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考博招生专业目录.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考博招生专业目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1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学院简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涵盖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地质工程 3 个博士点和 3 个硕士点,2011 年获批国家首批能源与环保工程博士点,还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校学科交叉设置的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在此学科点下招收博士生。环境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五”和“ 十一五 ”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本一级学科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海洋开发工程与环境保护技术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海洋环境地质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是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学科开展社会服务有国家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甲级资质证书支持。本学科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88 人(包括兼职 12 人) ,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 1 人,博士生导师 38 人(包括兼职博导 10 人) ,教授 45 人(包括兼职 11 人) ,副教授 26 人。教学科研人员中 85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人员中 70%具有国外留学或访问经历,45 岁以下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占教师总数的 60%,形成了以院士和优秀青年学者为学术带头人的学缘结构和年龄合理的学术团队。经过“211 工程” 和“985 工程”建设,本学科点现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达 4900 万元,实验室总面积4200 m2,形成了功能完备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现场调查与观测、室内分析测试和室内物理模拟以及数值计算等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2二、招生专业目录联系电话:0532-66782058 联系人:刘老师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全日制拟招生人数专业基础知识笔试科目083001 环境科学01 海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高会旺江文胜姚小红高阳祁建华02 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环境变化刘光兴王震宇孟范平白洁于志刚李锋民李爱峰赵建李正炎田伟君王修林王宗灵22 2071 环境学或 2242 流体力学 B083002 环境工程01 水污染控制高孟春彭昌盛王琳02 地下水污染控制 郑西来03 海洋环境工程 丁德文5 2245 水污染控制工程或 2244 地下水污染控制 C0830Z1 环境地质工程01 环境岩土工程刘红军杨俊杰王栋02 海洋工程地质贾永刚许国辉吴能友7 2243 环境工程地质 A 或 2246 土力学0830J3 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不区分研究方向陈守刚黄明华曹立新孙明亮王焕磊徐晓峰柳伟10 2247 材料科学基础 A注:加者为校外博导。各专业均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各专业招生人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未达到 “申请-考核”制外国语条件的考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国语(1001 英语)考试且成绩达到学3校要求。三、综合考核方式与内容(一)专业基础知识笔试笔试科目考试时间 180 分钟,满分 100 分。环境科学专业考试科目(根据报考方向,选择环境学或流体力学 B;环境工程专业考试科目(根据报考方向,选择水污染控制工程或地下水污染控制 C);环境地质工程专业考试科目(根据报考方向,选择环境工程地质 A或土力学 );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试科目材料科学基础 A 。(二)面试包括业务考核、外国语考核等内容。1.业务考核主要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每位考生需准备 10 分钟左右的 PPT 汇报(包括个人学习与工作经历介绍、公开发表的文章与取得的科研成果、对所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以及今后的研究设想等) 。2.外国语考核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达到本专业的外语要求,包括听力和口语测试。 四、综合考核总成绩综合考核总成绩根据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计算得出,总成绩及任一项成绩出现 60 分以下者(其中外国语笔试成绩由学校确定合格线) ,不予录取。面试成绩=业务考核成绩80%+外国语考核成绩20%(面试成绩、业务考核成绩和外国语考核成绩均采取满分百分制) 。综合考核总成绩=(外国语笔试成绩+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成绩)230%+面试成绩70%。免试外语考生综合考核总成绩=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成绩30%+面试成绩70%。根据招生导师的招生名额,按录取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五、参考书目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2071 环境学 环境学导论 (第三版) ,何强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242 流体力学 B 流体力学 (第一版) ,吴望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243 环境工程地质 A 环境工程地质学 ,贾永刚等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2244 地下水污染控制 C 地下水污染控制 ,郑西来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245 水污染控制工程 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张自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246 土力学 高等土力学,李广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年 10 月第二版2247 材料科学基础 A 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4六、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简介1. 高会旺 联系方式:hwgao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沉降,大气沉降及其对海洋初级生产的影响,海洋生态动力学模拟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主要在我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开展了大气颗粒物、氮等物质的沉降通量,以及沙尘、灰霾颗粒、船舶排放物质沉降对初级生产影响的对比研究,揭示了大气沉降物质通过改变海洋的营养盐限制状态而影响海洋初级生产过程的单因子效应与联合效应,模拟研究并阐释了大气沉降、河流入海对我国近海叶绿素分布的贡献。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I&II论文 15 篇,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 1 项。