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大学图书情报复试备考经验指导.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四川大学图书情报复试备考经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四川大学图书情报复试备考经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四川大学图书情报复试备考经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四川大学图书情报复试备考经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四川大学图书情报复试备考经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在前面:1.我的初试备考 经验适合考管理 类联考且对自己初试成绩目标在 240 及以上的同学。2.我的复试备考 经验仅适用于考川大 图情且初试排名在差额内的同学(如招 20 人进复试24 人,你的初试排名在 20 名以内)。3.因为去年的我搜索四川大学图书情报相关情况花费了很多精力,得到的有效信息却很少,所以这篇经验贴我会尽可能写详细一点,分为【初试篇】和【复试篇】,希望大家不要嫌我啰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考阶段参考。4.每个人学习基 础、能力、侧 重点不同,本经验贴仅供参考5.欢迎大家留言或私信提 问,但 请记住你是备战图书情报的考生,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一定要有,所有能在四川大学官网、百度以及本篇经验贴找到答案的问题一律不回答。这篇经验贴这么详细写了这么多字,希望你们能尊重我的劳动成果。6.分享内容会涉及到我笔记本的照片,我 纠结很久才决定发的,谁笑我字丑跟谁急()先介绍下我的基本情况,本科双非一本教育学,我高三参加过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自主招生考试,通过了初审,在面试被淘汰,考研目标学校只考虑川大。3 月底决定考研,目标专业川大高等教育学,4 至 6 月主要是背单词和看 311 教育学那六本厚到没朋友的书,这时候有学姐说川大教育学 19 年不招生(结果后来招了),本着非川大不上的心情决定跨考,所以正式决定备考管理类联考的时间是 6 月底。因为备考时间不足,且对图书情报专业比较感兴趣,所以选择了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好准备的专业。川大图情在 19 年以前分数一直在 涨,18 年分数线是 232,所以我给自己的目标是240(管综 160 英语 80),实际分数 253(管综 174 英语 79),是 19 年川大图情初试第一名。【初试篇】英语:参考书:恋恋有词(自己买的),研词(新东方发的),王江涛英语作文,老蒋英语真题绿皮书3 月备考 时报了新 东方政治+英语签约班,个人感觉只有看唐迟阅读课有收获,其他老师的课要么没看要么看了没收获(包括新东方许多很火的老师),我个人是不推荐报班的。英语二对语法要求不高,我到现在都分不清主谓宾定状补,四六级都是低分飘过,所以单词是英语二的重中之重。6 月以前买本考研单词书一直背就行了,给自己每天规划好背多少,6 月 结束前至少背完两遍,多多益善,并且整个考研阶段每天都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背单词时间。有人习惯早上看英语,但考研是上午管综下午英语,请一定要习惯在下午学英语。另外,任何老师的词汇课都不用看,反正看了视频你也记不住,还是得自己背。7.8 月份我拿英语一阅读练了练手,错的惨不忍睹,每篇基本上就对那么一两个,有时候甚至全军覆没。这时候错的多不用急,毕竟英语一二难度差距是有的,而且这时候单词基础还不牢。9 月开始接触英 语二真题,我随机留了两年的英语真题当后期模拟考试题(很重要,一定要拿真题模拟考)。基本保持每个月能做 2 套真题。