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析化学》考试大纲.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析化学》考试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国 地 质大学研究生 院 2016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 析 化学考试大 纲 (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型通用 ) 试卷结构 (一)内容及比例 分析化学部分 约 75% 仪器分析部分 约 25% (二)题型及比例 填空题或选择题 约 25% 问答题 约 40% 计算题 约 35% 一、分析化学概论 考试 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方法的分类与分析化学方法的选择, 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与发 展趋势;分析测试的全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滴定分析的方式; 基准物质 、 标准溶液的配制, 浓度的表示形式及相互的换算, 滴定分析中待测 组分含量的计算。 考试 要求: 1. 了解 分析化 学的任务 、作用 及分析化 学的发展趋势 ,认识 分析测试的全 过程及分析结 果 的表示。掌握分析结果的表达方式及正确计算分析结果。 2. 了解基 准物质、标准 溶液等概念,掌握标准溶 液配制方法、 浓度的表示形 式及相互的换 算,掌握滴定分析中滴定剂与被滴定物的计量关系及有关计算。 二、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考试 内容: 分析试样采集的作用与方法, 固体试样的制备过程及缩分公式的应用; 试样的分解方法及要 求。 考试 要求: 1. 了解试样的采集在分析测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试样采集的方法与工作原则。 2. 掌握固体试样的制备过程及缩分公式的应用。 3. 掌握分解试样的基本方法及工作原则。 三、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2 考试 内容: 误差的种类及特点、 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基本概念, 各种误差及 偏差的计算; 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和运算规则; 总体和样本的统计学概念, 随 机误差的正态 分布的特点及区间概率的计算 ; t 分布的特点、 总体平均值的 估计; t 检验法 和 F 检验法及其运用;可疑值的取舍方法;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极值误差的传递。 考试 要求: 1. 了解误差与偏差的概念,了解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概念,掌握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 2. 判断误差的种类及分析误差的来源,掌握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方法及措施。 3. 了解有效数字的修约与运算规则,正确表达实验数据。 4. 了解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特点, 掌握区间概率的相关计算; 了解 t 分布的特点, 掌握总体 平均值的存在区间与置信度的相关计算。 5. 掌握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t 检验法和 F 检验法) 。 6. 掌握 4d 法、G rubb s 法和 Q 检验法进行可疑值的取舍。 7. 掌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极值误差的传递规律,并正确估算分析结果的误差。 8. 初步学会用误差理论指导和设计实验方案。 四、酸碱滴定法 考试 内容: 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的离解平衡, 质子方程式; 分布分数的概念及 计算, PH 值对溶液中 各存在形式的影响; 溶液中 H + 浓度的有关 计算; 缓冲溶液的 性质、 组成以 及 PH 值的计算, 缓冲容量的概念及影 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 变色范围及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酸碱滴定 过程中 pH 值的计算 , 滴定曲线的绘制、 滴定突跃及影响滴定突跃 的因素。终点误差的概念及计算,酸碱滴定的方式及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考试 要求: 1. 了解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 2. 正确写出溶液的质子平衡式。 3. 了解分布分数的概念、作用并掌握相关计算。 4. 掌握一元 弱酸( 碱) 溶液、 多元弱酸 ( 碱) 溶液、 弱酸( 碱) 混合溶液 、 两性物质 溶液的 pH 值的 计算。 5. 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特性、组成以及 pH 值的计算。 6. 掌握酸碱滴定 原理、 酸碱滴定过程中 pH 值的计算 , 分析影响滴定 突跃的因素, 正确选择 指示剂,掌握酸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具体应用。 7. 能设计常见酸、碱的滴定分析方案。 五、络合滴定法 考试 内容: 分 析 化学 中常用的络合剂的类型,氨羧络合剂的特点 及 EDT A 与金 属离子络合物的特点;3 络合反应稳定常数、 各级络合物的分布; 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计算 ; 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选择原则; 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络合滴 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 应用。 考试 要求: 1. 了解 分 析化学中 常 用的络合 剂 的类型, 了 解 氨羧络合剂的 组成特点及 EDT A 与金属 络 合 物的特性。 2. 了解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的关系,掌握各级络合物的分布规律。 3. 熟练掌握络合平衡中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与计算。 4. 了解金属 离子指示 剂的作用 原理 及选 择原则, 掌握络合 滴定法的 基本原理 和 滴定过程 金 属离子浓度的计算。分析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掌握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5. 使用准确滴定的判别式判断滴定的可能性, 正确控制滴定的酸度范围, 掌握提高络合滴 定选择性的途径。 6. 了解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掌握分析结果计算方法。 7. 能设计络合滴定分析方案。 六、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 内容: 标准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概念, 电极电势及条件电极电势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 衡常 数; 氧化 还原滴 定指示剂的 种类 及作用 原理 ,氧化 还原滴定过程溶 液电势 的计算 , 滴定 曲 线的绘制; 氧化还原滴定预处理的目的、 要求与方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具体应用及分析结果的 正确计算。 考试 要求: 1. 掌握条件电极电势的概念及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3. 了解氧化 还原滴定 的原理, 掌握 氧 化 还原 滴 定 过程 溶 液 电势 的 计 算 及滴定突 跃范围的 计 算,正确选择滴定指示剂。 4. 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预处理剂的使用条件及除去的方法。 5. 正确计算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的结果。 6. 掌握高锰酸法、重铬酸钾法及碘量法的三类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七、沉淀滴定法 考试 内容: 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沉淀滴定原理及应用。 考试 要求: 1. 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沉淀滴定原理。 2. 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滴定条件、指示剂的选择及方法的应用范围。4 八、重量分析 考试 内容: 重量分析法的原理及分类,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换算因素及重量分析 结果的计算;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 溶解度 、 溶度积及件溶度积的概念及计 算 , 沉淀的类 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有机沉淀剂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考试 要求: 1. 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原理,掌握沉淀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 2. 掌握溶解度、溶度积及条件溶度积的相关计算。 3. 了解同离 子效应、 盐效应、 酸效应和 络合效应 对溶解度 的影响, 掌握不同 条件下溶 解度 的计算方法。 4. 了解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 5. 