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面上项目,可支配科研经费约 200 万元。2.江文胜 联系方式:0532-66782977 wsjang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境动力学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1)获得了模型海域变湍粘系数下的三维潮流解析解。2)在狭长海湾中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地形陡峭度决定拉格朗日余流的分布结构。3)建立模型海湾中三维潮致拉格朗日余流控制方程组的数值求解方法,发现斯托克斯漂的湍粘性效应项是余流生成的主控因素。4)实现水槽中三维潮致拉格朗日余流的 PIV 直接测量。5)建立湾内增水分布形态分类的定量化方法,并解释了湛江湾内风暴潮增水形态的形成机制。6)数值研究了未来 50 年青岛沿岸风暴潮增水的情景,应用到适应气候变化研究中。主要在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湍流非线性对拉格朗日余流的影响研究,76 万;(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街区尺度的城市风暴潮漫滩数值预报系统的研究,100 万。3. 姚小红 联系方式: xhyao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大气环境化学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国家级课题 3 项,经费 300 余万元。主要从事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海洋大气化学科学研究工作。目前聚焦 2 个研究方向,方向 1 是大气 N 循环过程,涉及大气氨和有机胺的来源、竞争性气粒分配及其与大气气溶胶的相态关系;方向2 是粒径大于 10 纳米的大气新颗粒的增长行为,特别关注大气新颗粒增长过程中停滞和收缩的物理化学机制。近年来,他的研究以现场观测为依托,结合模式模拟和实验室研究,解读关注的科学问题。他发表 SCI 论文 100 余篇,SCI 引用超过 5000 余次。 他是 2015 年国际期刊 Atmospheric Environment5的 Haagen-Smit Prize 获得者, 2017-2019 担任该奖评委。目前担任国际期刊 Atmospheric Environment编委, Scientific Reports 编辑。4. 高阳 联系方式:0532-66781397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近 3 年主要研究成果:开发高精度动力降尺度方法,利用区域气候和大气污染模式研究极端天气变化机理及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近三年发表 SCI 论文近 30 篇,包括 (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Journal of Climate 等。在研项目及经费:(1)气候变化下我国华北地区热浪和静稳天气对臭氧影响的高精度区域模拟研究;(2)全球变暖对我国东部灰霾和近海物质沉降影响的数值研究;(3)全耦合多尺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等,总共可支配经费200 多万。5. 祁建华 联系方式:0532-66782230 qjianhua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大气污染物沉降及其环境影响,海岸与海洋生物气溶胶监测技术与环境效应。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建立和发展了干沉降模型方法,估算了海上重要大气物质粒径分级的干沉降通量,增进了大气物质沉降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理解;建立了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特性的监测技术,率先在近岸、中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开展了大气生物气溶胶的研究工作,获得了沿海与海洋生物气溶胶的组成、特性和分布特征。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可支配经费 100 余万元。6. 刘光兴 联系方式:0532-66782672 gxliu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浮游生物学,生物海洋学及海洋分子生态学长期从事海洋浮游生物学、生物海洋学、海洋环境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近三年主要开展了中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浮游生物多样性与时空分布特征、海洋桡足类摄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研发及其在现场食物分析中的应用、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对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理毒理及分子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 30 余篇。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1 项,参加国家级项目数项,课题总经费200 余万元。7. 王震宇 联系方式:18112351932 wang628jiangnan.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过程及污染控制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研究工作聚焦于人工纳米颗粒的关键地球化学过程及生6物响应研究。 近 3 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22 篇,获得 2019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8 年度江苏省“双创人才”和“六大人才高峰” (A 类) 。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019-2023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6-2020 )各一项,总研究经费527 万元。8. 孟范平 联系方式:0532-66782875 mengfanpingouc.edu.cn 招生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微藻固碳与产油技术;危险化学品海上泄漏生物修复技术。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主要从事氧化石墨烯、纳米银等纳米材料以及抗生素等新兴污染物的海洋生态效应研究;基于微藻的工业 CO2 生物固定与生物柴油制备技术;基于系列生物标志物的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海洋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基础数据库建立以及危化品泄漏海域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其中,SCI 收录 20 篇、EI 收录 4 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10 余项。目前,主持自然资源部课题 4 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 项,课题总经费 150 多万元。9. 白洁 联系方式:0532-66782758 baijie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学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生态与环境作用、近海与湿地污染生态修复等研究,重点研究海洋微生物在氮、磷循环中的生态作用、近海及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其中 SCI 或EI 收录论文近 30 余篇;主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进展与展望 ,参编辽河口湿地水生态修复理论与方法等专著 3 部;申请国家专利 11 项,授权 4 项。目前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 项,主持横向课题 1 项,在研可支配经费约 120 万元。10. 