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考研辅导班:2020年中传传播学考研初试大纲.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传考研辅导班:2020年中传传播学考研初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传考研辅导班:2020年中传传播学考研初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传考研辅导班:2020年中传传播学考研初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传考研辅导班:2020年中传传播学考研初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传考研辅导班:2020年中传传播学考研初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传考研联盟中传考研辅导班:2 020 年 中 传 传 播 学 考 研 初 试 大 纲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及要求初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中外新闻史、广播电视史论、新闻理论、新媒体概论和传播学概论等知识领域。中外新闻史考核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的新闻事业发展历程、规律、特征以及经验与教训。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和外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新闻媒体及其他新闻机构、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活动与新闻现象的历史概况,能对其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并能借鉴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解决现实新闻工作中的问题。广播电视史论考核内容包括广播电视发展历史、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要求考生能运用历史视角对广电传播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能够在中外广播电视发展的对比参照中找到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与发展规律,并能运用历史经验对当前广播电视的发展状态与具体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并具有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广电传播问题的能力。新闻理论考核内容包括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要求考生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深刻理解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规律、性质功能以及新闻自由调控,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的新闻传播问题。新媒体概论主要考核内容包括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和形态、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要求学生具备新媒体发展前沿的基础知中传考研联盟识、熟悉新媒体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掌握新媒体研究的主要理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传播学概论主要考察人类传播活动的演进;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大众媒介与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互动关系等,为理解人类传播活动提供理论知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传播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传播问题的能力。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 中外新闻史1.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2.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3.清末民初的中国报业发展4.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发展5.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发展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新闻事业发展7.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事业8.外国新闻传播发展史9.西方新闻传播发展史10.世界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史第二部分 广播电视传播史论中传考研联盟1. 广播媒介发展的历史脉络2. 广播黄金时期的标志及其重大事件的传播3. 电视媒介发展的历史脉络4. 电视全球传播的技术条件5. 电视传播史上的重大事件,知名节目及其影响6. 广播、电视产生的时代背景7. 中外广播界名人8. 中外电视界名人9. 国内外重要广播电视媒体、机构和组织10. 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进程第三部分 新闻理论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 新闻敏感与政治敏感3. 新闻舆论导向4. 新闻舆论监督5.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6. 媒体的社会责任中传考研联盟7. “新闻自由”的认知8. 新闻伦理与道德9. 新闻法治与法律法规10. 新闻传播出现的新问题第四部分 新媒体概论1. 新媒体的技术文化发展史2. 新闻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3. 媒介融合的特征及其理论4. 移动媒体的现状与发展5. 新媒体传播环境与版权6. 新媒体新闻伦理7. 网络舆情8. 中国特色的新媒体理论构建9. 网络视频的发展进程10. 智能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五部分 传播学概论1. 传播学史中传考研联盟2. 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 传播类型与模式4. 传播内容5. 传播功能6. 传播者与传播体制7. 传播媒介8. 受众9. 传播效果10. 传播研究的新领域三、试题类型主要题型包括简答题、论述题。四、考试形式及时长笔试,考试时长为 3 小时。五、参考书目不限参考书目中传考研联盟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传播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及要求本科目主要考查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理论及其应用、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国际传播、智能传播、新媒体传播、政治传播、媒介素养、性别传播等。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媒介现实问题、对解决方案进行思考的能力。本科目满分 150 分。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理解传播学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 主流范式的诞生与发展3. 批判研究与多元化4. 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发展5. 传播学子领域:跨文化传播学、国际传播学、发展传播学、健康传播学等第二部分:传播1. 传播的概念中传考研联盟2. 人类传播演进的历史进程3. 人类传播发展的规律与趋势第三部分:传播研究方法的应用1. 问卷调查及其他社会调查统计方法2. 实验法3. 内容分析法4. 文本符号与话语分析5. 深度访谈、民族志与质化的社会调查方法6. 个案研究法7. 其他方法第四部分:传播类型1. 内向传播2. 人际传播3. 群体传播4. 组织传播5. 大众传播6. 传播的功能研究中传考研联盟第五部分: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1. 不同视角下的传播过程2. 重要的传播模式第六部分:传播者与传播的控制研究1. 社会制度、媒介控制与媒介规范理论2. 控制的不同形态3. 把关研究4. 媒介垄断、媒介组织及其结构5. 媒介专业主义及其反思第七部分:传播内容与文化1. 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2. 大众传播内容的商业化3. 大众文化第八部分:传播媒介1. 媒介及认识媒介的基础性原则2. 各种媒介的比较与选择3. 新媒介与媒介融合中传考研联盟4. 媒介与技术理论5. 西方媒介产业第九部分:受众与用户1. 受众的概念、特征、类型2. 受众观的变迁与受众理论3. 受众主体与受众行为4. 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变第十部分:传播效果1. 传播效果的认知历程2. 各种传播效果理论3. 传播效果的普遍取向第十一部分:智能媒体传播1.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2. 智能媒体传播的理论3. 智能媒体传播的特点4. 虚拟现实与未来影像5. 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中的应用中传考研联盟6. 社交网络与智能媒体传播7. 平台社会8. 5G 与融媒体建设9. 未来媒体与未来社会的反思与前瞻第十二部分:传播研究的专题领域1. 治国理政新理念中的传播思想2. 国家发展战略与传播媒体3. 全球化与大众媒介、发展传播学、文化依附、全球传播4. 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5. 媒介事件6. 媒介素养7. 消费主义与大众媒介8. 阶层、社会公平与大众媒介9. 广告研究、公共关系、危机传播、品牌战略10.传播研究的其他前沿课题第十三部分:传播理论在媒介实践中的应用1. 社会理论:从大众社会到网络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