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模拟试题 .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模拟试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模拟试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模拟试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7 页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模拟试题1、专业词语解释(每题 6 分,共 30 分) 1、楚辞 2、活字印刷3、沈从文 4、义和团运动 5、福楼拜 二、填空题(一空 1 分,共 20 分) 1、根据下面三段文字写出相关成语 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 宋 苏轼谢宣召入学士院状:“圣旨召臣入院充学士,承旨使,星下独生蓬荜之光华。 ”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 德行:“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2、下面有关高风亮节的名言写出其作者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关于古代文体发展脉络: 最早的文体,是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 。早起文学的另一重要类型是( ) 。现存的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 、 淮南子等几部不同类型的著作中。作为中国最早书面记载的( ) ,可视为中国散文的雏形。汉第 2 页 共 7 页代时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出现了( ) 。从南宋晋末宋初开始,诗坛上相继出现了以谢灵运为代表的“() ”派和易沈约为代表的“( ) ”诗歌和以宫廷文人为创作主体的“( ) ”。 4、我国古代出了统一的封建王朝外还有几个较长的分裂时期,包括:始于( )代汉的三国时期,由前秦和东晋之间的(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的十六国时期, ( )是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这四个在南方前后相继的的总称,五代十国是( )灭亡后在中国中原地区相继出现的五个朝代和十个割据政权的合称。 5、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结晶,其中北半球日照最长的一天是“() ”,一年中最热的一天是“( ) ”,开始凝结露水的日子是“( ) ”。 三、简答题(一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赋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发展流变。 2、简述古代历史的主要体裁形式。 3、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的过程及成就其历史影响。 四、阅读题(20 分) 报任安书(节选)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第 3 页 共 7 页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填空(每空 1 分,共三分) 文中的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 ),提到的仲尼是 ( ), 吕览是指( )。 2、写出文中繁体字对应的现在标准写法(每空 1 分,共 3 分) 滅-鬱- 竊- 3、写出下列词语的解释 倜傥: 厄: 愠色: 偿: 4、根据上文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 200 字(10 分) 五、政论文写作(50 分)题目:对干部读书现状的思考 (题目也可自拟) 字数要求:1200 字左右,超过 1400 字或少于 800 字适当扣分 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三成干部不读书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讲话时表示,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为了解干部读书现状,人民论坛杂志社近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 。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强烈,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 03 小时,27.6%第 4 页 共 7 页为 36 小时。 此次调查为期 16 天,共回收有效问卷 10047 份,另有 120 位干部接受电话采访。其中,局级及以上干部约占 3%,处级干部 12%,科级干部 35%,其余为一般干部。此次调查样本取自 10 多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川、贵州、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浙江、江苏等地。 干部喜欢读书吗? 75.5%选择“喜欢”或“非常喜欢”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干部能够充分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在回答“读书最大的收获”这个问题时,64.1%的干部认为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力量” 。63.7%的干部将不读书的危害归结为“思想僵化,定决策、做决定往往凭经验、拍脑袋” 。 在“您是否喜欢读书”的选项中,75.5%的受访者选择“喜欢”或“非常喜欢” ,选择“一般”的为 19.3%,选择“不喜欢”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 5.18%。 在“您认为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什么”的提问中,70.3%的受访者选择“读书” ;其他依次为“参加系统培训” 、 “他人的言传身教” 、 “听讲座” 。 一位干部引用高尔基的话说, “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 干部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选择“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受访者达 29.2%,列第一位 在“您喜欢哪类书籍”的调查中,选择“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受访者达 29.2%,列第一位;选择“与业务相关的书籍”的达 16.9%,列第二位;第 5 页 共 7 页列第三、四、五位的依次为“各种经管类书籍” 、 “当前流行的畅销书” 、 “名人传记” 。选择“理论著作”的为 8.3%,列第六位。 有的受访者表示,选择“理论著作”的比较少,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说明党政干部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对这些理论著作有所涉猎,大体内容知道,觉得读起来没有新鲜感;一方面是因为这方面的书在编排上常常有宣教味道,不注重贴近干部当前的工作实践,引不起阅读兴趣。 在“您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善读书”的调查中,63.9%的受访者选择“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要带着具体问题读书” ,53.9%的受访者选择“要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 。 干部读书的时间有多少? 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 03 小时,62.7%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太忙、应酬太多抽不出时间读书 调查显示,当前党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并不多。在“您每周读书的时间是多少”的调查中,33.4% 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 03 小时,27.6为 36 小时。 在“您一年大概读几本书”的调查中,有 19%的受访者选择 03 本,36.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年读书的数量在 36 本,25.4%的受访者表示每年能读 10 本以上书籍。 在“您书柜的使用情况如何”的调查中,28.5%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增添新书,读过大部分书籍” ,48.3%的受访者表示,家中或办公室的书柜“偶尔添加新书,读了部分书籍” ,不到 5%的受访者表示“只是一种摆设,从来没有看过” 。 既然党政干部读书的主观愿望强烈,那么他们的读书时间为什么不够多?在“您第 6 页 共 7 页在读书中最大的困扰是什么”的调查中, “工作太忙,抽不出太多时间读书”成为干部阅读最大的烦恼,占 40%。第二大原因是“应酬太多,读书时间被挤占”,比例为 22.7%。 此外, 50.5%的受访干部认为,网络给传统阅读带来了较大冲击,选择“冲击很小”和“没有冲击”的占 49.5%。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的方式在年轻干部(40 岁以下)中较为流行,且得到较多肯定。调查发现,一些干部不喜欢网络阅读的原因有三:一是知识水平受限, 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干部上网的难度越大;二是受办公条件与设备局限;三是不认同网络阅读的效果。 读书如饮食, “没有时间”不应该成为借口。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人们总可以找到读书的时间。 人民论坛记者:康培 人民日报记者:吕绍刚 答案:1 、对于个人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心灵的成长、精神的发育。对于干部来说,读书会让他们有一个宁静的心情、从容的心态、理智的头脑和开放的胸怀。同时,领导干部读书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城市的阅读风气。可以说,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干部的知识素养不仅关系执政能力,而且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速度和高度。 2、干部读什么书,这反映了他们的旨趣所在,同时也折射出他们的人品、官德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等为官的素养。投机的政客,一般不会去读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 ,也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干部们从书中读到了“黄金屋” ,还是“颜如玉”?从书中读到了历史的重托、社会的责任、人民的疾苦,还是仅仅是装潢门面、做做样子、附庸风雅?这些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第 7 页 共 7 页3、干部忙,这是实情;干部应酬多,有时身不由己。然而仔细想想,有多少干部是忙在文山会海、觥筹交错中?更有一些干部认为社会上潜规则太多,照书上做未必得利,还不如把时间用在走后门、拉关系上。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的贪官在最后的反思中都会提到“放松了学习” 。这并不完全是推脱之辞,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深入研究问题的习惯,不认真学习,不认真读书,几乎是所有腐败官员的共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