经济学综合真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836经济学综合真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 卷答案一、 判断正误。如认为错误,请说明理由(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25 分)1、 (5 分)效用的大小,即使是对同一件商品来说,也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正确。2、 (5 分)在长期均衡条件下,如果垄断产品的需求下降,价格在长期比在短期下降得更多。错误。价格在短期比在长期下降得更多。3、 (5 分)价格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总是反向变化。错误。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同向变化的。4、 (5 分)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 正确。5、 (5 分)任何人都要支付相同数量的费用,才可以消费公共产品。错误。公共产品不具备排他性,无法避免一些人不支付便消费。二、名词解释(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1、 (10 分)资本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4 分) 资本是一种运动,不是物体,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分) 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3 分)2、 (10 分)剩余劳动 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中超出必要劳动的部分,它会受工作日长短和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 (4 分) 剩余劳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 (3 分) 在资本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相分离且劳动力进入市场的情况下,剩余劳动采取了剩余价值的形式。 (3 分)3、 (10 分)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统计方法得出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反映在坐标图上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之间具有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5 分)后来的经济学家用通货膨胀率代替工资上涨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成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 (5 分)三、简答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1、 (15 分)简述 ISLM 模型的基本含义。ISLM 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IS 曲线表示所有产品市场均衡的所有产出和利率的组合,LM 曲线表示所有货币市场均衡的所有产出与利率的组合。 (5 分)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总起来的总需求或总支出,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的影响,而利率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到产品市场;(3 分)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 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3 分) 。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 IS-LM 模型。 (4 分)2、 (15 分)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1) 货币的产生: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5 分)(2) 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 (5 分)(3)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 5 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5 分)3、 (15 分)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征?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3 分)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特点:(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3 分)(2)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3 分)(3)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一种满足水平即效用水平。而且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 (3 分)(4)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 分)四、论述题( 共 2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1、 (25 分)资本主义市场调节具有哪些局限性?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主要有:(1) 外部性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所谓外部性问题,是指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个方面。所谓外部不经济,是指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利益构成损害。所谓外部经济,是指有些经济主体不付任何代价便可得到来自外部的经济好处。 (5分)(2) 市场运行主体的行为目标具有短视性。这就决定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不一致,微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的要求相背离,个别企业的组织性与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5 分)(3)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由于竞争,经济主体往往不顾社会资源的约束拼命盲目投资和扩大生产,这就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同时,由于企业和个人掌握的经济信息不足和社会生产活动的惯性,在供求已经平衡或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生产仍有进一步增长的可能;而在供求平衡或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生产却可能会继续收缩。这些都将导致社会劳动的浪费。 (5 分)(4) 市场调节会造成人们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在市场调节下,由于人们的智力禀赋不同,特别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的不同地位,收入水平的差距会不断扩大,从而偏离社会公正原则。收入分配不公会引发社会矛盾,也会引起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5 分)(5) 市场调节不能解决社会再生产中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有: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产业结构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资本周转与社会再生产的矛盾。 (5 分)2、 (25 分)为什么政府应该努力稳定经济?一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 5 个方面:充分就业,稳定经济,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在这 5 个目标中,稳定经济是其他 4 个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分)(1)一国政府之所以要保证充分就业,其原因无外乎就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如果整个社会存在大量失业,社会就必然不稳定,而不稳定的社会也就必然带来不稳定的经济。人们收入水平由于长期失业的存在非常低,消费自然受到限制,而那些正在就业的人员,由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也就必然在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这样做的结果将使整个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极有可能出现经济危机。而一国经济的稳定又与该国的充分就业密切相关,如果没有经济的稳定,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或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那么一国充分就业目标也不会出现持久,所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对实现充分就业非常重要。 (5 分)(2)经济稳定与价格稳定。一国另外一个重要宏观政策目标是价格稳定,价格的不稳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严重通货紧缩情况下,都将使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不稳定的经济又将激化这种危机。例如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由于此时供不应求,导致货币的急速贬值,社会经济出现了动荡,而动荡的经济又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恶化,认为货币购买力仍然会持续下降,并进一步刺激经济过热,导致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5 分)(3)很明显,如果一国经济希望能够持续均衡地增长,就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没有经济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就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例如,如果经济处于动荡中,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将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会改变原本非常健康的合理预期,经济的波动也就不可避免,而波动的经济又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预期,从而导致经济进一步动荡。(5 分)(4)经济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已经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这个重要的渠道来传递经济,一国的繁荣可以通过国际收支的方式传导到另外一个国家,也可以通过国际收支的方式将自己的衰退转嫁给其他国家。因此保证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减少国际收支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如果一国经济出现了不稳定,即出现了剧烈的波动,这种波动将会很快地反映在国家收支上。剧烈的经济增长,将会导致国际收支的严重逆差,剧烈的经济衰退,将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产生的巨大变化,必然会通过乘数的方式影响国民经济,从而放大经济的波动幅度,使国内经济的不稳定进一步扩大。 (5 分)综上所述,一国政府需要努力稳定经济,使经济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将为宏观经济的调整创造重要的环境条件,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