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考研常见近义词辨析汇总.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考研常见近义词辨析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9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考研常见近义词辨析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9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考研常见近义词辨析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 见 近 义 词 辨 析 近义词 辨 析 A 爱好与嗜好 1.“ 嗜好 ” 一般用作名词, “ 爱好 ” 除做名词外还可以做动词。 2.“ 嗜好 ” 是指习惯成癖的爱好,因此,语义比 “ 爱好 ” 重,而且常含有贬义。 爱护、爱抚与爱戴 “ 爱护 ”“ 爱抚 ” 与 “ 爱戴 ” 这三个词词义相近,但存在差异,是不能混用的。 “ 爱护 ” 指爱惜并保护,指人时常用于上对下,如老师爱护学生、要爱护年轻一代;指物时,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爱护公物、爱护集体荣誉。 “ 爱抚 ” 指疼爱抚慰,如母亲爱抚 地给女儿梳妆。 “ 爱戴 ” 的意思要高一层,指敬爱并拥护,只指人不指物,常用于下对上,大多用于对领袖,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可用于对有名望、有突出贡献的人,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科学家受到人民的爱戴。对一般领导不能用 “ 爱戴 ” ,只能用 “ 爱护 ” ,如尊重领导、爱护领导。 安静与平静 1.描写环境时, “ 平静 ” 着重在没有动乱; “ 安静 ”着重没有声响。 2.描写人物时,多用 “ 平静 ” ,如“ 心情平静 ” ; “ 安静 ” 为安稳,如 “ 安静的小姑娘 ” 。 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 安静 ” 重在稳定, 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 “ 宁静 ” 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 宁静 ” 是高于 “ 安静 ” 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 “ 安静 ” 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 安静 ” 的使用范围要比 “ 宁静 ” 大一些。 安详、慈祥、祥和 “ 安详 “ 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 祥 ” 指吉利,如 “ 祥云、祥端、发祥 ” 。 “ 慈祥 ” 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 祥和 ” 指气氛而言。注意 “ 安详、慈祥、祥和 ” 的写法。 安置、安排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宽慰、安慰 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 按照与依照 1.介词 ,都有表示动作行为的根据和凭借的意思 .2.“ 按照 ” 可用于口语或书面语,适用范围较广,有时可以和 “ 说来 ”“ 来说 ” 搭配; “ 依照 ”是书面词语,多用于法律条文、军政文告中 安分与本分 1.“ 安分 ” 指守纪律,不胡作非为; 2.“ 本分 ” 安于现状,不提出过分的要求,不进行非分的活动。“ 守本分 ”“ 安分守己 ” 不能互换。 黯然、暗然、岸然 “ 黯然 ” ,指 “ 阴暗的样子 ” ,也用来指 “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 。 “ 暗然 ” 的 “ 暗 ” 有“ 光线不足、黑暗 ” 的意思。 “ 岸然 ” 指 “ 严肃的样子 ” 。 B 摆脱与解脱 “ 解脱 ” 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 摆脱 ” 是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 摆设与陈设 陈设:(动词)摆设。 摆设:(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把戏、伎俩 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颁发与发布 1.相同之处是,如 “ 颁发命令 ” 也为 “ 发布命令 ” ,意义用法相似。差别是,如 “ 中央向硬骨头 六连颁发嘉奖令 ” ,着重受奖励者; “ 中央发布通令,嘉奖全体军人 ” ,是让全军人知道这次嘉奖的命令。2.使用范围差别 “ 发布新闻 ” ,不说 “ 颁发新闻 ” ;“ 颁发证书 ” ,不说 “ 发布证书 ” 。 颁布与公布 颁布: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 公布:(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保持、维持与坚持 “ 维持 ”“ 保持 ” 与 “ 坚持 ” 这三个近义词,虽然基本意思相同,但仍有细微差别,使用时应认真辨析,不要混用。 “ 维持 ” ,意思是使现有的状况继续存在下去,如维持秩序、维持生活、维持现状。 “ 保持 ” ,指维持原状, 使之不消失或减弱,如水土保持、保持冷静、保持物价稳定、跟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 坚持 ”比上述两个词的意思更进一步,指坚决保护、维护或进行,如坚持原则、坚持己见、坚持不懈、坚持到底。 保修与包修 “ 保修 ” 为保证修理。 “ 包修 ” 不仅有负责修理之意,同时还包含承担全部费用的意思。 报道、报导: 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 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 “ 报道 ” 。 “ 报道 ” 读 bodo, “ 报导 ” 读 bodo。 报复、抱负 :前者 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抱怨、报怨 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急躁、暴躁 前者侧重于 “ 急 ” ,有两种意思:( 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 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后者侧重于 “ 暴 ” ,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爆发与暴发 爆发:多用于大的抽象事物。(战争、火山) 暴发:常用来指洪水、疾病流行;突然发家。 编辑与编纂 编辑: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纂:编辑(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编辑、编撰、编纂: “ 编辑 ” 主要指 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 编撰 ” 指编纂、编写。 “ 编纂 ” 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变幻与变换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变化之义。 “ 变幻 ” 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 “ 世界上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 ” ; “ 变换 ” 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事物,如 “ 变换一下位置 ” 。 变换与更换 意思相似,与词语搭配时有不同。 “ 更换零件 ” 、 “ 更换领导人 ” 、 “ 变换手法 ” 、 “ 变换姿势 ” ,不能互换 背弃与背离 1.程度 “ 背弃 ” 较重, “ 背离 ” 较轻。 2.“ 背弃 ”是自觉行动; “ 背离 ” 可以是自觉行动 ,也可以是不自觉行动。 崩溃与瓦解 1.“ 崩溃 ” 着重在破坏程度很深, “ 瓦解 ” 重在分裂程度很深,因此, “ 崩溃 ” 词义较 “ 瓦解 ” 重。2.“ 崩溃 ” 常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体系等, “ 瓦解 ” 常用于组织等。 3.“ 崩溃 ” 不能带宾语,瓦解可以,如 “ 瓦解敌人 ” 。 必须、必需 都含有 “ 必要 ” 的意思。 “ 必须 ” 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 2)加强命令语气;( 3)“ 必须 “ 的否定形式是 “ 无须、不须、不必 ” 。 “ 必需 ” 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 “ 不可不 ” 的行为就用 “ 必须 ” 。 蔑视、鄙视、藐视 都有 “ 轻视,小看 ” 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 “ 轻视 ” 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逼迫与强迫 “ 逼迫 ” 程度比 “ 强迫 ” 深。 “ 强迫命令 ”“ 强迫劳动 ” 。 “ 强迫降落 ” 不能与 “ 逼迫 ” 互换 究竟、毕竟 都含有到底的意思。 “ 究竟 ” 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 “ 究竟 ” 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 “ 毕竟 ” 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 “ 毕竟 ”和 “ 究竟 ” 可以通用。同 “ 究竟 ”“ 毕竟 ” 词义相近的词有 “ 到底 ”“ 终归 ”“ 终究 ” 。 庇护与袒护 “ 庇护 ” 有意识、目的的掩护; “ 袒护 ” 是由于偏爱或出于私心而无原则的加以偏袒保护。 边陲与边境 都是指靠近边界的地方。 “ 边境 ” 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国家或省、县之间; “ 边陲 ” 只用于国家之间,指靠近国界的地区。