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2017年353 卫生综合-2017(B卷答案).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武汉科技大学2017年353 卫生综合-2017(B卷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武汉科技大学2017年353 卫生综合-2017(B卷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武汉科技大学2017年353 卫生综合-2017(B卷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卫生综合试题(B 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 10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0 分)第一部分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5 ADBAA610 EECCB1115 BBDBB1620 DECED第二部分 环境卫生学15 DACAC610 CDAAC1115 DEBCB1620 DAAED第三部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5 ECCDE610 CDBCB1115 CCCAA1620 EBBBD第四部分 卫生统计学15 EBBAD610 AABDB1115 CAECC1620 EADBC第五部分 流行病学15 EDCAD610 BBDAC1115 CDDBD1620 BBBEA二、问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100 分)1. 试述职业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分为哪几类?答:按其来源可分为三大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8 分)化学因素 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中的化学毒物可对健康产生损害。物理因素 是生产环境中的构成要素,如高温、震动、噪声、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生物因素 生产原料或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生物病原物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性传染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7 分)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机动车驾驶。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发音器官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或过量饮酒。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7 分)自然环境中的因素 如炎热几季节的太阳辐射,高原环境的低气压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如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或不当管理所致的环境污染。2. 根据多种化合物同时作用于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性质,可将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分为哪几类?答:相加作用:交互作用的化学物在结构上如同系物,或作用的靶器官相同,其对机体产生的效应等于各个化学物成分单独效应的总和。 (4 分)独立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作用于机体,由于其各自作用的受体、部位、靶器官或靶细胞不同,所引发的生物效应也不相互干扰,从而其交互作用表现为各自的毒性效应。 (4 分)协同作用:各化合物交互作用引起的毒性增强,即联合作用发生的总效应大于各个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 (4 分)增强作用:一种化合物对器官或系统并无毒作用,但与另一种化合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其毒性效应增强,称为增强作用。 (4 分)拮抗作用:各化合物在体内交互的总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单独效应的总和,称为拮抗作用。 (4 分)3. 试述食物中毒的分类和发病特点。答:1)按病原物分类,可将食物中毒分为 5 类。 (10 分)细菌性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多见的一类,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指食用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对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发病的季节性和地区性较为明显。动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如天然含有毒成分的河豚,或储存不当产生有毒成分的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本身有毒或储存不当产生有毒成分的植物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食用含有化学有毒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2)发病特点:(10 分)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有食用同一有毒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有毒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该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类似,以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4. 描述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及适用条件。答:算数均数:简称均数,所有样本变量值相加除以样本个数而得。 (7 分)适用条件:对称分布的变量,尤其是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变量。几何均数:常用来反映一组或多个数量级数据的集中位置。 (7 分)适用条件:原始观测值分布不对称,但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变量,如对数正态分布。中位数:指原始观察值从小到大排序后位次剧中的那个数。理论上有一般的观测量低于中位数,一般观测量高于中位数。 (6 分)适用条件:可用于各种分布的变量,特别是偏峰分布的变量、分布末端无确定值的变量。5. 什么是现况调查,其特点是什么?答:1)现况调查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和有关因素的分布状况的资料收集、描述,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又称为横断面调查。(2 分)2)特点:一般在设计阶段不设对照。 (3 分)开始时,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然后调查研究对象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暴露和疾病的状态,而不是根据暴露状态和疾病状态先进行分组,然后再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 (3 分)关注某一特定时点或某一特定时期内某一群体中暴露于疾病的状况或联系。并不强调必须是某年某月的某一特定时间,对于群体中的所有个体,时点所指的具体时间可能不同。现况研究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仅为建立因果联系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而不能据此作为推断。 (3 分)对研究对象固有的暴露因素可以做出推断。如性别、民族、血型等因素,疾病发生之前就存在,且不会因是否患病而发生改变。 (3 分)现况研究用现在的暴露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的条件。 (3 分)在结果解释的时候,常常用研究对象目前的暴露或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的暴露状况,以便对研究结果做出专业上更有意义的推论。现况研究定期重复进行可获得发病率资料。两次现况研究的现患率之差,除以两次现况研究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是该时期的发病率。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