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运用语言学考研经验专业指导最新.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1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运用语言学考研经验专业指导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运用语言学考研经验专业指导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运用语言学考研经验专业指导最新关于书单和选择选择学校的问题成绩出来之后,有一个问题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问我的,“你为什么要选人大?”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奇怪了。人大作为 985,211 一直都是热门学校,我没有理由不选择它。但是回过头来说,大家其实想问我的应该是“你为什么敢报考人大“。这是个好问题。那么我就跟大家来说一说我选择学校的历程。大三刚开学我就开始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了。那个时候只是决定了考语言学这个专业,但是要考什么学校,这个问题我一直都没有想过。我脑回路有点清奇,因为后来考完很多人来问我问题的时候我才发现,大家都是先选学校,然后看学校相关数目的参考书目,买书,看书。于是大家又会问我“你都不知道你要考什么学校,你怎么看书呢?我当时花了一点时间,把中国有这个专业的好一点的大学列了一个清单。北大、清华、人大、中山、北语、北师大、浙大、复旦、同济所有这些学校的参考书目,我也都做了一个整理,结果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很多学校的参考书都有交叉。于是我把这些顶尖大学交叉的参考书目买到手,开始啃。在我看来,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把一本书作为参考书目,这就足以证明这本书的重要性。在有了这些书之后,我又问了我的专业课老师,看她有什么推荐的书。结合以上,我就有了我自己的书单,具体如下:(跟上我啃书的次数)1.朱德熙语法讲义 (4 遍)语法答问(2 遍)(当时专业课老师推荐我读这个,说这是必读的,我自己感觉这本书用来搭建语言学基本认知还是很不错的)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3 遍)3.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2 遍)(当时作为补充陆爷爷的教程来看的,这本书更加深一些,沈阳老师的思维逻辑也很清爽,写得很容易看懂,所以也很推荐)4.黄廖现代汉语 (1 遍)(打基础用的,就看了上册语音部分,看了一遍就没看了,如果跟北大版本的有冲突以北大版本的为准,毕竟一个是教学语法,一个是专业语法,北大的比较靠5.北大版现代汉语 (1 遍)(陆爷爷的书看多了结果没时间看这本了,但是这本书真的是我看过的所有版本的现代汉语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版本如果需要我还有这本书的习题答案)6.王力古代汉语 郭锡良古代汉语(个人感觉我不是特别擅长古汉,好在人大古汉的题分数占比也就三分之一,平时还是要多读文选,培养自己的语感,然后系统地去整理通论的部分)7.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数不清多少遍了,十几遍吧)我猜看到这里,大家一定还会问一个问题“你怎么能确定你看的书和考试的范围一致呢?”其实我特想说,在我看来学校提供的参考书目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导师的立场观点,赞成哪一派哪一家,还有就是学校提供的参考书目也并不一定就是考试的全部范围。我觉得参考书目这个事情是个玄学,选择考试的书不能从考试范围出发去考虑,而是应该从建立自己的基本功出发。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选拔性的考试,不是考大家对参考书有多熟悉,而是考大家是不是真的有扎实的语言学功底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建议大家选择一些文献综述类型的书,囊括性的书,大局性的书,有远见的书。比如说陆先生的教程,里面基本各家各派的观点以及基本的语言学分析理论都有囊括,结合沈阳老师的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看,那就更好了。有了书单之后,大家又问了我一个问题“所以你什么时候选的学校?”7 月 8 月。其实那两个月我一直都很纠结。因为学校校太多,不知从何下手。这时候我的专业课老师帮了我很大的忙。