文言色彩浓。 辩解与辩护 1.“ 辩解 ” 分辨解释(原因或真相), “ 辩护 ” 指以申辩来保护或维护(别人或自己的言行) 2.“ 辩护 ” 也为法律用语; “ 辩解 ” 不是。 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 “ 辩驳 ” 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 定对方的意见;“ 辩论 ” 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 “ 辩白 ” 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 “ 辩解 ”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辨别、辨认、辨析 : “ 辨别 ” 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 辨认 ” 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 辨析 ” 指辨别分析。 辨(辩)正、辨(辩)证 “ 辨正 ” 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 “ 辨证 ” 指辨析考证。 标记与标志 标记 标明某种东西的记号。 标志 表明,显示; 同 “ 标记 ” 。 表明与标明 标明 用文字或符号标出来,使大家明白。 表明 清楚地表示出来。 表率与榜样 意思相近,与词语搭配不同。如 “ 树立榜样 ” 而不能互换。 “ 表率 ” 用于个人,而 “ 榜样 ” 可用于指集体。 表率、表帅: “ 表率 ” 是名词,指 “ 好榜样 ” 。其中 “ 表 ” 为 “ 榜样、模范 ” , “ 率 ” 为 “ 表率、楷模 ” 。 “ 表率 ”是由 “ 表 ” 和 “ 率 ” 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 “ 表率 ” 也可用作动词,有“ 督促率领 ” 的意思。 “ 表帅 ” ,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 “ 表率 ” 的动词意义,表示 “ 督促率领 ”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 “ 表 帅、表率 ”同音, “ 帅 ” 又有 “ 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 ” 的意思,故人们常将 “ 表率 ” 误写为 “ 表帅 ” 。 表现与表演 表现 显示出来。 表演 戏剧、杂剧、曲艺等的演出; 做示范性的动作。 表彰与表扬 1.“ 表扬 ” 对象一般为好人好事, “ 表彰 ” 对象是伟大功绩或重大事迹。 2.“ 表扬 ” 方式较方便,可书面,可口头; “ 表彰 ” 方式较严肃、庄重,往往要做决定,授予称号、勋章、建纪念碑等。 表示、显示、显露: “ 表示 ” ( 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 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 “ 显示 ” 明显 地表现; “ 显露 ” 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08、边疆、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摈弃、摒弃: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 “ 排除 ” 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 摈弃 ” 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 摒弃 ” 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赔偿、补偿 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比赛与竞赛 “ 比赛 ” 与 “ 竞赛 ” 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见词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 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开展的比赛与竞赛活动十分频繁, “ 比赛 ” 与 “ 竞赛 ”也 “ 因时走俏 ” 成为当今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但由于这两个词词义相近、用法相似,使得一些人使用起来发生混淆。 一、词义 比赛在体育、生产等活动中,比较本领、技术的高低。如象棋比赛,比赛篮球等。 竞赛互相比赛,优胜。如劳动竞赛。 二、辨析 二者都是动词,都表示互相比较本领、技术等的高低或工作、劳动的快慢、效率,通过较量,得出谁为优胜的结果。 “ 比赛 ” 强调比较或较量,多用于文化娱乐或体育活动方面。比如 “ 几个小朋友,组织了一个 童子足球队 ;常常要 求大学生,和他们比赛 ” 。 “ 比赛 ” 也可用于劳动方面,但 “ 比较 ” 的意味较突出。比如 “ 我在社里一定要好好生产,和他比赛 ” 。 “ 比赛 ” 有时比 “ 竞赛 ” 更强调次序和时间,比如 “ 歌手们用抽签的 方法 确定比赛顺序,每个歌手的比赛时间为五分钟。 ” “ 竞赛 ” 强调互相竞争而夺取优胜,意思较为郑重,比 “ 比赛 ” 重,使用范围也比较广。 1.可用于一般文娱体育活动,比如 “ 今天进行半决赛,四个国家的羽毛球强手竞赛激烈。 ” 2.可用于劳动生产、文 化艺术创作等较重要的社会活动,比如 “ 和他们车间竞赛以来,咱们车间月月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 3.还可用于动物的活动,比如 “ 这一天,天气又转热了,庭中槐树上两三个蝉竞赛似地高叫着。 ” 三、 练习 在下边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A 比赛 B竞赛) ( 1) 下午两点钟,我还要参加学院团委组织的演讲( )呢! ( 2) 这个月,工人们在进行劳动( ),干起活来热火朝 天。 ( 3) 据说,藏羚羊在交配之前,公羊要进行生死格斗,用这种( )方式淘汰弱者。 (答案 A B B) 捕杀和扑杀 2003 年秋冬之际,为预防 “ 非典 ” 复发,全国部分城市大量捕杀果子狸等怀疑携带 “ 非典 ” 冠状病毒的动物,一时之间, “ 捕杀 ” 一词屡见于各新闻媒体; 2004 年初春,为预防禽类流感蔓延,全国乃至整个亚洲 “ 大力扑杀 ” 禽流感, “ 扑杀 ” 一词又取代 “ 捕杀 ” 而屡见于报纸杂志。 “ 捕杀 ” 与 “ 扑杀 ” 虽一字之别,意义却有不同。笔者试就两词简作辨析。 捕杀,捕捉并杀死(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 馆 1996 年版)。 “ 捕 ” 与 “ 杀 ” 之间是前后相承接关系,即先捕捉住再杀死。由此可推知, “ 捕杀 ” 的对象是体形较大、可以并能够一一捉住的虫、禽、兽、鱼甚至人等,如捕杀青蛙、捕杀白头雁、捕杀马鹿、捕杀鲸鱼、捕杀示威者,等等。至于 “ 扑杀 ” ,笔者查阅了包括辞源辞海汉语机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在内的十余种汉语工具书和现代汉语专著,均未发现该词条。因此,笔者认为 “ 扑杀 ” 系一新词。根据词素叠加释义法和当前 “ 扑杀 ” 的语用实际,笔者提出, “ 扑杀 ” 的准确含义及其语用规则是否可作如下解释扑杀,扑灭或杀死。 “ 扑 ” 与 “ 杀 ” 之间是选择关系,即扑打消灭或杀死。由 “ 扑 ” 义亦可推知, “ 扑杀 ”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形体较小或甚小、不易或无法一一捕捉住的昆虫、病毒类或微生物,如扑杀蚊蝇、扑杀禽流感、扑杀钉螺,等等。 由上简析可知, “ 捕杀 ” 的对象形体较大, “ 扑杀 ”的对象形体较小或甚小; “ 捕杀 ” 侧重于捉住, “ 扑杀 ” 侧重于消灭; “ 捕杀 ” 对象的数目有限, “ 扑杀 ” 对象的数目数量惊人; “ 捕杀 ” 侧重个体对象,“ 扑杀 ” 侧重群体对象; “ 捕杀 ” 可一一进行,而“ 扑杀 ” 则根本无法一一进行 明乎此,则两词各得其所。试将两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 1 林业部门 三令五申,严禁非法 _野生动物。 2 为防止血吸虫病死灰复燃,湖区人民开始全面 _钉螺。 3 为保证市民安全,市政府及时下发了_流浪犬的紧急通知。 4 空调运行所滋生的军团杆菌可以通过空调清洗予以 _。 5 市人民法院今天公开审理了非法 _藏羚羊一案。 6 对 H5N1这样的高致病性病毒要坚决 _。 7 要彻底 _禽流感,必须 _病源周围三公里以内的所以家禽。 ( 参考答案 1、捕杀 2、扑杀 3、捕杀 4、扑杀 5、捕杀 6、扑杀 7、扑杀 /捕杀) 不屑与不惜 不屑 轻视,认为不值得。 不惜 舍得,不顾惜。 哺育与抚育 哺育 喂养。 抚育 爱护,养育。 抚育、哺育、抚恤: “ 抚育 ” 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 “ 哺育 ” 指喂养,比喻培育; “ 抚恤 ” 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不详、不祥 前者指( 1)不详细、不清楚;( 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不免与难免 1、副词。都有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的意思。 2、( 1) “ 不免 ” 是 “ 免不了 ” 的意思,后面跟肯定形式; “ 难免 ” 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跟否定词,但虽为否定时,意思却是肯定的。( 2) “ 难免 ” 还可以用作动词。 “ 不免 ” 没有这个用法。 不止、不只: 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 “ 不但、不仅 ” 。 不齿、不耻 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不肖、不孝 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才能、才华 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裁夺与裁定 前者指考虑、决定,后者指推测、断定。 猜想 推测 估计 都是对未知事物的想象。 1.“ 推测 ” , “ 估计 ” 多有已知的事物做依据, “ 猜想 ” 只是凭主观想象,不一定有什么根据。 2.“ 估计 ” 对象可以是情况,变化,数量等; “ 推测,猜想 ” 对象一般是情况,变化等,数量不多见。 