于志刚 联系方式:0532-66781940 E-mail: zhigangyu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生态学主要从事海洋化学和海洋环境科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侧重于河口和近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大河及其河口的放射性同位素行为及示踪、海洋有害藻和水母的分子鉴定及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 863(目标导向) 、973(课题) 、NSFC 重大项目(课题) 、NSFC 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 NSFC 面上项目等课题 30 余项;先后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200余篇(SCI 收录百余篇) ,获国家发明专利 22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主要在研项目: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有机碳的保存机制研究(2017-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41620104001,总经费 260 万元,主持人)2) 近海海洋环境变动与水母灾害发生的关系(2017-20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1404402,总经费 260 万元,主持人)711. 李锋民 联系方式:0532-66782780 lifengmin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 再生水景观利用水质保障;近海新型污染物环境行为。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针对近海微塑料、增塑剂类新型污染物,开发了海水中增塑剂、微塑料分离富集 检测技术,初步揭示了中国近海微塑料、增塑剂的分布规律,探究了其对藻类、鱼类的生态效应,及其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对食物链的影响。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再生水回用风险问题,开发了厌氧区嵌入型潜流人工湿地,初步揭示再生水景观回用水质劣化机制,并开发了景观水体水质改善技术。近 3 年,发表 SCI 一区、二区论文 6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5 项。主要在研项目:(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再生水景观水体水质维持与改善技术,2018YFC0406304;(2)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盐渍土快速改良与地力培肥的功能炭基产品的研发与应用,2018CXGC0304;(3)国家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近海环境污染、效应及其控制理论与方法,课题 4:河口及滨海湿地对污染物的清除途径与机制,U1606404;(4)973 课题:渔业种群早期生活史生境的形成和变迁过程与机理,2015CB453301。12. 李爱峰 联系方式:0532-66781935 lafouc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 藻毒素与健康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在贝类积累腹泻性贝毒的过程机制、贝类体内麻痹性贝毒的代谢转化、BMAA 毒素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发表 SCI 论文 11 篇。2017 年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18 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排名 1) ;2018 年被授予中国海洋大学五四青年奖。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我国南海北部湾贝类体内 Gymnodimine 毒素的溯源与代谢转化研究” (41876112) ,2019.01-2022.12,主持,经费72.8 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海洋环境中神经毒素 BMAA 的溯源及其生态健康风险研究”(41676093) ,2017.01-2020.12,主持,经费 82.2 万元;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培育计划, “海洋藻毒素与生态系统健康” (201841003) ,2018.01-2020.12,主持,经费 100 万元;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 “我国东海海域有毒有害微藻与藻毒素分布调查” (2018FY100202) ,2019.01-2023.12,课题负责人,经费 205 万元。13. 赵建 联系方式:0532-66782319 jzhao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 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过程和生物响应、纳米技术的环境应用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1)研究了纳米颗粒和微塑料的界面化学行为,揭示了纳米颗粒对新型污染物的吸附-解吸附行为及去除机理;(2)聚焦于纳米颗粒和微塑料的环境归趋,探究了纳米颗粒/微塑料的悬浮-沉降规律、 (光)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过程;(3)研究了纳米颗粒和微塑料对藻类、鱼类8等水生生物和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制度机理、跨膜运输过程和生物体内迁移、转化机制;(4)阐明了纳米颗粒和微塑料在海洋、淡水和陆生食物链中的蓄积和转化规律。共发表 SCI论文 50 余篇,其中绝大多数发表在 SCI 一区和二区,包括环境类顶级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14 篇,Water Research 4 篇。主持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41822705) 、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JQ201805)等多项课题,总共可支配经费 300 万。14. 李正炎 联系方式:0532-66786381 zhengyan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主要从事污染物环境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研究,包括氮磷营养盐等传统污染物及环境激素等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生态效应、环境基准、风险评估等。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毒理学、生态学等理论研究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河口近海环境基准技术体系;制定了我国河口近海氮磷营养盐、重金属、烷基酚、双酚、氯酚、有机锡等污染物的环境基准;揭示了新型污染物的环境分布规律和生物生态效应,系统评估了其生态风险。近 3 年发表学术论文 7 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渤海入海污染物准实时连续监测与通量估算技术研究(2018YFC1407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拟雌激素壬基酚和抗雌激素三苯基锡与天然激素雌二醇共存条件下的联合毒性机制研究(4147609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环境基准及标准制定方法技术集成(2017ZX07301-002) ”等项目研究,科研经费 200 万元。15. 田伟君 联系方式:15615326667 Email:weijunas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湿地有机污染修复机制及技术研发;微污染地表水强化净化技术研究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针对河口湿地有机污染问题,研发了基于植物和复合生物炭粒联合作用的根际生态强化修复技术和河口湿地养殖原位修复技术;针对南水北调东线水质保障需要,建立了适用于输水渠道有机污染及季节性的氨氮超标生物栅水质保障强化净化技术和硫酸盐处理技术。近 3 年,发表 SCI 一区、二区论文 6 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4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并获得 2018 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的二等奖(1/10)。