刷完一套真题之后,有人说要逐句翻译,我嫌麻烦,于是就整理了一个笔记本,把我认为句型比较复杂或生词比较多的句子抄下来,然后用红笔备注。越到后期做的年份多了之后,需要整理的句子就越来越少,非常有成就感。这个笔记本可以在所有碎片时间来看,我偶尔不想刷题了也会花一整个下午来看笔记本,把单词放在句子里记真的效率非常高,很多背了很多遍都背不下来的单词,用这个方法就记熟了,看的次数多了之后笔记本上一些句型都能用在作文里。(随便翻了两页笔记)做每年真题的第一遍一定要掐表做,精确到每篇阅读,这样你上考场了心里有底。我做阅读比较快,一般 9 到 13 分钟一篇阅读,最后写完所有题 会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检查。后面就是反复刷真题,我是拿着老蒋绿皮书刷的,有逐句翻译,我没有具体数刷了多少遍,但我觉得八九遍肯定是有的。我开始刷真题之后保持每个下午都过一套刷过的真题,后期对真题熟练之后一下午过两套,临上考场前感觉每篇真题都在脑子里,很充实。刷的次数多了出题套路也熟悉了,在考场上看到正确选项心里会非常确定。10 月中旬开始背王江涛作文强化 20 篇(大作文 10 篇小作文 10 篇),有人说英语作文最后一个月背就行了,我只想说除非你记忆力特别好而且不追求高分,否则一定要趁早。我保持每天晚上背一篇,背完马上默写一遍,然后把出错的地方标注在作文书上(前后一共默写了三遍,建议每次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前几个晚上会非常痛苦,背到怀疑人生,别怕,背多了就好了。考前一个月我每天找个没人的教室把这 20 篇作文读一遍,王江涛说要滚瓜烂熟,我觉得我做到了,有时候晚上睡觉那些作文自动就在脑子里过。有人问作文模版行不行,我没看过所以不好评价,但我觉得扎扎实实打下基本功自己心里都会更有安全感吧。数学:参考书:老吕母题 800 练,陈剑数学高分指南,真题我考研数学错了 3 个选择题,19 年数学偏难,数学是我与其他人拉开分差的关 键点。我数学基础差,上大学后没碰过数学,所以在数学上花了很多时间,基本上后期管综复习重点都是数学。7 月跟着老 吕基 础视频把老吕母题 800 练刷了一遍,8 月自己又二刷,发现错误率很高,于是把所有第二遍的错题整理出了一本错题集,并且把书上的基础知识都写在了对应错题的后面。陈剑高分指南除了冲刺部分外,难度真的没想象的那么大,我 9 月刷完了第一遍高分指南并在书上标注了错题,10 月把标注的错题刷了一遍并把又错的写在了错题集上,然后这本书就再也没打开过了。我数学整个后期没有看书,只是反复刷真题和错题,收获非常大。刷错题集过程中,肯定会再错的,记得每遍用不同标记把错过的题标注出来,后期重点看标记多的题。(随便翻的两页笔记,第一张是基础阶段的错题,会用红笔写下知识点,第二张是真题错题)管综真题我从来都是整套刷,没有把数学逻辑写作分开做过,这里统一说一下。管综我同样留了两套题模拟考,管综题一定一定要掐表做,时间非常紧,很多人第一次完整做一套管综题居然是在考场上,导致时间分配严重不均衡,作文都没写完,基本凉凉了。我给自己的要求是数学保持在 50 分 钟左右,逻辑 40 分钟左右,大小作文 50 分钟左右,最后会有 40 分钟左右 时间检查。前期达不到 这个标准不用急,刷题多了出题套路熟悉之后,速度自然就上来了。我管综真题刷的次数不比英语少,考前一个月我每天上午过一到两套管综题,临上考场前每道题都烂熟于心,所以在考场上非常镇定,因为我相信我不会做的题95%的人也一定不会。逻辑:参考书:逻辑精点,逻辑 1000 题,真题我本科担任过辩论队队长,可能逻辑思维会比较强,在逻辑上花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7 月把逻辑 精点 过完第一遍,8 月过完第二遍并标注出错题(基本上整本书只有不到十道题错了第二遍),开学前把错第二遍的几道题又看了一遍,开学后连这本书都没带去学校。虽然骂老吕的人挺多,但他的形式逻辑真的讲的不错,感觉逻辑入不了门的可以去听听,论证逻辑主要就是熟悉套路,刷的题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9 月就开始刷 1000 题,这套卷子分为上下册,上册难度比下册低一点,我刷上册基本上是满分,刷下册一般错 1 到 4 题 ,偶尔全对或错 5.6 题,哪怕是模拟题也请保持掐表做的好习惯,我刷一套模拟题一般是 38 到 48 分钟(因为模拟题 每套题难度不等)。