她纠正了我对于选择学校特别错误的观念,我相信也是很多人认同的观念:“学校越不好,越好考”。这样说好像有点不客气,换个委婉点的说法就是很多人会觉得非 211/985 一定比211/985 学校好考。 但其实真的不是这样。那时我的专业课老师建议我,有了一定的语言学基础之后再去选择学校。具体的可以去看学校的真题,看看导师出题的方式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就别选,能接受就备选。人大就是这么被我选出来的。那个时候我看了很多学校的真题,浙师大是其中之一。看了之后结果发现我根本做不了,如果我选了这个学校我有很大的可能性就考不上。但是人大的题目就不一样,越看越喜欢,觉得做着很顺。用我专业课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你可以考上人大,但是你极有可能考不上浙师大。“所以归根结底,我只想说一句话,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好的,不要一开始就限定自己,谁的人生都有无限可能。最后一个问题“选择了人大之后害不害怕自己会考不上?”有时间纠结这个,还不如多看几页书来的实在。在我看来,选人大的原因很多,第一,人大是个好学校,第二,人大分数线高(分数线高说明人大不压分,给分比较宽松,这样就算我没考上人大,我的初试分数相对会高一些,还可以选择调剂),第三,人大真题我做起来挺顺利所以考得上考不上这个问题,奉劝大家少考虑,努力了自有回报,只要你不是在假装考研,一定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反正一般都会有书读。关于看书方式学校选完了之后,大家又问我“你是怎么看书的呀”。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书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我一般不会向别人提供自己的笔记,因为我觉得笔记这个东西谁都可以自己做。总结了一下自己看书过程中的心得,大概想说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心态问题。即使本科是汉语言专业,在看书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巨多的问题。不管是第几遍看书,都会有问题。这简直太正常了。不正常的事情是大家看了一遍两遍书之后发现自己什么都没记住,开始责备自己、怀疑自己的状态。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人总是要跟自己过不去。考试要看的书就那么几本,看完了没印象就继续看,第一遍看书就当做是浏览大致内容,第二遍看书关注书的框架结构,第三遍看书整理自己的框架结构,第四遍看书填充框架结构反正一本书看他个七八遍,基本上就没什么忘不忘的问题了。可以选择直接背书,但是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心眼儿大一点,看不懂就放着,书看多了总有一天会明白的。第二,框架整理问题。在我看来,框架有两种,一种是每一本书的框架,还有一种是自己看了很多书之后自己建立起来的框架。我尤其想提的是第二种。因为考研期间会看很多书,所以我自己很注重每本书关于同一块内容的看法和讲解,还会结合目标院校的立场构建自己的认识。举个例子,关于词类问题,不同的学者对其分类不同。所以这时我一定会就词类整理各家言论,看看大家就同一问题有什么样不同的看法,为什么会出现分歧,怎么样看待这样的分歧,自己认同什么。再比如,关于一个语言现象,看看有什么样不同的分析方法。比如“的”字结构,配价分析法、空语类理论、认知语言学中具体的一些内容都有提到怎么看待“的”字结构。所以大家也可以就某一现象具体运用不同的语言理论。第三,关于书上的例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考试不仅考知识点,还考方法。这一点在我经历了初试之后感觉尤其强烈。书上的例子实际上不仅仅能帮助我们具体的理解一个知识点,我们还可以参考其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今年人大专业课二考到“分析四个句子中这就的共时和历时关系”,我当时想到的是徐通锵先生语言学纲要上面有关入声历史演变的例子,他分析了具体的入声在不同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具体概括为三种:-p,-m ,-t ;喉塞音;入声消失,然后分析到这三种具体的情况实际上存在共时和历时的关系,也即最先出现的是-p, -m,-t,后来出现合流,合并为喉塞音,最后消失。这样的思维模式可以直接解决上面“这就”的共时历时问题,由于汉语最初是单音节占优势的语言,所以一定是“这”“就”为两个词,后来一系列演变,汉语变为双音节占优势的词,“这”“就”合并为一个词,再到后来放在一起说多了整个词必须要与其他的成分连接才能使用。因此建议大家书上的例子不仅要看懂,还要吃透里面的解决方法。关于真题与考试答题真题 9 月份开始做就行。