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华侨大学702法理学与宪法学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华侨大学702法理学与宪法学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 页,共 5 页2019 年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招生学院: 法学院 招生专业: 法学 科目名称: 法理学与宪法学 1、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法理学(50%)与宪法学(50%) 。(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35 分) ,共 7 道;2.简答题(55 分) ,共 5 道;3.论述题(30 分) ,共 1 道。4.案例分析题(30 分) ,共 2 道;二、考查目标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法理学和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分析和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法理学1、导论: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的产生与发展2、法理学概述:法理学的含义、西方主要法学流派3、法的概念:法的定义、法的规范性特征4、法的实证表现: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第 2 页,共 5 页5、法的要素: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6、权利、权力和义务7、法的历史、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8、法律运行:法的制定、法律体系、法的实施9、法律行为与法律关系、法律程序、法律责任10、法的价值: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效率、法与正义、法与人权11、法律与社会: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文化、法与法治国家、法与生态文明12、法律职业、法律方法第二部分宪法学(一)宪法的概念1、宪法释义宪法词义;宪法的特征2、宪法的定义宪法的分类宪法的形式分类;宪法的实质分类(二) 宪法的历史发展1、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宪法产生的条件;宪法在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2、现代宪法的发展现代宪法产生的条件;魏玛宪法、苏俄宪法;宪法的发展趋势3、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清皇帝、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的制宪活动与宪法;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4、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1975 年宪法;1978 年宪法;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四、宪法的发展趋势(三) 宪法的变动1、宪法制定权的概念和性质宪法制定权及其界限;宪法的制定机关;宪法的制定程序2、宪法解释3、宪法修改4、宪法监督第 3 页,共 5 页宪法监督的体制;中国宪法监督的道路(四) 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法治原则3、权力制约原则(五)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1、宪法形式宪法形式;宪法渊源2、宪法结构(六) 国家性质1、国体国体概述;人民民主专政;爱国统一战线;我国政党制度 2、经济制度3、精神文明宪法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规定;宪法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定(七) 政权组织形式1、政权组织形式概述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选举制度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举的组织和民主程序(八) 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结构形式概述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我国国家结构形式2、行政区别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原则;我国目前行政区域划分;行政区划变更的法律程序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和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原则与类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4、 特别行政区制度第 4 页,共 5 页“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意义;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和特点;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和特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设置的原则和范围;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组成和任期;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伯任务(九)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公民和国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人权和基本权利的关系;限制基本权利的原则2、平等权平等权的涵义;理解我国平等权应注意的问题3、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公民的诉愿权4、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5、宗教信仰自由6、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和自由7、特定人的权利保障妇女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保障残废军人和烈军属的权利;保护残废军人的权利;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权益;被告人有获得辩护的权利8、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十) 国家机构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职权、组成、作用、任期及与各机关的关系;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以及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任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主席的地位;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国家主席的职权和特点3、国务院国务院的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及职权和机构设置第 5 页,共 5 页4、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和领导制度5、地方国家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地位;任期、领导体制、职权、作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性质、特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6、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领导体制、职权、组织活动原则;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的关系。四、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张文显:法理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2、高其才:法理学(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3、 宪法学讲义 ,林来梵,法律出版社,最新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