除此之外就没有专门的逻辑训练了。早年真题逻辑真的很简单,而且很多题在逻辑精点出现过,早几年的真题逻辑我甚至可以20 分钟刷完一套,但越到近几年真题逻辑越灵活,我发现我做真题正确率反而没有 1000题高,1000 题无论是难度还 是阅读量都是远大于真题的,我做真 题很容易粗心看错题,比如把支持看成削弱把很少看成很多之类的低级错误。我说过我做真题会留出 40 分钟检查,这 40 分钟我只会把我拿不准的数学检查一遍,然后就是把逻辑从头到尾检查一遍,因为我真的会犯很多非常傻的错误。然而我考研时还是错了 3 道逻辑,有 2 道题的错误原因还是看错题的低级错误。写作:参考书:王诚写作攻略,田然论说文写作素材,真题我在写作上其实花了不少时间,最后考研大小作文一共扣了 11 分。写作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科目,前中期的目标,只需要在 50 分钟内写完两篇作文且不跑题就行了,不必过多追求深度和文采。我说过我真题从来没单独刷过,所以在做真题前就随便找了个作文基础课看了一遍,结果真的用真题模拟考的时候,完全写不出来。千万不要觉得写作在考前一个月看看就行了,写作虽然得高分难,但是得低分挺容易的(手动滑稽),凉在写作上真的不划算。论证有效性分析最开始是学会找谬误点,我一开始能找三个就不得了了,写得多了就觉得哪哪都是谬误。其实我觉得点找对了后面的分析是水到渠成的,不需要什么套路和模版,尽量精简语言就好。王诚的写作攻略重点就看他归纳出的谬误类型,我这部分看过三遍,收获很大,会发现每年论证有效性分析都有那么一两个必定出现的谬误。我每篇真题的论证有效性分析都完整地写过两遍,第一遍和第二遍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写过第二遍之后就开始偷懒了,刷真题刷到小作文,就在脑子里找谬误,然后在脑子里想怎么分析。小作文我一般 25 分 钟内可以写完,不管是在 纸上还是在心里写的次数多了,在考场上只要找准点不用太多思考就能写出来。大作文我花了很多时间,一开始我对自己的要求就只是不偏题,后来慢慢对自己提高要求。一开始写作文被某个老师带偏了,走了不少弯路,后来决定不跟老师学,自己看田然写作素材自己练。这个方法大家酌情参考吧,如果有喜欢的老师可以跟着,如果老是入不了门,就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用田然素材是先整本看一遍,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后来有事没事就反复看这些段落。考场上我有一个段落直接用的这本书上的,写得非常顺。这本书后面有几十篇审题练习,容易审偏题的可以好好练下。我刷真题大作文完整写过两遍,第二遍之后开始偷懒,只列提纲,每篇作文提纲大概就 300 字左右,但对提高自己的写作经验和速度很有帮助。田然这本书收录了从管理类联考诞生至今的所有真题,我在后期也把历年每篇真题都拿出来列了提纲,只是为了锻炼自己不管遇上什么样的写作题都可以不跑题、知道写什么、有把握在 25 分钟内完成。在最后一个月我看了 18 年的王诚写作救命班,收获非常大,我很认真地做了笔记,发现很多素材是通用的,写在作文里一下子就有深度了。我做了一个论说文的笔记本,主要写了些素材和听王诚写作救命班后整理出的写作思路。管理类联考比起其他考研科目来说,知识点不难,复习量不大,学到后期经常有不知道干什么的感觉,最重要的就是反复刷真题,把所有可能的题型熟记于心。真正在考场上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在上考场前一定要有至少两次完整的模拟考,就是用管综真题和英语真题完完整整地模拟考场状态,早上掐表做管综下午掐表做英语,内心暗示自己这就是正式考试。我除了前三四套真题是拿来练手感的以外,其他的全部都用来模拟考了。关于初试差不多写完了,最后想提醒大家:无论你跟着哪个老师学习,无论那个老师表现得多么有魅力,都不要去搞个人崇拜。