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811汉语基础(文学院)考试大纲.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811汉语基础(文学院)考试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年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811汉语基础(文学院)考试大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年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811汉语基础(文学院)考试大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年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811汉语基础(文学院)考试大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页 , 共 4页2020 年 华 侨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招 生 考 试初 试 自 命 题 科 目 考 试 大 纲招 生 学 院 : 文 学 院 招 生 专 业 : 中 国 语 言 文 学科 目 名 称 : 汉 语 基 础 ( 文 学 院 )一 、 考 试 形 式 与 试 卷 结 构( 一 ) 试 卷 满 分 值 及 考 试 时 间本 试 卷 满 分 为 150 分 , 考 试 时 间 为 180 分 钟 。( 二 ) 答 题 方 式答 题 方 式 为 闭 卷 、 笔 试 。 试 卷 由 试 题 和 答 题 纸 组 成 ; 答 案 必 须 写 在 答 题 纸 ( 由 考 点 提 供 )相 应 的 位 置 上 。( 三 ) 试 卷 内 容 结 构现 代 汉 语 部 分 (75 分 ), 古 代 汉 语 部 分 ( 75 分 ) 。( 四 ) 试 卷 题 型 结 构现 代 汉 语 部 分 :1.名 词 解 释 ( 20 分 ) , 共 4-5 道 ;2.普 通 话 声 韵 母 与 国 际 音 标 ( 10 分 ) , 共 5 道 ;3.层 次 分 析 法 ( 含 多 义 短 语 分 析 , 12 分 ) , 共 2 道 ;4.简 答 题 ( 共 18 分 ) , 共 3 道 ;5.分 析 论 述 题 ( 15 分 ) 。古 代 汉 语 部 分 :1.名 词 解 释 ( 共 12 分 ) ,共 3-4 道 ;2.解 释 句 中 划 线 的 词 ( 20 分 ) , 共 10 道 ;3.简 答 题 ( 共 18 分 ) , 共 3 道 ;4.给 一 段 古 文 加 上 标 点 并 翻 译 成 现 代 汉 语 ( 共 25 分 ) 。第 2页 , 共 4页二 、 考 查 目 标课 程 考 试 的 目 的 在 于 测 试 考 生 对 于 现 代 汉 语 、 古 代 汉 语 的 基 本 概 念 、 基 本 理 论 、 基 础 知识 的 掌 握 情 况 以 及 综 合 运 用 分 析 和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三 、 考 查 范 围 或 考 试 内 容 概 要现 代 汉 语 部 分第 一 章 绪 论第 一 节 现 代 汉 语 概 述 : 什 么 是 现 代 汉 语 、 现 代 汉 民 族 共 同 语 、 现 代 汉 语 方 言 、 现 代 汉 语的 特 点 、 汉 语 的 地 位 。第 二 节 汉 语 的 规 范 化 和 推 广 普 通 话 : 国 家 重 视 语 言 文 字 工 作 、 现 代 汉 语 规 范 化 、 推 广 普通 话 。第 二 章 语 音第 一 节 语 音 概 说 : 语 音 的 性 质 ( 物 理 属 性 、 生 理 属 性 、 社 会 属 性 ) 、 语 音 单 位 、 记 音 符号 。 第 二 节 辅 音 与 声 母 : 辅 音 的 发 音 、 声 母 的 发 音 。第 三 节 元 音 与 韵 母 : 元 音 的 发 音 、 韵 母 的 发 音 、 韵 母 的 结 构 。第 四 节 声 调 : 什 么 是 声 调 、 调 类 和 调 值 、 普 通 话 的 声 调 。第 五 节 音 节 : 音 节 的 结 构 、 拼 音 、 音 节 的 拼 写 规 则 。第 六 节 音 变 : 变 调 、 轻 声 、 儿 化 、 语 气 词 “ 啊 ” 的 音 变 。第 七 节 音 位 : 音 位 简 说 、 普 通 话 音 位 。第 四 章 词 汇第 一 节 词 汇 和 词 的 结 构 : 词 汇 、 几 种 词 汇 单 位 ( 语 素 、 词 、 固 定 短 语 、 缩 略 语 ) 、 词 的结 构 ( 类 别 、 定 义 及 特 点 ) 。第 二 节 词 义 的 性 质 和 构 成 : 什 么 是 词 义 、 词 义 的 性 质 、 词 义 的 分 类 、 词 义 的 理 解 和 词 的运 用 。第 三 节 义 项 和 义 素 : 义 项 ( 定 义 、 分 类 、 单 义 词 和 多 义 词 、 同 音 词 ) 、 义 素 ( 义 素 的 定义 及 分 析 方 法 ) 。