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0102471082020 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 试 大 纲科目代码、名称: 333 教 育 综 合1、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四)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题2、简答3、分析论述题二、考查目标(一)教育学原理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2、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理念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二)中国教育史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三)外国教育史1、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世界教育历史发展的线索;2、了解关键的教育制度和重大教育事件,熟悉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0102471083、了解重要教育家的思想,熟知国外教育名著及其核心思想;4、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四)教育心理学1、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启示。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3、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教育学原理一、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发展多样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学习教育学的价值和意义。二、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的促进功能、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负向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等以及表现) 。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依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和实现策略。四、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含义;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五、教师与学生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政治地位、经济待遇、职业权利、从业标准) ;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个体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的职业形象含义及内容。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含义及一般规律;师生关系的作用;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六、课程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010247108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目标的含义及特征;课程标准的含义、课程标准的结构,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执行;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等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七、课堂教学教学的含义;当代教学的新观念;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策略的含义。八、教育改革与发展“新教育运动”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影响;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21 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主要参考书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年。中国教育史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学在官府” ;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六艺”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学的历史特点;齐国的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2、孔丘的教育思想与历史影响“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3、孟轲的教育思想“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4、荀况的教育思想“性恶论”与教育作用;论教师。5、墨家的教育思想“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6、法家的教育思想“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私学;“以法为教” , “以吏为师”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三纲领” 、 “八条目” ;中庸:学习过程(学问思辨行) 、学问思辨行;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010247108学记:教学相长。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1、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2、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1、隋唐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2、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的影响。3、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4、韩愈的教育思想道统说与师道观;“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宋代“兴文教”政策;“苏湖教法” ;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 。2、书院的发展书院的产生原因;书院教育的特点。3、私塾与蒙学教材蒙学教材的种类和特点。4、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 ;“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论“大学”与“小学” ;“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致良知”与教育作用;论儿童教育。六、早期启蒙教育思想1、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2、 “六斋”与“实学”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七、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1、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010247108教会学校的课程。2、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洋务学堂的类别与特点;京师同文馆。3、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八、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1、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书院改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2、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3、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开民智” 、 “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4、严复的教育思想“鼓民力” 、 “开民智” 、 “兴民德”的“三育论”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九、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1、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2、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变革;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3、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文纳特卡制” 。4、收回教育权运动教会教育的扩张与变革;收回教育权运动。十、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十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1、李大钊的教育思想2、恽代英的教育思想3、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4、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靠群众办教育)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010247108十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1、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论教育的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职业教育思想体系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试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 “小先生制” ;“生活教育”思想体系。6、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主要参考书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外国教育史一、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二)古典时代的教育1、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基本思想2、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方法”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学园;学习即回忆;理想国的基本思想4、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吕克昂;灵魂论;自由教育二、古罗马教育(一)共和后期的罗马教育(二)帝国时期的各级教育(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1、西塞罗的论雄辩家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010247108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三、西欧中世纪教育(一)基督教教育1、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二)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2、骑士教育3、中世纪大学4、城市学校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一)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思想1、弗吉里奥;2、维多里诺;3、伊拉斯谟;4、莫尔;5、蒙田(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五、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一)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1、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2、加尔文的教育实践与思想(二)天主教教育耶稣会学校六、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一)英国教育的发展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导生制) ;1870 年初等教育法 (福斯特法案) ;巴尔福教育法 ;哈多报告 ;1944 年教育法 ;1988 年教育改革法(二)法国教育的发展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 (费里法案) ;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1959 年教育改革法(三)德国教育的发展巴西多与泛爱学校;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的主要内容(四)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010247108彼得一世教育改革(18 世纪初的教育改革) ;国民学校章程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的基本内容; 20 世纪 20 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 世纪 30 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五)美国教育的发展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六三三学制的内容与影响;莫雷尔法案(毛雷尔法案)的基本内容与影响;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 ;中小学教育法 ;生计教育;恢复基础运动;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六)日本教育的发展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20 世纪 7080 年代的教育改革七、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与泛智主义;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二)洛克的教育思想白板说;绅士教育;教育漫话(三)卢梭的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思想;爱弥尔(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教育性教学原则;课程理论;教学形式阶段论;普通教育学(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幼儿园教育方法;恩物;作业 (七)斯宾塞论教育生活准备说;知识价值论;科学教育论;课程论(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论人的全面发展;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九)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新教育运动历程;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进步教育运动历程;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十)杜威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 ;论道德教育;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010247108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十一)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改造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永恒主义教育的要点;新行为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结构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终身教育思潮(十二)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思想;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主要参考书目:吴式颖主编,李明德、单中惠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王天一、朱美玉、夏之莲编著:外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趋势二、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3、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三、学习及其理论1、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生学习的特点。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应用。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 VX: 15010247108四、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2、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一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3、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五、知识的学习1、知识含义及其类型;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机制。2、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3、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六、技能的形成1、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1、能力的基本理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2、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创造性的内涵与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1、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2、品德发展的实质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3、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品德不良的成因、纠正与教育。十、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参考书目:张大钧主编: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陈琦主编: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