考研老师为了推销自己吸引更多学生也会有“人设”的,不要像追星一样疯狂地迷恋某个老师,觉得他说的都是对的,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考研后在微博看见一些考研名师对自己学生的一些出格行为,我觉得很痛心,更气那些学生自己傻,考个研而已,别觉得你遇到的那个人就是你人生的指路明灯了。【复试篇】在写具体的复试经验前,统一回答几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1.我看了复试名 单里大家的本科院校,可能有一半都是 985.211,但四川大学不会歧视本科双非的同学,我自己就是双非学校的,最终复试排名第三,综合成绩第二,为什么排名下降我后面会说,总之整个过程非常公平。2.19 年有 3 个推免生, 统考进入复试 21 人,最终录取 17 人,虽然复试排名和初试排名变化较大,但具体到个人排名变化一般没有超过 5 名,仅 1 名差额外同学成功进入录取名单,而且也仅仅是从 18 名上升到了 17 名。这也是我说的我的复 试备考经验不适用差额外同学的原因,因为逆袭很难,一定要好好准备。3.图书情报专业 多数都是跨考的,而且本 专业几乎都和图情没有任何关联,跨专业的同学不用担心。4.本科成绩不好也不会影响你的复试,准备好如果被问到为什么成绩不好这类问题的时候怎么回答就行了。我本科挂过一门专业课,其他同学也听说有几个都有挂科经历,这都没有影响我们的复试成绩。复试准备情况:我准备复试就没有初试那么认真了,考完初试之后一直在玩,出了成绩才开始买书,而且一开始买的还不是指定的参考书,是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复试前二十天看完了一遍,发现根本看不懂,这才换成指定书目党跃武的信息管理导论。我拿到书就按照课后练习题自己给自己勾了重点,并且把一切关于历史发展和介绍各种学派的部分全部删去,即使是课后习题提到的内容我也只勾画了大小标题,阐述部分略看。一本书可能有 75%的内容都不在我的阅读范围内。考前一周开始准备面试,我本科学生工作经历很丰富,得奖也不少,但我觉得对于我想证明我能学好图书情报专业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我没有准备简历。我在面试时带了我在 17 年制作的一本作品集,这个可以证明我的文学功底,我觉得它会显得我比较与众不同,给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我的自我介绍重点介绍了我担任辩论队队长和在写作方面的一些经历,其他经历就一句话带过,后来证明我自我介绍效果很好。自我介绍一定要背熟,我背熟后一直对着镜子练习,想象对面坐了一排考官。不要担心英语自我介绍老师听不懂,我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用英语一句话带过的“加入作家协会” 这段经历,老师们英语水平都不错,不要瞎担心。准备完自我介绍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自我介绍想象如果你是考官,你会针对里面的哪些内容问问题,如果准备了简历,也要想象老师会针对简历问什么,把问题整理出来后再想好自己要怎么回答,最好在回答时能有意识地与图书情报专业扯上联系。政治的考察范围会随着复试通知公布,我是在考政治前两个小时看了下微博上的两会新闻就上考场了,无论是否在差额内,在政治这一块都不用花太多时间,政治主要是看你思想是不是积极向上,是不是关心时事,并不会考你很深奥的理论。专业课笔试:专业课笔试是在上午 8 点到 10 点,老师在发卷时说“题量比较大,有四道题”,我听成了十道,我算了下平均一题只有十二分钟,于是拿到卷子材料都没认真看就开始狂写,字都快飞起来了。结果最后写完第四题我发现没了,这时候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前面已经没位置再写,我只能绞尽脑汁地写第四题,但写完还是有很长时间,于是我剩下的时间就在生无可恋中度过,感觉自己凉了 大家一定一定要先看清楚有多少 题啊,我有时候真的太蠢了。专业课笔试的材料题很长,每道题材料都有 1 到 3 页 A4 纸,抓重点看。题目都很开放,大家都是跨专业考生,老师不会太为难,这也是川大图情复试很难逆袭的原因,题目太开放大家答的水平都差不多,拉不开什么差距,看过书的同学尽量多写点书上的专有名词,证明自己是有底子的。