主要在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磁性炭基生物微球去除海上溢油中多环芳烃的机制研究(51979255),72.34 万元;湿地植物-复合生物粒联合降解河口湿地中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机制研究(51579228),74.68 万元;(2)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啤酒厂废硅藻土的生物再生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2019GSF109099),15 万元。16. 王修林 联系方式:13853248235 E-mail:xlwang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污染生态化学9根据海洋化学、海洋生态学和生态毒性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陆海同步观测、海洋围隔生态实验,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模型“四位一体”的综合技术路线研究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开展中国近海海域环境负荷物污染生态效应、环境容量理论和污染物控制技术等方面研究。近年来在海洋环境生态化学方向共承担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 30 余项,发表论文 200 余篇,其中 SCI 或 EI收录 80 余篇,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5 项,项目经费合计 300 万,主要承担项目包括 973 计划:近海富营养化关键过程及其对藻华灾害的驱动作用,国家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方向五:近海环境污染、效应及其控制理论与方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渤海入海污染源解析与水质目标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17. 王宗灵 联系方式:13687668729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生态学、海洋生物学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王宗灵,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多样性与功能、海洋生态灾害机理与防治等领域的研究,在海洋生态灾害机理与防治、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维持机制、特殊环境下海洋生物适应对策与种群动力学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近年来主持 973 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公益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70余篇,关于黄海浒苔绿潮的研究成果被评为“2015 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获得 2017 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8高孟春 联系方式:0532-66781061 mengchun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主要从事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技术、Z 型可见光催化技术、TiO 2纳米管阵列可见光催化技术以及纳米材料对废水生物处理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近三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20 余篇。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见光响应 TiO2 纳米管阵列复合电极光电催化耦合生物降解废水中氯代硝基苯的性能及机制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低碳氮比海水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经费约 100 万元。19. 彭昌盛 联系方式:15853299827,cspeng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与水处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海水入侵与海水资源化,环境材料。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2016-2019 发表论文 70 余篇,被 SCI/EI 收录近 50 余篇,其中 IF3 论文 20 余篇;申请(获得)专利 7 项。毕业博士 10 人(留学生 3 人) , 毕业硕士 13 人10(留学生 1 人) 。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基重点项目子项目、国基联合项目子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洋公益项目子项目、企业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5 项,在研经费数十万元。20. 王琳 联系方式:0532-66781819 lwangouc126.com招生专业: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利用与水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发表文章 30 余篇。主要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淡化海水纳入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山东引黄饮用水水质安全评价及影响溯源方法的研究 、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重大民生专项小流域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海绵工程中的示范应用 、山东省省级水利科研课题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研究等,总项目经费 500 余万元。21. 郑西来 联系方式:13012505297 zhxilaiouc.edu.cn招生专业: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地下水污染控制、海洋环境保护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长期从事地下水污染理论与修复、海水入侵防控技术以及石油平台造礁技术研究。近三年主要负责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黄海沿海典型区海水入侵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半岛地下水源地硝酸盐富集的关键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形成与治理机制研究 、中海油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海上退役设施造礁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经费 1000 余万元。近三年出版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近 20 余篇。22. 丁德文 联系方式:15842694221招生专业: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生态环境工程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主要从事海岸带系统科学与人海关系调控研究,并在理论、技术和具体实践中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负责的课题组在海岸带生态系统演变、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生态文明基础理论和岛礁生态修复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近年来发表论文 20 余篇,出版专著 2 部,主持完成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基于海陆统筹的我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战略研究”和“我国海岛生态环境脆弱性及保护战略研究” 。在研项目及经费:中国科学院,南海岛礁生态修复理论研究,400 万元。23. 刘红军 联系方式:0532-66782571 hongjunouc.edu.cn招生专业 环境地质工程研究方向:海洋岩土工程、海洋工程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