3.“ 推测,猜想 ” 多用于事前,估计可用于事前事后。 采用与采取 二者对象都很广。 1.“ 采取 ” 选取施行,多为抽象事物; 2.“ 采用 ” 着重使用和利用,可是一些抽象事物,如技术、经验等;也可为具体事物,如品种、工具、药物、稿件。 草率与轻率 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操行与品行 1、名词,都有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意思。 2、( 1) “ 品行 ” 指品格和行为; “ 操行 ” 指遵守有关规则所具有的道德行为。( 2) “ 品行 ” 使用范围比较广,可用于一切人。 “ 操行 ” 使用范围比较窄,多用于学校的学生。( 3) “ 品行 ” 常和 “ 端正 ”“ 恶劣 ” 搭配, “ 操行 ” 常和 “ 优 ”“ 优良 ”“ 良好 ”“ 好 ”“ 坏 ”“ 差 ” 搭配。 操纵与把持 1、动词,都有按自己的意图、对所掌握的对象随意支配的意思。贬义。 2、( 1) “ 把持 ” 强调公开地控制、垄断,多至霸占位置、权力,不让别人参与;“ 操纵 ” 则指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某事或某人,这种支配控制大多是在幕后进行的。( 2) “ 操纵 ” 有凭技能、技巧控制或管理机器、仪器等的意思。 “ 把持 ” 没有这种意思。 3、 “ 把持 ” 的同义词另有 “ 把揽 ” ; “ 操纵 ” 的同义词另有 “ 驾驭 ”“ 掌握 ” 参加 加入与参与 1.“ 参加 ” 应用范围宽,无论具体组织或某项活动,甚至意见、建议等都可使用。 2.“ 加入 ” 只用于具体组织,如加入共青团。 3.“ 参与 ” 多用于活动。4.“ 参加 ”“ 加入 ” 既用于书面又用于口头; “ 参与 ” 多用于书面 。 察访与查访 查访:调查打听案情。 察访: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查看、察看 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查核、察核 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查访、察访 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查阅、查验 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 阅读 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刹那、霎那 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嘲笑、讥笑 都含有 “ 看不起人,取笑人 ” 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 “ 嘲笑 ” 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 讥笑 ” 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哆嗦、颤抖 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产生与发生 是一对同义词,可以互换。但仍有差异。 “ 发生 ”指没有的事出现了; “ 产生 ” 已有事物中生出了新的事物。 猖狂与猖獗 “ 猖狂 ” 着重于狂妄、任意妄为,一般形容敌人进攻、破坏行为; “ 猖獗 ” 重指凶猛、放肆,程度比 “ 猖狂 ” 更重,此外,还可以形容病 害、谣言、错误的的思想,多用于谓语。 常规(成规)与陈规 前面指的是久已通行的规则,后面说的是不实用的旧规章。 常、长 “ 常 ” 有以下几个义项: 1一般、普通,如 “ 常识、常事 “ 等; 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 ” 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 3 常常、时常,如 “ 常来常往、常见面 “ 等。 ”“ 常 ” 和 “ 常常 ” 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 “ 常常 ” 在证据上比“ 常 ” 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 “ 不常 ” ,极少用 “ 不常常 ” ,例如多说 “ 他不常来 ” ,很少说 “ 他不常常来 ” 。 “ 时常 ” 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 “ 近来他时常 发病 ” 。 “ 经常 ” 和 “ 常常 ”“ 时常 ” 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 “ 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 ” 。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 “ 经常 ” 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 “ 经常的工作、经常性 ” 等,这跟“ 常常、时常 ” 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 长 ” 本义是 “ 长 ” ,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 ” 源远流长、长途跋涉 “” 等;时间长,如 “ 长夜、长寿 ” 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 “ 长逝、长眠、长生不老 ” ;还表示长处、擅长,如 “ 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 ” 。