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环境科学考研分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环境科学考研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 /www.xxxedu.net/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环境科学考研分析一、考试简介1、所属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研究方向:01 (全日制)环境过程与全球变化02 (全日制)环境污染控制与生物修复03 (全日制)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04 (全日制)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05 (全日制)环境生物与生态工3、初试科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302 数学二902 环境学基础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 /www.xxxedu.net/4、复试科目:0303 环境工程学 二、参考书目1.环境监测奚旦立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环境学基础鞠美庭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或最新版。3.环境化学王晓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二版;4.环境化学(21 世纪教材)戴树桂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三、环境化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及要求绪论第一节 环境化学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要求:了解环境化学的特点及发展动向;理解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掌握污染物的环境效应。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 /www.xxxedu.net/第一章 天然水的组成与碳酸平衡第一节 水的化学组成与分类第二节 水中的金属离子第三节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第四节 碳酸体系形态与作用第五节 封闭体系碳酸平衡规律第六节 开放体系碳酸平衡规律第七节 天然水的碱度与酸度第八节 天然水的缓冲能力要求:了解天然水的化学组成的形成过程、碳酸体系的形态与作用;理解水生生物与水体理化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有关水质指标的环境意义、各种酸碱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水中金属离子各形态浓度的计算、O.A.阿列金分类法和气体在水中饱和溶解度的计算、碳酸体系各碳酸化合态浓度与 pH 之间的关系、酸碱度的概念和计算。第二章 水环境中的溶解和沉淀作用第一节 溶解和沉淀的环境意义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 /www.xxxedu.net/第二节 各类固体的溶解度第三节 不同固相的稳定性第四节 水体的稳定性要求: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环境学意义;理解不同固相的稳定性;掌握各类固体的溶解度和水体的稳定性判别的计算。第三章 水环境中的配合作用第一节 配合作用的环境意义第二节 配合物的稳定性第三节 羟基的配合作用第四节 螯合剂 NTA 的配合作用第五节 腐殖质的配合作用第六节 有机配位体的影响要求:了解配合作用的环境学意义;理解腐殖质等有机配位体的在污染物迁移与转化中的配合作用;掌握羟基和螯合剂 NTA 与金属离子配合作用的有关计算。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 /www.xxxedu.net/第四章 水环境中的氧化还原平衡第一节 氧化还原平衡的意义第二节 电子活度与氧化还原电位第三节 天然水体的 pE-pH 图第四节 水中污染物的氧化还原转化要求:了解水中氧化-还原平衡的意义;理解水中污染物的氧化- 还原转化;掌握 pE 的有关计算和 pE-pH 图的制作。第五章 水环境中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第一节 水中胶体的来源及性质第二节 颗粒物的吸附过程第三节 水体沉积物要求:了解水中胶体的种类和沉积物中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因素;理解胶体的双电层模型;掌握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第六章 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行为与水体富营养化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金属形态分类与研究方法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 /www.xxxedu.net/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化学行为第三节 水体富营养化预测模型要求:了解天然水中金属的形态分级技术及其分析缺陷;理解有机污染物在水中的化学行为过程;掌握金属形态分析技术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表征。第七章 大气的化学组成第一节 组分浓度及停留时间第二节 重要大气物质组分第三节 大气颗粒物(气溶胶)要求: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停留时间;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源与汇和温室效应的产生机制;掌握大气颗粒物来源的推断。第八章 气相大气化学第一节 大气光化学反应基础第二节 氮氧化物的气相反应第三节 二氧化硫的气相反应第四节 有机物的气相反应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 /www.xxxedu.net/第五节 光化学烟雾第六节 平流层化学要求:了解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气相反应过程;掌握光化学烟雾与臭氧空洞的形成机理。第九章 液相大气化学第一节 二氧化硫的液相反应第二节 氮氧化物的液相反应第三节 酸沉降化学第四节 降水化学组分和 pH 的背景值要求:了解酸雨的地带性分布;理解氮和硫氧化物的液相反应;掌握酸雨形成机理。第十章 土壤环境化学第一节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第二节 有机、无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影响因子第三节 生物耐受污染物的机制要求:了解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理解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污染物迁移转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 /www.xxxedu.net/化之间的关系;掌握生物耐受污染物的机制。第十一章 污染环境的修复第一节 微生物修复技术第二节 植物修复技术第三节 化学氧化技术第四节 电动力学修复第五节 地下水修复的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及共溶剂淋洗技术要求:了解各种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理解各种修复技术的原理;掌握各种修复技术的工艺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