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矿业大学公管学院考试大纲-中国语言文学基础.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国矿业大学公管学院考试大纲-中国语言文学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格式招生单位名称(盖章): 公管 填表人: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 考试大纲 是否使用计算器备注653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汉语基础)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11月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第四编、第三卷、第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朱栋霖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现代汉语(第五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一、 考试目的和要求1.目的:考察学生有关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文学基本理论、中国文学发展的概况、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的掌握程度;考察考生系统掌握现代汉语理论知识及相关基础技能的情况,了解考生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认识考生基础理论的掌握及其运用情况,从而进一步考察考生从事语言研究的潜质。2.要求:(1)掌握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理解文学活动的特殊性,理解并掌握文学批评标准。(2)掌握中国文学的基本发展轮廓和基本知识、基本观点。(3)掌握现代汉语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语言现象;同时具有熟练准确地发音和分析语音的能力,具有辨别词性、短语和句子的类型、析句、造句以及分辨句子正误的能力。二、考试范围(一)文艺理论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否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第十六章文学批评(二)古代文学第二卷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绪 论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三章 李白第四章 杜甫第五章 大历诗风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与文风改革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 晚唐诗歌第十一章 李商隐第十二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第三卷第五编 宋代文学绪 论第一章 宋初文学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四章 苏轼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第11 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第12 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第六编 元代文学绪 论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第二章 关汉卿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第八章 元代散曲第九章 元代诗文第四卷第七编 明代文学绪 论第一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第五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第七章 汤显祖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第九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第十章 “三言”、“二拍” 与明代的短篇小说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第八编 清代文学绪 论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第四章 聊斋志异第五章 儒林外史第六章 红楼梦第七章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三)现代文学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第二、三章20 年代小说第四章20 年代新诗第五章20 年代戏剧第六章20 年代散文第八、九、十章30 年代小说第十一、十二章30 年代小说第十三章30 年代新诗第十四章30 年代戏剧第十五章30 年代散文第十七、十九章40 年代小说第二十章40 年代新诗第二十一章40 年代戏剧、散文(四)现代汉语绪论第一章 语音第二章 文字第三章 词汇第四章 语法三、试题结构考试时间:180 分钟。试题类型:1.解释题(30 分) 2.简答题(60 分)3.论述题(60 分)要求:1.参考书目应尽量考虑通用性和出版时间(出版时间不宜太早,以方便考生购买);非正式出版物以及正在出版过程中的书不能作参考书;参考书应注明书名、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等。如:高级英语(修订版)第、册,张汉熙主编,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年;2.请标注是否允许考生使用无字典存储、编程和查询功能的计算器,如不标注理解为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绘图及其他科目考试时如有其他说明的请在“备注”栏内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