了解有机沉淀剂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九、吸光光度法: 考试 内容: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功 能 , 吸收光谱, 显 色反应及显色反应条件, 测定波长及参比溶液选择, 标准曲线, 吸光光度分析的误差控制, 示差 法、多波长法、导数法的原理及特点,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考试 要求: 1. 了解光的 特性和分 子吸收光 谱法的基 本特征, 熟练掌握 光吸收的 基本定律 ;认识 吸光 光 度法中引起误差的原因。理解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 了解分光 光度计仪 器的构造 与功能; 掌握显色 反应及其 影响因素 。熟练掌 握光度测 量方 法和测量条件的选择。掌握绘制吸收光谱及标准曲线的方法,了解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依据。 3. 了解光度测量的误差,掌握示差法、多波长法、导数法等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和特点。 4. 了解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十、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考试 内容: 回收率的定义; 气态分离法、 沉淀分离与共沉淀分离法、 萃取分离法、 离子交换分离法、 纸 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及电泳分离法等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分离富集新技术新方法。 考试 要求: 1. 掌握回收率的定义及计算。 2. 了解气态分离法的类型及原理, 掌握常用的沉淀法与共沉淀法的原理及分离条件的选择。 3. 掌握萃取 分离中 分配定律 、 分配 系 数 、分 配 比 、萃 取 率 、多 次 萃 取率 的 概 念与 计 算 ;了 解螯合萃取平衡常数与分配比的关系,正确选择萃取条件。 4. 了解离子 交换 剂 的种类以 及离子交 换 分离的原 理,了解 离子交换 树脂的亲 合力大小 的规 律及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5 5. 了解薄层色谱及纸色谱的基本原理。 6. 了解现代分离富集技术的发展。 十一 、原子光谱分析法 考试 内容: 原 子光谱 的产生 、光 谱 项 与 能级图 、跃迁 规则 、谱线 强度、 自吸与 自蚀 、分馏 效应、 背景 的来源等基本概念; 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光源的工作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及定 性、 半定量方法等。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 谱线的轮廓及变宽因素、 峰值吸收测量技术要 点、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件的作用、 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 火焰及石墨炉原子 化器的特点、干扰的类型及消除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等。原子荧光的产生及主要类型; 共振荧光及非共振荧光、 荧光猝灭等基本概念;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工作原 理和作用;干扰的类型及消除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特点等。 考试 要求: 1. 理解原子(发射、吸收、荧光)光谱产生的基本原理; 2. 熟悉原子光谱强度(发射、吸收荧光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 了解原子光谱 (发射、 吸收、 荧光) 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4. 掌握各种光源、原子化器的特点及分析性能; 5. 掌握原子(发射、吸收、荧光)光谱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十二、 分子光谱分析法 考试 内容: 分子光谱的产生; 光谱吸收曲线; 有机 ( 无机) 化合物的电子光谱; 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等。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的产生;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等;荧光、 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仪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荧光 (磷光) 和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定量分析 方法。 红外光区的划分; 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分子振动的基本类型、 影响吸收峰强度的因素、 基 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等基本概念。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及类型;Fo u r i er 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特 点;试样的制备方法;谱图解析的基本步骤;红外光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考试 要求: 1. 理解分子吸收光谱(紫外- 可见、红外)及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的产生机理; 2. 了解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3. 熟悉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溶液的荧光(磷光)强度影响因素; 4. 熟悉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仪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5. 掌握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定量测定方法; 6. 了解红外光谱区域的划分; 7. 熟悉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8. 理解红外光谱吸收的产生条件,掌握双原子、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9. 熟悉常用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能识别简单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10 . 熟悉色散型和 Fo u r i er 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及其特点;6 11 . 掌握红外光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十三、 电化学分析法 考试 内容: 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类; 电极电位及标准电极电位、 工作电极、 参比电极、 辅助电极等基本术 语与概念; 电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电位分析法的原理; 膜电位的产生;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作 用原理; 扩散电位、 电位选择性系数等基本概念; 电位测量仪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电位分析的 定量分析方法和应用范围。 普通极谱法的基本原理; 极谱波的形成; 扩散电流方程及主要影响因 素;极谱分析中的干扰电流及消除方法;极谱波的类型及方程式;单扫描极谱法的特点等。 考试 要求: 1. 了解电分析化学的主要类型; 2. 熟悉电分析化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3. 熟悉金属基电极的类型及电极反应; 4. 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性能参数; 5. 熟悉电位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应用范围; 6. 掌握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及极谱波的类型及方程式; 7. 了解单扫 描极谱法 、循环伏 安法、脉 冲极谱法 、极谱催 化波和络 合物吸附 波以及溶 出伏 安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十四、 色谱分析法 考试 内容: 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色谱法的分类; 保留值、 分配比、 分离度等基本概念; 塔板理论和 速率理论;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类型及特性;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考试 要求: 1. 理解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色谱法的有关术语及概念; 3. 熟悉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4. 了解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5. 了解气相色谱固定相和液相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类型及特性; 6. 掌握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方法; 7. 了解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及特点; 8. 重点掌握色谱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类型及特性等。 编制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 编制日期: 2015 年 7 月 2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