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招生考试大纲-土壤学.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招生考试大纲-土壤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本土壤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学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必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物质组成、土壤来源、土壤性质与过程、土壤利用与管理等部分。要求考生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过程、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80 分钟。2、试卷结构(题型)(1)名词解释题(2)填空题(3)简答题(4)论述题(5)分析题(6)实验设计题三、考试内容绪论第一节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一、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性及作用二、土壤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土壤的主要功能一、生产功能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二、生态功能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三、环境功能环境的缓冲净化体系四、工程功能工程基地与建筑材料五、社会功能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第三节 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与方法一、土壤学学科分支及研究内容二、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三、土壤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土壤学科发展的概况一、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主要观点二、应用土壤学和基础土壤学的发展三、我国土壤学的发展概况上篇 土壤的物质组成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二、土壤的矿物组成第二节 黏土矿物一、层状硅酸盐黏土矿物二、非硅酸盐黏土矿物第三节 我国土壤黏土矿物分布规律一、风化和成土作用与黏土矿物组成的关系二、我国土壤黏土矿物分布规律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二、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及组成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一、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和转化二、植物残体的分解和转化三、土壤腐殖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四、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一、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二、土壤腐殖物质一黏土矿物一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三、土壤腐殖酸的分组四、土壤腐殖酸的性质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一、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二、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三、土壤有机质的管理第三章 土壤生物第一节 土壤生物的组成一、土壤微生物二、土壤动物三、土壤中的植物根系第二节 土壤生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一、温度二、水分及其有效性三、pH四、氧气和 Eh第三节 土壤生物分布及其相互作用一、土壤生物的分布二、土壤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四章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第一节 土壤水分基本性质一、土壤水分形态二、土壤水分含量三、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第二节 土水势一、土水势及其分势二、土水势的测定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第三节 土壤空气一、土壤空气的组成二、土壤空气的运动三、土壤通气性第四节 土壤热量与热性质一、土壤热量来源与平衡二、土壤热性质三、土壤温度中篇 土壤性质与过程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一、土壤形成因素二、母质对土壤发生的作用三、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四、生物因素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五、地形与土壤发生的关系六、成土时间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七、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演化的影响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一、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二、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迁移三、基本土壤成土过程四、人为活动作用下的成土过程第三节 土壤发育一、土壤的个体发育二、土壤的系统发育三、土壤剖面、发生层和土体构型四、反映土壤风化发育的指标第四节 土壤发生与诊断层的形成一、泥炭化过程与有机质表层的形成二、腐殖化过程与腐殖质表层的形成三、土壤熟化过程与人为表层、耕作淀积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的形成四、盐化作用与盐结壳、盐积层、超盐积层和盐磐的形成五、富铁铝化过程与铁铝层、低活性富铁层的形成六、灰化过程与灰化淀积层的形成七、黏化作用与黏化层、黏磐的形成八、积钙过程与石膏层、超石膏层、钙积层、超钙积层和钙磐的形成九、碱化作用与碱化层的形成十、聚铁网纹化过程与聚铁网纹层的形成十一、土壤初育过程与雏形层的形成十二、漂白层的形成第六章 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第一节 土壤颗粒一、土壤粒级二、土壤密度和容重三、土壤孔隙第二节 土壤质地一、土壤机械组成二、土壤质地类型三、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改良利用第三节 土壤结构一、土壤结构体二、土壤团粒结构三、土壤结构改良第四节 土壤力学性质一、土壤黏结和黏着性二、土壤可塑性三、土壤胀缩性四、土壤的抗剪强度五、土壤压缩与压实第五节 土壤耕性和耕作一、土壤耕作二、土壤耕性和耕作力学三、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第七章 土壤水分移动与循环第一节 土壤液态水运动一、土壤饱和流二、土壤非饱和流三、土壤水分入滲与再分布第二节 土壤气态水运动一、土面水分蒸发二、土壤内部的水汽运动第三节 土壤水循环、平衡及有效性一、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及平衡二、土壤水分有效性三、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性第四节 农田土壤水动态与调控一、土壤水分的动态特性二、农田灌溉与灌溉量计算三、农田排水第五节 土壤中的溶质运移一、溶质的对流运移二、分子扩散与溶质弥散三、土壤溶质的动态特性第八章 土壤胶体表面化学第一节 土壤胶体的表面类型与构造一、硅氧烷型表面二、水合氧化物型表面三、有机物型表面第二节 土壤胶体表面性质一、土壤胶体的比表面二、土壤胶体表面电荷三、土壤胶体表面电位第三节 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一、离子吸附的概念二、阳离子静电吸附三、阳离子交换作用四、阳离子交换量五、盐基饱和度六、交换性阳离子的有效度七、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专性吸附第四节 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一、阴离子的静电吸附二、阴离子的负吸附三、阴离子专性吸附第九章 土壤溶液化学反应第一节 土壤溶液的组成与特性一、土壤溶液组成二、土壤溶液的动态平衡第二节 土壤酸碱反应一、土壤酸性的形成二、土壤碱性的形成三、土壤酸度的指标四、土壤酸碱性的生物环境五、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六、土壤酸度的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