这里差额外的同学想拉分就一定要认真看书,争取把观点都写得专业一点。专业笔试真题回忆如下:(只回忆大概,不保证 100%一样。笔试题每年变化大,题目参考价值不大,仅参考出题思路即可)1.材料为在互联 网时代图书情 报领域发生的一些变化,题目为结合图书情报专业谈谈互联网时代中图书情报领域的变化和未来发展2.材料为翟天临 学术不端事件, 题目为在图书情报视角下谈谈信息道德建设3.材料为某国家 领导对于建设书 香社会的发言,题目为结合图书情报专业谈谈我国书香社会建设进程4.材料为关于未来 图书馆建设 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措施,题目是结合图书情报专业谈谈未来图书馆建设综合面试:专业课笔试完马上抽签决定面试顺序,抽签完毕就开始面试。我抽到的是 10 号。之所以叫综合面试,是因为把英语面试和专业课面试综合到了一起,不过英语只用准备自我介绍,不会英语问答。不用准备中文自我介绍。复试的同学都很友好,复试完后大家会聚在一起通个气。我了解到的情况是顺序靠前的同学都被问到了比较难的专业问题,大概从 5.6 号的样子就没怎么问了,这个也是有运气成分的。上午一共面试了 9 个人,我排在下午第 1 个,老师们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就叫我去面试了,下午开始的时间大概是 12:55。所有的简历或其他想给老师展示的资料会有专门的助理帮忙分发给老师,我拿过去的就是五本个人作品集。进去之后有老师提示你先自我介绍,在场大概有 10 位老师左右,我自我介绍时大部分老师都低着头,要么在看我的书,要么在看什么资料,只有两三位老师抬头看我,于是我就主要和这两三位老师有眼神交流。自我介绍完毕后老师针对我的自我介绍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让我介绍加入作家协会的经历。现在还有印象的问题有:为什么不考中文专业?你对“如果天堂存在,那 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句话的理解?这本作品集的流通渠道?分享一下初试第一名的备考经验?研究生期间想选择的研究方向?图书情报专业发展前景?我回答过程非常流畅,不太清楚的问题就往自己熟悉的方向带,老师们很好,会顺着你的回答提问。我有意识地告诉老师我曾参加四川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面试,感觉老师们很认可这段经历的含金量,在我说完后就开始说觉得我各方面都很优秀之类的,整个面试氛围也变得非常轻松。面试时间大概 10 到 15 分钟的 样子,我离开过程中听见老师们在交流说“这女孩不 错、很优 秀、文笔很好” 之类的话,当 时一下子就放心了,我的面试成绩应该为笔试拉回了不少分。有的同学在简历上写了自己不太熟悉的项目,结果被老师问得有点懵,所以大家写在简历上的东西一定要是经得起问的,而且一定要思考它们能不能与图书情报专业有联系。比如一个同学在工科做了一个好像是智慧机器人相关的项目,被问到对智慧城市有什么见解,结果就答不出来了。我的建议是,如果只有一两项特别出彩的经历不够写满一张简历的话,就在自我介绍里重点说就行了,如果经历很丰富可以考虑制作简历。有自己独特的作品的话,准备作品就好了,会让老师印象很深的。政治:政治没有什么好说的,我是理科生一点政治基础都没有,还是考了 80 分。政治主要考的就是时事热点,没有什么理论知识。关心下热点话题,答题时三观正一点就好了。政治真题回忆如下:1.结合图书情报专业 ,谈谈你 对“从互联网+到智慧+” 的见 解。2.选择一个两会期 间的热点事件, 谈谈你的见解。最后来一碗鸡汤:从我决定三跨考川大开始,我就抱着我大概率考不上的心态在备考,我觉得川大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哪怕没追到我也不会后悔。备考期间你们能想到的各种戏剧性负面事件都在我身上发生了,整个十月都处在崩溃边缘,经常偷偷抹眼泪。考研期间,谁不是一边崩溃着、自我怀疑着,一边咬着牙拼命坚持呢?发生了什么都不要紧,心中有目标就一心向前冲就行了。我这么菜的人都能考第一,你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