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概览.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概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概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概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概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所属一级学科:法学学科专业代码:030101所在单位:刑事法学院导师组负责人:朱继萍教授学科专业简介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学科是陕西省优势学科,同时多年来一直是司法部和陕西省重点学科。1958 年西北政法学院成立之初,理论法学的教学与科研也随之起步, “文革”停办,1979 年复校后学科重建,1984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经过 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最具综合实力和学术影响力的法学理论学科。现设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西方法理学、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立法学、法律社会学、法经济学等学科方向。马朱炎教授、邵诚教授、王天木教授、严存生教授等历任本学科的带头人,为奠定本学科点在全国法理学界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作出了重大贡献。法学理论学科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学科现有专职教师 19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14 人(杨宗科、李其瑞、朱继萍、杨建军、何柏生、刘治斌、邱昭继、王国龙八位教授,张宏斌、宋瑞兰、张书友、余涛、董青梅和杨锦帆六位副教授) 。在硕士研究生导师当中,有 9 人具有博士学位, 2 位在读博士;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杨宗科、邱昭继、张书友、余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研究生院(朱继萍) 、南开大学(张宏斌) 、南京师范大学(何柏生) 、山东大学(杨建军、王国龙) 。此外,学科聘请了康奈尔大学的於兴中教授、社科院法学所的刘作翔教授、浙江大学的葛洪义教授为客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金钊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谢晖教授为兼职教授,常年为研究生开设主题多样的各种讲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担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1 人、常务理事 2 人、理事 2 人;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1 人;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理事 3 人。本学科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其中,2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 人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师” ,1 人荣获“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标兵 ”,1 人荣获“司法部优秀教师” ,2 人荣获“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 ”,1 人荣获“陕西省师德标兵 ”,1 人荣获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2 人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 “特支计划” 。法学理论学科重视优秀法学理论人才培养。自 1984 年以来已招收研究生 30 余届,培养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600 余人;其中有 60 余人考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政法院校或实务部门的理论骨干。法学理论学科多年来一贯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法理学前沿 、 法学研究与方法论 、 法的一体和多元等一批重要学术成果;本学科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率先发起法律价值问题的研究,随后还在法律文化、法制现代化问题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且吸引了全国许多学者参与讨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学的“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 ,就是主要依托本学科而发展起来的学术名栏。复校以来,本学科教师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2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18 项。出版学术专著 50 余部,译著 2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800 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 、法学研究 、 中国法学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被新华文摘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 、 法理学、法史学 、 社会学 、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转摘 80 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政府科研奖励 29 项,学会奖及其他各类奖 20 余项。2009 年至 2011 年连续三年进入“ 中国法学创新网”科研论文总数排名统计前十。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法学理论学科特别关注法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多项,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学科是全国最早开展法学导论、法理学两分法教学改革的院校之一。在全国率先创建了立法诊所教学项目、选派优秀青年法学理论教师到基层司法机关担任法官助理,并积极开展硕士研究生到司法机关进行半年实训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目前,本学科教师为本科生开设的法学理论课程有 20 余门,其中法理学 、 法学导论两门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法学理论教学团队是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本学科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00 余篇,以本学科教师为第一获奖人获得的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 4 项,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的国家级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 1 项,省级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 2 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 5 项。本学科还开办 “西北法学理论网”(http:/nwjurisprudence.nwupl.cn/)和“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网” ( www.marxistjuris.com/)两个学术网站,为宣传和扩大本学科的学术影响搭建了网络平台以及“西北法律理论” “马列主义与法” “法意天地”三个学术公众号,与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文化研究中心合办了“法治文化研究”公众号,为宣传和扩大本学科的学术影响搭建了网络平台。本学科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先后为西北地区党政机关、司法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讲授法治讲座和普法教育讲课数百场,组织起草了陕西省公路养路费征收条例 、 西安市保障老年人权益办法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建议稿,参与了立法法等数十部法律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并提出了立法建议;参加了关于“法治陕西” “枫桥经验” “一路一带”等法治改革项目的研究论证和决策咨询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科努力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承办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 2012 年学术年会和第八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先后与哲学动态编辑部合作举办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论坛 、与法哲学法社会学论丛编辑部合作举办了“实践哲学视野下的法律观”学术研讨会、与韩国釜庆大学联合举办了东北亚文化学会第 24 届学术年会等多场学术会议;邀请法兰克福大学托依布纳教授、康奈尔大学施瓦布教授、鲍曼教授、於兴中教授、国际法律语言协会前主席劳伦斯M索兰教授、瑞典隆德大学布莱恩伯德肯教授、日本著名法学家铃木敬夫等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此外,本学科十余教师还赴美国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西悉尼大学、法国巴黎第二大学、马赛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台湾中正大学等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本学科未来的学术研究将秉持“基础研究与西部特色相结合”的战略考虑,争取在中国特色法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西方法学前沿问题等领域再创新绩,为繁荣我国理论法学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