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大学传播考研经验指导分享.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1年浙江大学传播考研经验指导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2021 年浙江大学传播考研经验指导分享一、浙大传播学的试题风格浙大学硕的题目变化很大,2015 年才恢复招生,15、16 年这两年的试题还算简单,17 年题目开始灵活起来了,但还可以按一般理论来答。18、19 年的题目和题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渐渐开始稳定下来,所以 20 级考研的朋友要格外重视近两年的题目。在题型上,实务这门的变化最大,传媒经济占 75 分,这两年的题目基本上都可以从参考书目传媒经济的课后题目中看到痕迹,但有越来越向外拓展的趋势;广播电视新闻学两三道题,基本上都是书上的原题,所以这本书需要背诵(我恰恰没背,这两道题直接放弃掉) ,此外实务里会有热点的题目,所以热点也需要关注,但不需要把注意力全放在热点上,只要理论基础扎实了,热点的分析其实万变不离其宗。理论这门无疑是越来越难了,基本可以断定,题目已经脱离了参考书内容。因为现在的传播学教程还是沿袭主流传播学研究中 5w 的框架,基本上以经验学派的理论为主。如邵老师这本其实就是按照传播本体论、传播过程论、传播方法论、传播主体论逻辑来展开的,当然还有浙大专有的一些知识点。在近两年的试题中,这种最基本的知识点已经很少涉及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经验学派的内容不重要,因为经验学派的内容里包含着一种控制论的传播观,而批判学派就是对这种控制主体或意识形态的批判。在掌握两本参考书的基础上,还需要大量拓展批判学派的内容,这不仅是为了应付名词解释,还是培养一种批判的思维,应用到论述题的答题中,也会增色许多。传播学的外延是很广阔的,包含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学批评、符号学等内容,在浙大的试题里其实也大量涉及社会学的东西。包括我在复试抽到的面试题“利用一种传播学理论去解释当代人普遍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这其实就是社会学的范畴了。所以总是有一些学妹问我需要看哪些书,重点是哪些,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在书中得到了多少,这些恰恰都反映在了我的思维模式和答题里。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二、推荐书目不要嫌我推荐的书太多,有没有价值自己判断吧,并不是说每本书都对考试有用,只是看浙大的题目,灵活得有各种各样的答法,简单地用经验学派的理论也是答,换个思路深入点用一些批判学派甚至是社会学等各种理论也是答,至于分数就是由老师来评判了。我理论这门课最后一道论述题只剩 15 分钟,所以就开了个头没写完,考完我觉得一定完蛋了,论述题分数最多了,但我在前面的简答题花了太多时间答得太深了,最后分数出来有 132 分,所以我猜老师还是从你的答案中看得出你肚子里有多少货的。我还想说,文科的答题并没有标准答案,理论的运用无高下之分,论述题也没有标准格式,对一个问题有深入、独到的解释,并且能够说清概念或理论,就是很好的答案了。三、关于报班如果问我要不要报班,我觉得还是看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复习计划,因为我是跨考,想一次上岸,为了求稳就报了一对一的辅导班,机构是新祥旭,大家可以自行选择。但是不要对辅导班产生依赖心理,自学和自律依旧是很重要的能力。四、关于专业课考研后期,关注了很多辅导班的公众号都在不断放出新的热点知识点,会让你很焦虑,我也有过这个时期,九月份我还会定时去关注公众号的内容,但说实话,那段时间我从公众号里得到的有效信息并不多,因为都太浅显了,后期我就舍弃了这些,把时间专注在论文和我的笔记里,热点我定了刺猬公社的热点(每个月一期,会把业界和社会热点整理出来还有分析) ,我也会刷微博了解最近热门的东西,但最重要的是我会想这些热点可以用到什么理论来分析。