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笔记.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中国人口结构问题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人口变迁与人口世纪世界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全球老龄化显现。第二节 人口结构问题与研究视角邓肯以前“人口规模”邓肯以后,人口结构:人口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地域结构。第二章 人口转变与未来人口态势第一节 传统人口转变与现代人口转变一、 传统人口转变主要是西欧国家的转变,从高位静止到低位静止。二、 现代化进程中的两种人口转变其一是内生型现代化,漫长,自下而上,从高位静止到低位静止。其二是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推动痕迹明显。一种是中国类型,另一种是出生率还是很高的三、 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特征生育率滞后于死亡率变化原因:死亡率迅速降低,是因为直接学西方。但是生育率收到观念和经济水平影响,变化缓慢。中国人口转变:生育率很低第二节 中国人口转变的特征前期滞后,后来矫枉过正。一、 生育转变的滞后特性与教训建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得生育率没得到控制,但死亡率降低。二、 中国人口生育转变的压缩性(一) 压缩性的概念(二) 时间维度上的压缩性生育率迅速降低(三) 空间维度上的压缩性无差别的计划生育,城乡一样。人口规模被压缩在同一块领土上。因为西部的条件不好,而且没有没有大规模对外移民。第三节 未来中国人口变化的趋势一、 中国学者关于人口未来的预测二、 联合国关于中国人口的预测。结论:人口将增长一段时间,达到峰值后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重。如果死亡率下降,老龄化更加严重。第三章 人口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第一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特征一、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现状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地域差异明显。东部高于西部(经济水平)农村高于城市(人口流动)二、 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动趋势(一) 未来老龄人口的数量变化平缓加速、急速增加、基本平稳(二) 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征缓慢老化、快速老化、高峰平台三个时期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三)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背景未富先老不仅是经济,包括从业结构、教育、城市化、社会保障多个方面。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家庭结构的变化危机深重。第二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分析人口老化成因与人口转变理论 工业化和现代化导致人口转变的结果中国计划生育和人口老龄化 相比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是中国人口老化加快的主要原因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悲观:马尔萨斯及其继承者。乐观:人口能促进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口转变与人口变迁:从年龄结构看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人口转变早期:人口年龄结构太年轻化,儿童抚养比大,不利于经济发展;中期,社会抚养比小,人口红利;后期,转为双低水平,影响趋于中性。二 人口老龄化过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劳动力比重缩减,而且社会养老金增加。老年人不利于学习知识和技术,积累人力资本,对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影响。而且老人更易于生病。二、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 家庭结构变化,养老功能缩减,而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村尤其严重。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老年人口发病率高。中国没有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赤脚医生制度解体后没有好的替代。人口老龄化对于老年服务的影响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照料老人问题很严重。养老服务和设施要求提高。第四节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人口举措一、 开放中国的人口生育政策。鼓励生育充分发挥“人口红利”效应发展经济二、 倡导健康老龄化,挖掘人力资本潜力人类寿命延长,可以考虑延迟退休。加大健康教育投入,增加人力资本,构造“第二次人口红利” 。总之是开放生育政策与提倡健康老龄化并举。第四章 性别结构失衡及其社会后果第一节 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一、 全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变化长期偏高。二、 地区人口性别比差异城乡都在偏高乡村偏高更加明显地域方面,多数地区都偏高,偏高的越来越多,但是区域间上升程度也有差异。第二节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分析一、 以往关于出生性别比偏高原因的争论对于出生性别比偏高是否存在的怀疑:瞒报漏报说;性别鉴定和人工流产说;溺杀和领养说后来,出生性别比偏高被普遍承认了于是,出现了解释:计划生育政策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论”或“生产方式论”生育观念重男轻女的“文化论”B超等技术普及后的“科技决定论 ”二、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概率性因果关系概率因果关系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三、 严厉的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一) 因果关系的证明特定时空中的因果关系:条件+历史性(二) 以往似是而非的论证社会经济基础决定论:男性劳动力的重要性,养儿防老,家族的好处等。造成男性偏好反驳:要从动态角度看。八十年代后,社会经济发展,那么应该是削弱了男性偏好才对。生育文化论:男性偏好的生育文化。反驳: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应该是男性偏好减弱了才对。少生动因论:因为想要少生,所以乐意只要男孩。反驳:那么,少生是自愿的吗?其实还是计划生育的结果。技术论:B 超等检测技术,方便人们人为选择出生婴儿性别反驳:技术不是原因,只是条件因素。(三) 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极限生育空间:某一个人群在某一时期在生育数量、生育时间、生育性别上的最基本要求。中国大多数农民来说,至少有一个男孩就是极限生育空间。一孩政策缩减了极限生育空间,人们无法通过生育数量满足自己的性别偏好需求。而相互攀比男孩使得人们对男孩的渴望增加。于是只能 B 超、堕胎(谎称意外怀孕等)所以,生育政策才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罪魁祸首。第三节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后果一是女婴死亡率偏高。女婴生存条件下降二是有男孩偏好的人对女孩生存条件漠不关心,导致女婴生存条件恶劣。这又反过来加剧了不平衡的性别结构。性别结构失衡与婚姻挤压 婚姻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可供选择的女性间的比例失调并导致部分人不能按照传统的偏好和习惯择偶的现象。对社会稳定与安全影响 剩男提高了犯罪率第四节 治理出生性别比偏好的政策措施一、 目前我国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