具体归纳一下真题就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确定学校。前面说了,不再赘述。第二,控制时间。说实话,一开始我听到专业课一场考试 3 个小时心里是震惊的,心想什么考试需要 3 个小时,到最后一定是空下来发呆的。然而真的开始做了试卷之后才发现,3 个小时,哪里够呀人大专业课二难这是历年基本不变的定律,当时做的时候发现一整个下午 4 个小时的时间才够我做一张试卷。那个时候我基本上整本书的框架都有了,但是具体的内容还不是特别特别特别熟悉,所以还要翻书,导致我时间来不及。所以后来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后,前前后后完完整整地把书背了三遍。第三,查漏补缺。做了试卷你才会发现考试的侧重点以及你没有复习到过的东西。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目标院校的老师的研究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参考书有重点的去看。一般考试就两块内容,一个语言学基础内容,还有一个就是老师的研究方向。第四,整理自己的答题逻辑顺序和答题方法。有了答案还不够,还得有逻辑的答出来。建议大家答题的时候用中文的第一、第二、第三写出来。一般都是先摆理论,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如果碰到单纯的语言理论题,那就先说理论,再放具体事例。反正就是要让老师感觉到你有你自己的思维逻辑体系。比如说名词解释,无非就是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说到底就一个原则,把事情说清楚就行。复试准备我们学校的复试考四门,上午为专业课笔试和英语笔试,两场考试连续,中间没有休息时间。专业课笔试 100 分,考试时间两个小时,总共有四个题目,写完我还剩 10 分钟。英语笔试 50 分,考试时间一个小时,总共三个答题,我压着考试结束的哨声结束的,所以时间非常紧张。下午专业课面试和英语面试,这两个面试在同一个教室,大概的格局是这样的:左边部分为专业课考试场地,左二是主考官。右边部分为英语考试的场地,只有一个考官。考官后面还会有学姐或学长记录。最后面会有摄像机。专业课笔试分为以下几部分:语料分析。第一道题要求考生对给出的八个短语结构进行分类,并且说明分类的原因。对于老师研究方向的了解程度。涉及到语言接触的相关内容。考察你看过哪些论文,要你写出看过的论文的基本内容。准备复试环节的笔试其实也不算太难。主要就是关注老师的研究方向,看老师发表的论文,关注一些学科前沿的、热门的问题。可以参考人大最新的论文期刊,找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内容看。除此之外还应该对语言学史和语言学流派有一些基本的认知。之前 17 级的学姐好像有被考到“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这些都是跟流派有关的。(今年我也考到这道题了,但是是在英语面试的时候考到的)英语笔试 50 分,题量比较大,但是题目不难。20 个同义词辨析算是三道题目中难度看起来比较大的了,因为出现了很多貌似不太认识的词,但是如果初试的时候你有好好背单词的话你会发现答案都是初试就背到过的单词。然后是一篇 500 字的中翻英,说实话真的不难,只是翻译可能需要些时间,主要是速度要快才有可能赢。最后是一篇大作文,难度也不高,反正跟初试的时候的大作文题目差不多,甚至还要再简单一些。建议拿到试卷的时候都先从头到尾的把试卷看一遍,心里好有个数,这一点不仅可以用于复试,初试也是一样的。专业课综合面试满分 150 分。专业课面试首先是自我介绍 5 分钟,根据五分钟内考生说的内容,考官会总结出一些考生说话的特点,然后进行提问。我是吴方言区的同学,我所说的“普通话”中其实会夹杂着一些吴方言区方言才会有的语法结构。所以当我自我介绍完之后,老师问我“我有想过”这样的句法结构如何进行分析(这一点可以在语法讲义 70 页找到答案)。然后就是抽题。我抽到的题目是“说一说语言成分的合法性”(主要可以从语法合法性,语音合法性,语义合法性之类的角度回答)。抽完题目之后老师又问了我其他的问题,比如说能不能简单地说一说家乡方言的特点。“鸡蛋”和“鸭蛋”哪个是词,哪个是词组。英语面试,50 分。题目应该都是专业课(我们后来几个录取的同学都对了一遍,发现都是专业课有关的问题)以下是我抽到的问题:第一,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scribe and prescribe;然后我提到了索绪尔,老师继续追问了我 please tell me what is language and what is parole;第三个问题是有关 Sapir-Whorf hypothesis 的问题。建议可以看刘润清先生的西方语言学流派,里面内容全部都有,英文的专业术语也有,背一背基本应该就没问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