我是八月下旬开始去上班的,在这之前的时间,我都在学校图书馆里一个人学习,那段时间的作息非常规律,6 点 45 起床,7 点半多点到图书馆,晚上10 点 40 结束学习,回到自己在校外租的小房子里,还会看看闲书或者看剧。在这段时间里,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大量的看书,然后整理传播学的基础知识点,两者相互补充渐渐形成了我自己理论知识的网络图。七月中旬开始每天一章或两章政治,倍速刷视频。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但是上班之后我的复习节奏完全就被打乱了。所以后期我基本理不出一个整体的思路来,除了政治和英语还是按照我的节奏在进行,就是每天一次有时候要变成每两天每三天一次,其余的时间我只能拿来看书、看我前期的读书笔记、看论文,整理专题。真题我是一直放在手边,不断翻看,有时候闲下来了就翻一翻,尤其是暑假之后我的理论已经过了一边,我就会把真题拿出来,脑子里会想这道题目我要怎么答。十月份我开始练题,主要是练 15 年之后的题,但发现写题的效率不高,我总结出了一些写题的规律之后(如整理几个万能开头,从社会、技术改变 or 理论开始,整理一些万能句子,准备热点例子分析用等等) ,就开始以思考为主。一直做到去年的真题,我就开始慌了,因为写不来啊。所以我又回归到理论本身,反复看我的笔记、论文,反复看刘海龙的范式与流派,最后总结出了我的答题风格,就是抛开一切套路,去分析题目本身,尤其是一些概念。所以我很庆幸我的前期看了这么多书,尤其是在批判学派和社会学理论上了解了很多,当我看到吴飞老师的一些很理论的论文的时候,我虽然也会迷惑,但多看几遍我能跟上他的思路,我不会对这些理论感到陌生,因为我已经知道这些理论的出处和流变。最后我有意识地在看论文中对一些话题的讨论老师都用了哪些论文,我会把理论做一个整理,在这个话题出现的时候我可以用这个这个这个,这样其实就是对理论有了自己的梳理。在职考研最大的难处对于我来说不是时间不够,而是诱惑太多。我时不时要和同事们出去聚餐,备课的时候要准备我的内容,有时候就会被文学的知识吸引走,更重要的是,老师虽然忙,也是个很安稳的工作。到了后期,我甚至已经开始佛系了,对于考研这件事也没那么执着了。系统的专业课复习在 11 月后旬开始我已经停止了,只有政治还在刷题(因为书都买了,刷题是不费力的事) ,英语也剩下反复写真题这种不太复杂的任务,那段时候我觉得我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觉得自己这么懒肯定考不上了,一方面又很不甘心,想让自己振作,可以无数的事情压着你,每天的工作结束后就很累了,回家后根本不想再复习了。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但索性后来我还保持看笔记、看论文,保持一种思考的状态,有时候不自觉的我还会再课堂上跟学生聊起最近的热点,我会用经济学的理论告诉他们考差的科目都是沉没成本,用传播学的理论跟他们分析一些舆论的走向。其实整体的备考过程我觉得最痛苦的就是记忆了,有些东西你不得不去记,尤其是政治,我又那么不擅长这些。专业课我也记了,记一些我觉得我一定要在考场上用上的句子(最后我只记住了大体轮廓,还是我自己编的) ,这是最痛苦的。其次是反复在看已经看过却有点忘记的旧知识也是很痛苦的,因为一看就知道哦哦哦这个我知道,可是我怎么之前想不起来呢,这种感觉也痛苦,因为那时我的知识是分散的,还没有串联起来。再次痛苦的是跟大量冗杂而无用的信息为敌了,网上真的充满了太多无价值的信息,它们被包装成很重要的样子,只会让你焦虑。即使在知网中也存在大量这样的论文,有时候我看了一下午的论文,只能碰到一篇有价值的,或我只能从一篇论文中找到这么一句话是有用的。所以东西不在多,贵在精,我看了这些论文,现在让我说得出来的对我答题最有影响的也不过那么几篇,可这并不能否定其余论文的价值。 (我说的无用是指这篇论文里讲的东西我都懂,或说的太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