第 四 节 语 义 场 : 语 义 场 ( 定 义 、 层 次 、 分 类 及 特 点 ) 、 同 义 义 场 和 同 义 词 、 反 义 义 场 和反 义 词 。第 3页 , 共 4页第 五 节 词 义 和 语 境 的 关 系 : 语 境 对 解 释 词 义 的 作 用 、 语 境 对 词 义 的 影 响 。第 六 节 现 代 汉 语 词 汇 的 组 成 : 基 本 词 汇 和 一 般 词 汇 , 古 语 词 、 方 言 词 、 外 来 词 。第 七 节 熟 语 : 成 语 、 谚 语 、 惯 用 语 、 歇 后 语 。第 八 节 词 汇 的 发 展 变 化 和 词 汇 的 规 范 化 : 词 汇 的 发 展 变 化 、 词 汇 的 规 范 化 。第 五 章 语 法第 一 节 语 法 概 说 : 语 法 的 定 义 、 性 质 , 语 法 单 位 和 句 法 成 分 。第 二 节 词 类 ( 上 ) : 划 分 词 类 的 依 据 , 各 类 实 词 的 意 义 、 种 类 、 语 法 特 征 , 一 些 实 词 的意 义 和 用 法 , 一 些 容 易 混 淆 的 词 类 的 区 别 。第 三 节 词 类 ( 下 ) : 各 类 虚 词 的 定 义 、 分 类 、 语 法 特 点 , 一 些 虚 词 的 意 义 和 用 法 辨 析 ,词 类 小 结 。第 四 节 短 语 : 短 语 的 定 义 、 结 构 类 别 和 功 能 类 别 、 多 义 短 语 、 多 层 短 语 的 层 次 分 析 、 词和 短 语 的 区 分 。第 五 节 句 法 成 分 : 主 语 谓 语 、 动 语 宾 语 、 定 语 、 状 语 、 补 语 、 中 心 语 、 独 立 语 ( 每 类 句法 成 分 的 定 义 、 分 类 及 特 点 ) , 补 语 和 宾 语 的 区 分 。第 六 节 单 句 : 句 型 的 分 类 及 其 特 点 , 几 种 常 用 句 式 , 变 式 句 , 四 大 句 类 及 其 特 点 , 单 句分 类 小 结 , 语 法 分 析 。第 七 节 检 查 、 修 改 语 病 的 方 法 和 原 则 : 常 见 的 句 法 失 误 , 病 句 的 检 查 方 法 和 修 改 的 原 则 。第 八 节 复 句 : 复 句 与 单 句 的 区 别 , 多 重 复 句 的 分 析 , 紧 缩 句 , 复 句 常 见 的 错 误 。第 九 节 句 群 : 句 群 中 句 与 句 的 语 义 关 系 和 句 群 分 析 方 法 , 了 解 句 群 与 复 句 的 异 同 。第 十 节 标 点 符 号 : 掌 握 各 种 表 达 符 号 的 作 用 和 种 类 , 正 确 使 用 各 类 标 点 符 号 。第 六 章 修 辞修 辞 概 说 ; 词 语 的 锤 炼 ; 句 式 的 选 择 ; 常 用 辞 格 的 定 义 、 特 点 及 表 达 作 用 ; 辞 格 的 综 合运 用 ; 语 体 的 定 义 、 分 类 及 特 点 。古 代 汉 语 部 分1.文 选 左 传 10 篇 , 战 国 策 6 篇 , 论 语 18 篇 , 礼 记 7 篇 。 孟 子 10 篇 , 墨 子 1篇 , 老 子 1 篇 , 庄 子 9 篇 , 荀 子 1 篇 , 吕 氏 春 秋 1 篇 , 韩 非 子 1 篇 , 诗 经 25 篇 , 楚 辞 6 篇 。 ( 以 上 文 选 均 见 王 力 主 编 古 代 汉 语 ( 第 一 、 二 册 ) 教 材 )2.常 用 词常 用 词 ( 一 ) ( 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共 452 个 词 的 意 义 和 用 法 。3.通 论第 4页 , 共 4页通 论 ( 一 ) : 怎 样 查 字 典 辞 书 ; 通 论 ( 二 ) : 古 今 词 义 的 异 同 ; 通 论 ( 三 ) : 单 音 词 , 复 音词 , 同 义 词 ; 通 论 ( 四 ) : 词 的 本 义 和 引 申 义 ; 通 论 ( 五 ) : 汉 字 的 构 造 ; 通 论 ( 六 ) : 古 今 字 ,异 体 字 , 繁 简 字 ; 通 论 ( 七 ) : 判 断 句 , 也 字 ; 通 论 ( 八 ) : 叙 述 句 , 矣 字 , 焉 字 ; 通 论 ( 九 ) :否 定 句 , 否 定 词 ; 通 论 ( 十 ) : 疑 问 句 , 疑 问 词 ; 通 论 ( 十 一 ) : 词 类 的 活 用 ; 通 论 ( 十 二 ) :代 词 ; 通 论 ( 十 三 ) : 连 词 、 介 词 ; 通 论 ( 十 四 ) : 句 首 句 中 语 气 词 , 词 头 词 尾 ; 通 论 ( 十 五 ) : 诗 经 的 用 韵 ; 通 论 ( 十 六 ) : 双 声 叠 韵 和 古 音 通 假 ; 通 论 ( 十 七 ) : 古 书 的 注 解 ( 上 ) ; 通论 ( 十 八 ) : 古 书 的 注 解 ( 下 ) 。四 、 参 考 教 材 或 主 要 参 考 书 :王 力 主 编 : 古 代 汉 语 ( 第 一 册 、 第 二 册 ) , 中 华 书 局 ; 黄 伯 荣 、 廖 序 东 主 编 : 现 代 汉语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 以 最 新 版 本 为 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