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创意写作考研中国文学史讲义.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创意写作考研中国文学史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中国文学史讲义一、什么是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的特征?如何认识和学习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是根据时期来区分的,有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传统的目录学主要是经、史、子、籍四部,属于文学的是籍部,古人重视经、史、子,籍部略有轻视。就学习而言,古人说朝经、暮史、昼子、夜集,这子、集也是後来人才添的,最早也就说的是经与史。故经、史乃一切学术之要基,离开这根基,则子、集便无可依据。故前人每说,由经入史,则史学可信,由史入文,则文学可信。随着历史的发展,籍部亦渐渐为古人所重视,明清以来成为古代学术的一部分。在籍部中,亦以诗文为主,小说、戏曲亦不登大雅之堂,民初以後才逐渐有人研究,并登上大学讲台。文学的主要内容当然是作家和作品,比如李白和他的诗歌,韩愈和他散文。读者首先接触的是作品,读了作品之後才想要知道作家是谁,他为什么写和怎样写,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是读者进一步的要求。孟子说:“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于是就要知道人。简单地知道了某某人,还不够,读者还要知道这个人的经历,他的成长经历,他的家世,他所处的时代,也就是说他和他当时社会以及别的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只有深入知道了世,才能深入地了解人,都了解了以後,才能深入地理解作品。由于古代距离我们今人时代遥远,古今社会、习俗、制度、人情等等,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要想了解古代社会,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古代遗留下来的史料也很少,一般说来,越古越少。这就需要读者多方搜集和阅读材料,才能比较客观、全面地了解古代和古人。因此,阅读和搜集材料,是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仅此一点,就决定了古代文学研究与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不同。文学直接反映作家的心灵,其感染读者除了作家所要反映的历史事实以外,还有作家本人的情感、个性,因此文学与历史和哲学不同,这一点是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与别的学科不同之处。当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人文学科研究也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如统计法、比较法等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科学地研究文学。如根据作家作品某种词汇使用的统计,可以比较科学地把握这个作家的用词习惯,如此等等,但是这些还只能是辅助手段,不能作为主要的根据。文学是人学,作家的思想、情感、性格,不能完全用数据来表示,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我们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我们要和古代作家对话,通过他的作品和他对话,所谓上友古人。这是我们与别的学科不同的地方。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强调文学研究的特性,作为历史科学,古代文学研究仍然要遵守历史科学研究的方法、传统,不能自己想说什么就什么,要言之有据,你和李白对话也好,和杜甫对话也好,都要保证对话的人是李白,是杜甫,而不是挂了李白、杜甫的名,而是自说自话。诸位同学不要以为我是危言耸听,现在学术界有不少的人都在这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这是因为第一,这些人没有经过正规的学术训练,根本不懂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第二,这样做是一种投机取巧。因为他不必花费多少时间去搜集和阅读文献,自己和自己对话,当然是省力的事。这些人写出的东西其实很好辨认,那就是浮词联篇,夸张铺衍,哗众取宠,表面看很热闹,很能煽情,其实那都是他个人的臆想。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往往都是朴实的,没有什么废话的。古代作家和作品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中心,古代文学发展中呈现出来的种种文学现象,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文学现象也是由作家写作构成的,一个人写作,也可以造成某种现象,一群人写作也可以造成现象,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它和在此之前的文学写作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它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事件、思潮、制度等等有什么联系,这个现象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都是要我们去研究的。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对你要研究的时代的整体条件都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因此古代文学研究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熟悉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家作品本身,必须对历史、思想史有充分地了解。我们常说的文史不分家,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作家靠作品传世,古代作品历经几百数千年,这就是文献。什么是文献呢?文是指作品,献则是指人。孔子说:“文献不足徵。 ”郑玄解释“献”为贤才。文献本指文章与贤才,文本指传世文本,献则指传授学术的人。但到後来,文献主要用以指文本了。明文献,才能明事理,研究古代文学,基础是文献,因此不要人为地将文献与文学分开,那是不懂文献的人,不知道学术研究真谛的人干的事。我们研究诗经 ,当然要了解诗经的成书、构成、版本的流传,注疏的发展,随便拿一本书,不加辨别就作为研究的底本,毫无疑问要犯错误。版本的重要性,我们这里不妨举几例以明之:明陆深金台纪闻记,明初南京有位医生替病人看病,一天一位病人拿着药方走了,这位医生匆忙追出门嘱咐道:“煎药时要放一块锡。 ”名医戴原礼在旁听了感到奇怪,药引为什么用锡?便上前请教。这才发现那位医生所据的医书, “锡”字刻错了,本应当是“饧”字,也即糖。那位医生不察,开错了药方。颜氏家训举江南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蹲鸱,芋也。 ”乃为“羊”字,人送羊肉,答书云:“捐惠蹲鸱。 ”举朝皆惊,不解事义。久後寻迹,方知如此。宋朱彧萍洲可谈记一则故事,说:“姚祐元符(北宋哲宗年号 1098-1101)初为杭州学教授,堂试诸生, 易题出乾为金,坤亦为金,何也?先是,福建书籍,刊版舛错,坤为釜遗二点,故姚误读为金 。诸生疑之,因上请。姚复为臆说,而诸生或以诚告。姚取官本视之,果釜也。 ”这样事例甚多,可见读书先要先版本,先要校,尤其是古书,有许多还未经整理,必要校勘整理。古代书籍浩如烟海,如何便能有所选择?从何选择?古人已经为後学者作了工作,这就是各种目录,今人要想读好书,知治学之路径,必要知目录。因此文献学是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功,不可分割。作品是作家心灵的反映,作家的情感、个性、喜怒哀乐,都真实地反映在作品中,如何能够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如何表达,作家在写作技巧上就要琢磨。构思、结构成篇,不仅是遣词造句,在韵文中还要讲究音律等等,这是作品艺术性特征的表现。所以研究文学中的艺术规律,从来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中心,这也是文学学科与历史学科不同的特征。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已经有一两千年了,古人为我们奠定了学术工作最基本规则和经验,不要今天接触一点西方的理论,就认为学术规范现在才建立。那都是不懂得中国古代学术工作,没有读过古书的人瞎说的。有那么一批人,一直浮在水波的上头,哪个浪头高就往哪个浪头上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批人对西方理论奉之为圭臬,又不会外语,不能读得懂原著,都是二手、三手的贩货,却大谈特谈,现在没的谈了,又开始大谈中国文化了,其实哪一种文化都没有认真地读过。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学术研究也同样有着悠久的传统。中国古代学术的严谨和科学化,为我们今人的研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在古代学术传统中,我们今人无论如何都不敢有任何轻视和不尊重的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态度。有些走马看花似的学者,能够从先秦一路跑到当代,似乎什么都懂,什么都敢说,真是愚妄至极。我们不要盲目追求博学,认为什么都敢说,都敢写文章的就是博学。总之,我们要读书,读好书,读有用书,认真充实自己,而不是眩耀自己。古人说读书有为人读书,有为己读书,我们首先要为己读书。此引荀子劝学以与同学共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馈献之物) 1。2、 古代文学学习和研究方法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热线:17521023199(同微信)1 按,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