因为 “ 常 ” 和 “ 长 ” 同音,有 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 “ 语重心长 ” 和“ 长年累月 ” 的 “ 长 ” 误 写作 “ 常 ” 。又因为“ 长 ” 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 “ 细水长流 ” 误 写成 “ 细水常流 ” 。 场面与局面 “ 场面 ” 与 “ 局面 ” 这对近义词,因意思差不多而常被混用,其实是有细微差别的。 “ 场面 ” 指一定场合的情景,所表示的范围较小。如舞台的场面、晚会的场面、婚礼的场面。 “ 局面 ”通常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如稳定的局面、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也可指规模,如这家商店局面虽然不大,货色倒齐全。书报刊上常有滥用 “ 局面 ”的现象,如形容宴会 “ 那局面真气派 ” ,形容精彩演 出 “ 那局面真动人 ” ,形容球赛 “ 那局面真热烈 ” ,这里 “ 局面 ” 都用错了,应用 “ 场面 ” 。 场所与 场合 “ 场所 ” 指地点或处所; “ 场合 ” 除地点处所外,还包括时间、条件和情况等因素。 “ 娱乐场所 ”“ 外交场合 ” 不可互换。 向往、憧憬 前者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后者指想象向往美好的事物,多指对未来的。 传诵、传颂 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船、船只 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 称赞 ”“ 称道 ” 与“ 称颂 ” “ 称赞 ”“ 称道 ” 与 “ 称颂 ” 这三个近义词,词义基 本相同,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词义有细微差别,表达的程度不同,要根据内容使用不同的词,避免混用。 “ 称赞 ” 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如:他做了好事,受到老师的称赞。 “ 称道 ” 也表示称赞的意思, “ 道 ” 表示述说, “ 人人称道 ” ,说是人人夸奖。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不值得称道。而 “ 称颂 ” 表示称赞颂扬,比 “ 称赞 ”“ 称道 ” 表示的程度要重,一般对功德业绩卓著的人,才用 “ 称颂 ” ,如:称颂民族英雄,某某的丰功伟绩万民称颂。对一般需要表扬的人和事,用 “ 称赞 ”“ 称道 ” 就可以了,不能随意用 “ 称颂 ” 。 沉重繁重 “ 沉重 ” 表分量大、负担重; “ 繁重 ” 除表分量大、负担重之外,还兼有头绪杂乱的意思。 “ 沉重 ” 可以形容具体物品重量,也可以比喻情况严重或 精神、心情等 不舒畅、不轻松,如 “ 沉重的打击 ” 。 “ 繁重 ” 不可这样用 沉重、繁重 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 “ 沉重 ” 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 “ 繁重 ” 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沉重与郑重 沉重 分量重; 情况严重时的心理状态。 郑重 严肃慎重的态度。 沉静与沉寂 都表寂静。 .“ 沉寂 ” 表程度重于 “ 安静 ” 。有比喻用法,例 “ 大地沉寂 ”“ 音信沉寂 ” 。 “ 沉静 ”没有这样的比喻 用法。 .“ 沉静 ” 除形容环境外,还可形容人的神色、心情和性格。 沉思、深思、寻思、神思 “ 沉思 ” 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 “ 深思 ” 重在思考的深入; “ 寻思 ” 重在思考的反复; “ 神思 ” 指精神、心绪。 衣服、衬衫 “ 衣服 ” 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 “ 衬衫 ”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战果、成果、结果、后果、恶果 “ 战果 ” 战斗中获得的成果; “ 成果 ” 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褒义词; “ 结果 ” 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中性词; “ 后果 ” 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 恶果 ” 坏结果或坏的下场。 成就与成绩 .“ 成绩 ” 用于一般事物(如工作、学习、体育运动等),中性词; “ 成就 ” 用于重大事情(如革命、建设、科技等),语气郑重,褒义词。 .“ 成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